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日记》8 外地人看北京的公交车
(2011-12-28 14:25:35)
标签:
北漂北京打工日记情感回忆人生感悟散文休闲退休生活忆旧休闲旅游 |
分类: 北漂日记 |
《北漂日记》8
外地人看北京
(1)
▲北广移动电视的状况不令人满意
北京的公交车车上都安装有移动电视,按理儿,公交车上有了这种玩意还是不错的。一是让乘车人及时收听、收看中央和北京市的新闻;二是让那些百无聊赖的乘客打发时间最好的方法。况且,北京的交通堵塞现象严重,乘客一般要在车上逗留0.5~1个小时。实在是有利乘客的好事。
但是,也许是安装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安装后再无人管理、维修?总之,毛病不少。我在北京连续乘坐了一个月的公交车,发现移动电视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病:
1.无伴音的约占60%。有的即使未失音,但只能发出类似蚊子般微弱声音的约占35%,只有5%的有正常的伴音。也许我的形容有点夸张,但实事求是的说,我每天要乘坐4次公交车,连续一个月,约乘坐了120辆车,顶多遇到5辆车的移动电视声音正常;
2.图像模糊的约占30%左右,还有视频不断被卡的约占10%左右,完全黑屏的约占5%左右。更可恨的是个别的竟“又聋又哑”完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2.广告令人讨厌。我从9月7日开始乘公交车,到11月7日两个月,看得最多的广告是:林依轮扮演“厨师”的“浓汤煲”广告,还有一个“雅芳”的广告和一个“32”变“23”的广告。广告画面拍得还不错,可是饺子好吃,天天也会吃腻的……我猜想,难道北京移动电视台揽不到广告吗?如果实在没有广告播放的话,是否可以播放一些公益广告呢?如果连公益广告夜没有的话,是否可以播放一些介绍北京、宣传北京、文明北京的广告也可以呀!
(2)公交车上恶劣的司乘人员
我每天早晚要乘坐四次公交车,切身感受大多数司乘人员还是不错的,遗憾的是始终没能碰到过像李淑丽那样优秀的司乘人员。
在我连续一个月乘坐120余次公交车的过程中,仅遇到过一位售票员逢站必报,她每次都提醒乘客,去往哪里需在此下车,还要在哪里换乘车……我觉得这是外地来京旅客最希望听到的,也是所有不熟悉公交线路,最想知道公交车已经运行到哪里的情况。
她是一位30岁左右的女售票员,她不仅负责任地提醒乘客上下车,还及时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我觉得她是位优秀的乘务员。但美中不足的是,她每次报完站都不忘了说上一遍,上车要刷卡,没票要买票……可能这是北京交通部门制定的规定,要求别司乘人员必须反复强调。但是,从她那张生硬的面部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中,看得出也听得到那种缺乏人性化或者把乘客看作逃票者的贬义,让人实在不爽……
我早晨7:20从学院路北口乘坐26路车,到地震局再换乘其他车辆。26路的车况很一般,车里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移动电视没有声音,图像也时有时无。其中有一位司机是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脸上没有笑容,又常常带个墨镜,很有点黑社会打手的形象。司机很少说话,几乎不报站名。但每次乘客上车,他都要满脸怒气地吼叫:“往后走!”,并“认真负责”地大喊“刷卡!刷卡!没卡的买票!”好像乘客上车不知道往后走,而且都想逃票。有一天,他似乎发现有人“逃票”,于是刨根问底地问一位女乘客是否刷了卡。那位女乘客没好气的回答他:“当然刷了,刚刚刷完!”。
“那你说,你卡里还剩多少钱”司机仍然不舍地追问。
“谁能记得住余额啊?再说了,谁又能次次看看余额啊!”女乘客也不示弱。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顶了起来,结果,最后还是司机没了声。
总之,我感觉这位司机的素质极为低下,只看着乘客是否刷卡,其他的事嘛一概不管不问。
也别说,这位司机甩站、超车可是他的长项。比如,北京的马路都已经封成单向行驶的三车道。位于最左侧的那条路本来是为即将在前面路口左转的车道,而当靠右侧的两条车道已经车满为患或被堵塞时,他会瞧准时机一把轮将车打到左转弯的车道迅速绕过堵塞并超过其它车辆。待快到前面红绿灯时,他再把方向打回来……可别小看这段短短的一段距离,往往就这十几米或几分钟的时间,就会让你抢过一个红灯,而一个红灯往往会让你提前个七八分钟。
他还有其它超车的高招:比如,当汽车快要进站,而又发现其它几个公交车排在他的前面逐个的等候进站时。他会将车往右拐出机动车道而挤到自行车道,再把车停在公交车站的反面。这样,他的车不仅绕过了前面的堵车,也快速地完成了到站上下车的任务。于是,他又会抢出几分钟的时间……
我细品了一下,如果坐其它车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坐他的车只要40分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一个小时之内,他能抢出20分钟。
我还观察到:坐他的车在七八站之内,一定会撵上他前面的那辆车,而他后面的车却从来没有人撵上他的时候。这也许算是他的一个优点?
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