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2008-08-09 10:57:17)
标签:

太初有道

自然法则

心灵感应

道可道

老子道德经

分类: 老子道德经

刘先银校订的《道德经》是在河上公、王弼本的基础上参照《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老子注译及评价》以及林如雅坤白云出岫的朗诵编校而成。

20185月北京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原文五千二百三十五字

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研究《道德经》,至少要过七个层面,由易到难依次是:
第一层面:水的七善
第二层面:道纪
第三层面:天之道;
第四层面:三宝;
第五层面:修身;
第六层面:域中四大;
第七层面:五德。

尊道而贵德,读《道德经》第51章“道生之,德蓄之”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523581章道经全文译注全集

老子道德经原文五千二百三十五字

道德经说: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523581章德经全文译注全集

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 刘先银 編註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研究《道德经》,至少要过七个层面,由易到难依次是:
第一层面:水的七善
第二层面:道纪
第三层面:天之道;
第四层面:三宝;
第五层面:修身;
第六层面:域中四大;
第七层面:五德。

过此七层面,才可以对《道德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再进一步融会贯通,可知精髓
《道德经》的经文顺序有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的考察渠道,义理就象是根据基因图谱,来确定父子层面系;辞章是根据长相,来确定父子层面系;考据是有人证明他们以父子层面系相称呼。

研究《道德经》的七层面,不是文章本身的逻辑层面系。而是可以破除似乎混乱的文字阵,从中理出相层面内容的难易程度。前三层面基本上,从长相就可以看出个大概来。

第一层面:水的七善;

刘先银校订的《道德经》是在河上公、王弼本的基础上参照《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老子注译及评价》以及林如雅坤白云出岫的朗诵编校而成。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22】【66】【68】【73】【81】夫唯不争,故无尤。

字数:50。

1:如何理解“居善地”,见【39】【42】【66】【78】各章: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誉無誉【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珞珞【落落】如石。

字数:132+【3】


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字数:73。

后己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8】【22】【68】【73】【8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字数:78。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字数:64。


易性章 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易性章 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

心善淵,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善時。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

夫唯不爭,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故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孔子问礼: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与老子是师亦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刘先银书画作品《山水清音》2016年北京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柴根岭的梯田

    


相关阅读:

刘先银用逻辑分析法解析老子的《道德经》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体道 第一 老子·1章】 道可道非常道

养身 第二 老子·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安民 第三 【老子·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无源 第四 【老子·第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象帝之先

虚用 第五 【老子·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成象 第六【老子·第6章】谷神不死

韬光 第七【老子·第7章】天长地久

易性章第八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

运夷 第九 【老子·第9章】持而盈之

能为 第十【老子·第10章】载营魄抱一 玄德

无用 第十一【老子·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

检欲 第十二【老子·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

厌耻 第十三 【老子·第13章】 宠辱若惊  

赞玄 第十四【老子·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道纪。

显德 第十五【老子·第15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归根 第十六【老子·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

淳风 第十七【老子·第17章】功成事遂

俗薄 第十八【老子·第18章】国家昏乱,有忠臣。

还淳 第十九【老子·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异俗 第二十【老子·第20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虚心 第二十一【老子·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纪。

益谦 第二十二【老子·第22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虚无 第二十三【老子·第23章】希言自然

苦恩 第二十四【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象元 第二十五【老子·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重德 第二十六【老子·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巧用 第二十七【老子·第27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反朴 第二十八【老子·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

无为 第二十九【老子·第29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俭武 第三十【老子·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偃武 第三十一【老子·第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圣德 第三十二【老子·第32章】侯王若能守之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辨德 第三十三【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任成章 第三十四【老子·第34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仁德 第三十五【老子·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

微明 第三十六 【老子·第36章】柔弱胜刚强。

为政 第三十七老子·第37章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论德 第三十八【老子·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法本 第三十九【老子·第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去用 第四十【老子·第40章】反者道之动

