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11月,伐吴正式开始。
根据既定的战略指导思想,司马炎分兵六路,沿长江自东而西共计20余万人全面压进:司马伷出涂中(安徽全椒),安东将军王浑从横江出兵,建武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今湖北武汉市),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进发,龙骧王濬(读xun,本为王浚,《晋书》中写作王濬以与“八王之乱”中兴风作浪的小人王浚加以区分)、巴东监军唐彬从巴蜀沿江顺流而下。
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为: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濬所率的7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军南下东进,夺取建业。
伐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撕破长江天堑,而经略长江的关键在于攻取荆州,荆州的要害在西陵城(湖北宜昌)和建平郡(四川巫山),这两个地方是屏障武昌、建业阻断巴蜀晋军的天然堡垒。早在五年前,名将陆抗临终前曾上书孙皓,阐明:如西陵、建平遭到攻击,“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有伐吴之心的司马炎自然知道敌军要害所在,而且经过羊祜、杜预多年的经营,此时已经为夺取荆州做好铺垫,如羊祜发展生产极大地壮大荆州地区晋兵实力和丰富给养的同时,通过对吴国的军民实行的宽仁政策,很大程度争取了吴国人的好感,进而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其军心,后来甚至争取到西陵督步阐的归降(被陆抗火速派重兵重又夺回西陵城),羊祜的接任者杜预上任伊始便通过离间计使名将张政被调离
西陵这都为此役的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早在灭蜀前,司马昭便已提出灭吴应从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而后来名将羊祜也强调“伐吴必借上流之势”。司马炎觉得可行,批准采纳,因此王濬和唐彬率领的蜀军变成了先遣队、冲锋舟。
王濬军事羊祜提拔上来的将领,伐吴之前他承受诏命,修造战船,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算得上当时的水上航母,王濬还命人在船头画上鹢鸟怪兽,来震慑江神,堪称水上的飞虎队。
时年已76岁的老将王濬率领的水军遇到不小得麻烦。
首先是吴国在行船必经江边浅滩上的要害地区用大铁链给拦住,船只无法通行,其次吴军又将一丈余长的大铁椎仍到江里,一旦有船只路过便会扎在上面无法动弹。
但,这不足以难倒这位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军。
王濬首先打造了几十个大木筏子,每个长宽都有百余步,将之放入江水顺流而下,木筏在虽水流迅速向下游漂移,加之自身强大的重量。一旦被大铁锥扎住便很快将之拔除带走,铁锥的障碍扫清了。
遇到铁链,王濬便命人造了许多大火把,火把长度有十几丈长、有几十围粗,上面浇上麻油,然后将之绑在船前方,一旦遇到铁链便点燃火把,过不多久铁链便被熔化。
两重阻碍群被轻而易举化解。杯具的是吴军过于相信这两重设置的作用,出了仍铁锥。拉铁链以外便没有再派人防守,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顺流直下。
剩下的便是敌我的直面较量,也许是继续了将近一生的夙愿抱负此时终于施展的机会,军队起征的第三日便拿下了西陵城,时隔一日又攻取了荆门、夷道两城,再隔两日又打败水军司令陆景并将之杀死。
迅雷不及掩耳,好不酣畅淋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