标签:
房地产行业财经 |
分类: 投资 |
在日前那篇《关于房价收入比的讨论》文章后,网友“姑苏城外寒山寺”评论中提到了“所谓‘剩者为王’整合有利龙头企业的发展。”
自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丛培生先生的《剩者为王--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游戏规则》后,剩者为王频见报端,成为企业管理研究行业的热门词汇。
首先,我们必须要理解在怎样的一个行业才会呈现剩者为王的现象。
在一个行业停滞增长,或者仅仅是微量增长时候,剩者为王才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管理战略。
如果只是偶尔的行业收缩或者短期行政性调控,并不能阻挡整个行业发展扩容的洪流的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用这四个字的。
当然,这个也只是作为读者的个人理解,或许其他的朋友认为在任何一个行业领域,只要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是厮杀,就是剩者为王,这个理解我本人不作任何评价。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被赋予了太多的社会属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也正因此,这个实际上是属于充分竞争的产业才会那么的扑朔迷离。
这个行业中的任何企业,不管是做得好或是差,不管是否披上道德的外衣和内涵,都免不了受到消费者的无端指责,这一点或许是全部从业者以及理性的行业评论员莫名的内心悲哀。
从来不会再有任何一个行业会有这么大的争议而不管怎么做都会里外不是人,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只能在口水泛滥的沙滩上穿着湿漉漉的布鞋艰难前行,这是唯一的选择。
或许,开发周转率越快的公司,才能尽可能背负超高毛利率的指责,土地价格的逐渐上扬在舆情的谩骂下成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至于项目风险和财务成本只能零化处理了。
撇开前面的那些话免得扯远,结合以前文章所述,这个行业的容量依然相当庞大,不管是城市化改造还是人口红利,抑或是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的迁涉,构成了整个行业刚性扩容。
这个刚性扩容绝不会因政策或者个人的意愿而改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是不变的真理。
至于购买力、改善需求、投资需求、信贷量控制都只能在短期内成为长江中随风而逆流的一张落叶,作用力短暂而苍白。
从过去的数据看,这个行业容量以数倍于GDP的增幅而扩张,如果熨平短期的波动,在未来仍然将以数倍于GDP增幅扩张。
总理2008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已经暗示了在这个长期扩张中的行业中的企业存量将逐渐减少,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在政府意愿和行业竞争格局都已能有这个结果呈现的可能。(请参阅《2008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业发展解读》)
一个快速扩容的行业和日渐抬高进入门槛的行业,在我个人理解无论如何是无法套用剩者为王这个词的。
当然,许多劣势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将被优势企业无情瓜分,如果仅仅从这一点考虑的话,即使是短期内各种因素作用的行业容量萎缩,也并不会对优势企业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因祸得福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
房地产行业的一些博文参见:
《谈谈投资》
《系统性风险&万科》
《再说万科》
《万科07、08年税利重估》
《从万科06年报推测07年利润》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之一》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之二》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之三》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之四》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之五》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之六》
《万科的选择》
《2008-04-16与万科公司电话沟通纪要》
《刍议经济调控》
《房价的本质是经济的资源配置问题》
《房地产行业行政限价是白痴行径》
《房价短期走向不明确时候的房地产股投资选择》
《房价该如何引导&投资的核心还是供需》
《万科赈灾措施解读》
《万科的估值水平》
By 逍遥狂客 200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