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标签:
太初有道自然法则心灵感应道可道老子道德经 |
分类: 老子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原文五千二百三十五字
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研究《道德经》,至少要过七个层面,由易到难依次是:
第一层面:水的七善;
第二层面:道纪;
第三层面:天之道;
第四层面:三宝;
第五层面:修身;
第六层面:域中四大;
第七层面:五德。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研究《道德经》,至少要过七个层面,由易到难依次是:
第一层面:水的七善;
第二层面:道纪;
第三层面:天之道;
第四层面:三宝;
第五层面:修身;
第六层面:域中四大;
第七层面:五德。
过此七层面,才可以对《道德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再进一步融会贯通,可知精髓。《道德经》的经文顺序有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的考察渠道,义理就象是根据基因图谱,来确定父子层面系;辞章是根据长相,来确定父子层面系;考据是有人证明他们以父子层面系相称呼。
研究《道德经》的七层面,不是文章本身的逻辑层面系。而是可以破除似乎混乱的文字阵,从中理出相层面内容的难易程度。前三层面基本上,从长相就可以看出个大概来。
第一层面:水的七善;
刘先银校订的《道德经》是在河上公、王弼本的基础上参照《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老子注译及评价》以及林如雅坤白云出岫的朗诵编校而成。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22】【66】【68】【73】【81】夫唯不争,故无尤。
字数:50。
1:如何理解“居善地”,见【39】【42】【66】【78】各章: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誉無誉【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珞珞【落落】如石。
字数:132+【3】
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字数:73。
后己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8】【22】【68】【73】【8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字数:78。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字数:64。
易性章 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
心善淵,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善時。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
夫唯不爭,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故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柴根岭的梯田
相关阅读:
厌耻章
赞玄章
显德章
异俗章
虚心章
苦恩章
象元章
无为章
俭武章
偃武章
圣德章
论德章
同异章
道化章
偏用章
任德章
养德章
益证章
修观章
玄符章
淳化章
恩始章
守微章
淳德章
知难章
知病章
爱巳章
任为章
制惑章
贪损章
戒强章
天道章
任信章
任契章
显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