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8)

(2011-10-25 10:03:47)
标签:

血雨腥风

两晋南北朝

文化

历史

连载

为卿画眉

王敦为什么掐死得瑟鬼弟弟王澄

 

    王澄上任后多次攻打唐弢,但多半都吃了败仗,他声望与日俱损,却仍不以为意依旧与自己的心腹机要成都内史王机日夜纵饮,南平太守应詹多次进行规劝,毫无结果。

    王澄准备攻打杜弢,屯兵作塘。正在这时,山简的旧部王冲却也想在乱世中得瑟一把,就跟正在他府上的应詹商议,他打算推举他为刺史共图大事,应詹拒绝,随后应詹借口离开王冲返回南平,王冲索性自称刺史拉起反叛的大旗。

    这下王澄害怕了,派部将杜蕤(rui)把守江陵自己则将府邸迁到往西一百余里的孱陵,不久又逃往沓中(甘肃舟曲,距离江陵足足有三千里,一个小小的王冲竟将他吓得这般魂飞魄散,令人着实大跌眼镜),这时他的别驾郭舒劝阻说:

    你在荆州虽然没什么功绩,但是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一方长官,是一州人的主心骨,华容县现在有兵可供调遣,将其调回,荡平小小王冲根本就易如翻掌,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就这样仓皇出逃。

    王澄说:你别废话,你到底跟不跟我走?晚了恐怕性命不保!

    郭舒凛然说道:我担负着处理一州纲纪法度的重任,不能扶正州务,致使您不得不逃亡,我愧对您的厚爱,无颜跟您一起渡江。

   

    此时已经移居健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听闻王澄的丑事之后,果断割去他再荆州的职务,征召他担任一个祭酒的闲职,以免他继续荒唐下去,并命周顗(yi)接替他的职务,但是周顗到任后攻打杜弢却连吃败仗,司马睿又先后命此时担任武昌太守的陶侃(陶侃隶属于为司马睿在长江中游做防务总司令的王敦)、寻阳太守周舫、历阳内史甘卓联手出击。

    这下杜弢可就吃不消了!

    周顗屯兵浔水城,被杜弢围困,为难之际陶侃派朱伺从武昌驰援,杜弢自度不能支撑,引兵退回冷口转入防御,陶侃料定杜弢肯定会趁武昌城空虚来突袭,遂命朱伺率领人马火速返回,杜弢颇具战略眼光,不过可惜的是他的对手是陶侃,杜弢果然突袭武昌,结果吃了败仗被迫引兵退回长沙。

    陶侃派参军王贡向想总司令王敦报捷,王敦大喜说道:要不是陶侯,荆州恐怕已经非国家所有了!

    王贡回来的路上,经由竟陵,恰赶上王冲作乱,这个王贡经鬼使神差地突发奇想要与他干上一仗,他假借陶侃的命令攻伐王冲,杜曾何其勇猛!王冲在他手下是个小土豆,很快杜曾斩杀了王冲,收编了他的队伍,这时陶侃召见王贡,王贡心里有鬼担心是陶侃要问责,不敢去见,陶侃催得急,他索性又跟杜曾联手攻打陶侃。

    好一个莫名其妙的的王贡!

 

    这年十一月陶侃吃了败仗,差点连姓名也搭进去,陶侃因此被王敦撤职处分,胜败兵家常事,王敦很了解陶侃的军事才能,所剥夺了他的官衔,但是仍让他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这是王敦用人的高明之处,陶侃随后率领周舫等人再次攻伐杜弢,取胜后王敦便上表恢复了他的职务。

   

    连续三年,双方前前后后交战数十余次,杜弢的人马战死大半,难以支撑下去,请求向司马睿投降,司马睿拒绝,杜弢随后写信给旧相识南平太守应詹,言辞恳切衷曲感人:

    共同讨伐乐乡,本来同喜同愁。后来在湘中,畏死求生,这才聚众。假如能够以过去交往的情分,为我说明真情,使我能尽效忠诚,参加列入举义的人们当中,或者北伐清理中原,或者西征攻取李雄,来赎我以前犯的罪过,即使是死的日子,也像是再生之年!

    本来司马睿并不以为意,但应詹补充说:杜弢是一周名望颇高的秀才,是被逼迫才走上叛乱的道路,现在悔过从善有心为国家效力,应该派使者纳降,这样一来连年无休的战祸也将可以得以安定。

    司马睿刚入健康,脚跟不稳,一方面他确实需要人才辅佐,再者他需要争取人心为自己树立一个爱惜贤才的形象,经应詹这么一说,遂答应纳降。派南海太守王运接受投降赦免他的罪过,并委派他担任巴东监军。

    这本是一件两相好的措施,可惜的是司马睿手下的将官们本来就瞧不起这个外来户,而他投降后更觉得他是个软柿子,为了争功仍就不端的攻打杜弢!

    欺人太甚,杜弢忍无可忍,被逼杀死王运后重又反叛。

 

    在此之前,王澄的命运有必要交代一下:

    被司马睿召回的王澄,虽然背负一身惨不忍睹且饱受诟病的政绩,但是他丝毫不以为意,而且不可救药的自恃高远态度丝毫没有收敛,这种人就是固执地活在自己清远的世界里,凡尘俗物都入不了太的法眼,但是这种人也终将坠死在尘土里。

    王澄去堂兄王敦附上串门,王敦是在军队里摸爬滚打的人,浑身散发着清谈腐酸气息的王澄完全不是一个气场,然而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王澄自以为以清谈换得的名声(这个当时风气有关,另行文讲说)高于王敦,想乘机羞辱一番王敦,一个落败的家伙敢在一个长江中游军区司令官面前目中无人地唧唧歪歪,王敦如何肯接受。大怒,随便找了一个串通叛逆的罪名命壮士将他掐死。

   

腥风两晋南北朝(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

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