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女孩如何智勇双全一战名垂千古
同年八月,陶侃攻打杜弢,杜弢派王贡去迎战,王贡将一条腿横在马背上,一副不屑的浪荡模样,陶侃远远的对王贡说:杜弢不过是益州的一个小吏,盗取了州库的钱财叛乱谋反,这个不孝的贼寇连他父亲去世都不去奔丧,而你原本是好人,为什么要委身与他,老夫很不明白,你可曾见过天下有能够白头到老的贼寇!?
陶侃的心里战很奏效,王贡听罢立即将腿从马背上放下来,面带羞愧。
陶侃见此情形心中便已明了,当日收兵各回营寨。陶侃连夜派人送信给王贡,并已自己割下的头发作为信物,王贡感念异常,先前的忌惮因此打消,并决定重新回到陶侃的队伍里。
被委以重任,并授以重兵的王贡这一走,杜弢的实力被严重冲击并很快溃散,杜弢不久逃亡并死在路上,陶侃与南平将军应詹连克长沙、湘州等地,杜弢叛乱很快被彻底消清。
王敦随后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加授都江、扬州、荆州、湘州、胶州、广州、六州军事,并兼任江州刺史,王敦在军事管辖区域涵盖江南各地权势空前,王敦也开始自己做主挑选和任命下级官员,因其权势和军事力量空前爆棚,他的野心也开始迅速的膨胀,这为他日后祸乱东晋埋下伏笔。
杜弢是乱世的传奇,也是那个纷乱时代的悲情英雄,从巴中迁移之荆楚,到叛乱,到请降,再到叛乱,他的生命轨迹都是被时代的洪流挟裹着艰难求生、被逼而不得已为之的苍凉曲线,这也让人看到生逢乱世人是多么的不由自己,他有勇有谋与强大的政府军兵戈数年,虽最终落败,但他是那个时代的夹缝里悲怆苍劲的一曲强音。
解决了杜弢,下一个目标就是杜曾。
杜曾以神勇闻名,才能不及杜弢,但是王敦、陶侃在此后用了足足五年才将杜曾平定,过程可谓几经波折。
陶侃在剿灭杜弢后,有了轻敌心里,他想率胜利之师一举削平杜曾,司马鲁恬劝说到:打仗之前都要先对敌方的将领知根知底,就勇武来说,您得将领无人能敌得过杜曾,最好还是不要轻举妄动。
陶侃不听,领兵包围杜曾的城池,杜曾的军队里以骑兵居多,杜曾分兵两路,一路在悄悄打开城门后率骑兵迅速出其不意地正面冲击陶侃军,另一路则悄悄绕到陶侃队伍的后面,趁在正面骑兵冲击下尚未缓过神之际与第一路合击之,结果陶侃损失数百人,大败。
杜曾并不恋战,随后立即引兵长驱北上,直逼宛城(今属河南南阳市),临行前还向已经败退的陶侃下马叩拜,以示尊敬,这是英雄相惜相敬的独特情结。
此时,镇守宛城的是三国时期曹孟德帐下的首席名臣荀彧的玄孙荀崧,杜曾以迅雷不及快马的速度包围宛城,城中粮草告急,荀崧打算向老部下襄城太守石览求救,但是杜曾围困的水泄不通,一时帐下无人有把握突围。
正在交困实际,奇迹出现了,奇迹的主角是他年仅十三岁的女儿,荀灌。
荀灌自小跟随荀崧练习武艺,身手非一般人可比,在荀崧要急着自己亲自出城俅援兵的时候,荀灌说:您是宛城的主心骨,若你离去,众人势必心散,众将士为难,不妨派小女一试!
荀崧见女儿有这般勇气,好不惊诧,但是毕竟是个年幼的女儿身,荀崧问道,你有何良策能突出重围?
荀灌说:我察看过,杜曾连日攻城,已经甚为疲惫,虽白日里军队严整,但是夜晚防守十分松散,如夜晚悄悄打开城门,趁其不备,派几十起兵迅速突围,并非难事!
荀灌为女儿的智谋赞叹,选精兵数十人配给良马,趁着夜色火速朝襄城奔驰,等杜曾的军队缓过神时,这批人已经来到襄城。来不及吃饭便急忙想石览禀明来意,石览听后让荀灌稍事休息再作打算。荀灌心思缜密,怕出现意外状况,不肯去进食,想石览劝言到:
救人如救火,请将军火速发病救宛城百姓于危难?
石览说:杜曾这伙儿贼人,兵多将广,仅靠我的人马难以取胜,应该请求南中郎将军周舫一起前去解救!
荀灌说:那我立即写信想周将军求救。
她以父亲的名义写信给周舫说:万一杜曾图谋得逞,附近州府势必受到冲击,到那时将军将面临灭顶之灾,恳请将军与石览将军发兵合击杜曾。
周舫看罢,派儿子周抚领精兵三千前去救援。荀崧在城头看援兵将到,果断打开城门攻击杜曾,杜曾军腹背受敌,抵挡不过,很快溃散,杜曾仓皇撤兵死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