同异 第四十一【老子·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化 第四十二【老子·第42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偏用 第四十三【老子·第43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立戒 第四十四【老子·第44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洪德 第四十五【老子·第45章】清静,为天下正。

俭欲 第四十六【老子·第46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鉴远 第四十七【老子·第47章】圣人不行而知

忘知 第四十八【老子·第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任德 第四十九【老子·第49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贵生 第五十【老子·第50章】生之徒,十有三

养德 第五十一【老子·第51章】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玄德

归元 第五十二【老子·第52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益证 第五十三【老子·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修观 第五十四【老子·第54章】善建者不拔 第七层面:五德

玄符 第五十五【老子·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玄德 第五十六【老子·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淳化 第五十七【老子·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顺化 第五十八【老子·第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守道 第五十九老子·第59章】治人事天

居位 第六十【老子·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谦德 第六十一【老子·第61章】大国者若下流

为道 第六十二【老子·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故为天下贵

恩始 第六十三【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73以圣人犹难之。

守微 第六十四【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淳德 第六十五【老子·第65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後己 第六十六【老子·第66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三宝 第六十七【老子·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配天 第六十八【老子·第68章】善胜敌者,不与

玄用 第六十九【老子·第69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知难 第七十【老子·第70章】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知病 第七十一【老子·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爱巳 第七十二 【老子·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任为 第七十三【老子·第73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制惑 第七十四【老子·第74章】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贪损 第七十五【老子·第75章】贤于贵生

戒强 第七十六【老子·第76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道 第七十七【老子·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任信 第七十八【老子·第78章】正言若反 

任契 第七十九【老子·第79章】和大怨,必有馀怨。

独立 第八十【老子·第80章】小国寡民

显质章 第八十一【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刘先银说: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夫唯道,善贷且成

刘先银说:研究《道德经》,至少要过七个层面 

道德经的时间哲学:20.绝学无忧。4… 

道圣老子《道德经》成语53个精读 

无为而治不召而自来——看不见的潜 

道德经说:绝学无忧。中国人啊,“ 

道德经说:有『道』者不处。推动 

道德经说:大国者下流。皆得其欲。 

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道德经: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 

道德经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 

道德经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 

宇宙自然之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知不知, 

道德经说:多言守中。要妙在时间的 

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说:生命秘密,物或恶之,故 

道德经说:燕处超然。穿过云朵直至 

道德经说:合符於聖人之心。无为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 

尊道而贵德。道纪:研究与理解《道 

《道德经》有言:天道五德 

心情越愉悦,人的心脏分泌的荷尔蒙 

道德经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道德经说:善道者的行言数。德交归 

道德经说: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 

道德经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写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体道章第一【老子·1章】道,可道 

道德经5235说:少则得,多则惑。人 

《道德经》,《河图》《洛书》《易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金屋藏 

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 

道德经说:天下之至柔,道也。道的 

道德经说:昔之得一者。老子道德经 

既己为人己愈有,既己与人己愈多……… 

贵生【老子·第五十章】穿越时空, 

知難【老子·第七十章】知病【老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絕 

3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63 

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看不见的 

道德经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说知足:体会通达大道,是谓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523581 

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 

道德经说:知雄守雌,大制不割。 

老子道德经原文五千二百三十五字 

厌耻章第十三【老子·第十三章】无 

道德经说: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

道德经55章: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523581 

【文化诊断学】三生万物。智慧的最 

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总纲:道是無,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论德章 

合道而行:读【老子·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异俗章绝学无忧,虚无章希 

函关天地外,大道有无中。 

没身不殆:道德经讲述天道演化地德 

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甚 

伊尹与商汤的对话,治大国,如烹小 

执一为天下牧:信善知,多言多败, 

天地有大美: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64慎终如 

天地有大美: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 

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道德经》只四 

37章:無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德 

道德经说:柔弱胜刚强。水善利万物 

60以道莅天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刘先银 

上善若水,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 

天地有大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 

心灵的良方(1)

心灵的良方(2)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太初有道

保守你的心

刘先银踏莎行词一首以赠梅兰芳大剧院周年庆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