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右派”的手记之十一

(2011-11-03 13:27:09)
标签:

右派日记

过去岁月

回忆录

伪满洲国

回忆过去

忆旧感情

散文

吉林太平镇

分类: 一个“右派”的手记

一个“右派”的手记之十一

4.初到太平镇

就在我想早些离开杨发家而又没有去处的尴尬时候,一天,我听说我的两个同学仍然滞留在太平镇。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急不可待的去太平镇找那两个同学。

太平镇距柳树河子二十余里,我从来没有一个人跑过这么远的路,不免有些为难。但是,想早些离开杨发家,想尽快找到新出路的心情激励着我,而且我是多么渴望见到那两个同学啊!这个想法促使我加快了脚步沿着公路向前疾行。

到太平镇一打听,很快就我就找到了他们。他们热情的欢迎了我,我们相互交谈了彼此的情况。原来,那两个同学从山里下来后就到了太平镇。也是因为不通火车了而不能回家,只好滞留在太平镇。

有两个“国兵”(即按伪满的规定被征服兵役的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大家都是因为火车不通而不能回家的人,所以彼此都互相同情而友爱。

那时,经常有苏联红军的飞机撒传单,号召人们成立“抗日游击队”。还有从富锦地区奉调转移过来的伪满部队,他们携带着大批枪支弹药和粮食来到太平镇。因局势突然变化,那些伪满部队迅速便解散了。那些回不去家的士兵,在当地的“维持会”建议下,打算成立“抗日游击队”。可是,这里的日本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游击队没有游击的对象,也就没有任何游击的行动。于是,这些没事干的人,就打着自己新糊的小旗去夹道迎接苏联红军,还主动给苏联红军修路……到了饭时,这些没事干的人就都到当地的“烧锅”(即油坊、酒坊)去吃大锅饭(“烧锅”是由地主和绅士入股合办的)。

“维持会”是以当地的伪满区长和烧锅的经理为核心,还包括地方的那些头面人物。这里的“维持会”,实力人物是“烧锅”的经理孙孔樑。他四十多岁,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聒脸。整天一脸的严肃正派表情,眼神里总是闪着商人独有的智慧中包含着“狡诈”的目光。他身上不见一般商人那种小气,处理事情不仅有见地也果断。因此,他在当地人心中有较高的威信。

“烧锅”是“富甲一方”的,供百八十人吃饭一点不成问题。何况,“伪国军”近日还无偿给了他们不少的枪支和粮食。

“烧锅”的伙食相当的好,每天的主食是大米、高粱米饭,中午还可以经常吃到肉菜。因为在这里吃住都很方便,两个同学一致主张我留在太平镇。后来,他们又介绍我认识了维持会的头面人物。他也表示欢迎我来,我觉得,这是我离开杨发家的最好出路。

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回了柳树河子。取了行李,告别了杨发一家,然后搭一辆大马车奔往太平镇。

杨发的一些表现,虽然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然而,我寄居在他家,他一直没有反感,没有说三道四,而且,他的妻子、妻妹对我又是关爱有加,使我内心是特别感激的。这让我在临走前顿生留恋之情,但是,思前想后我无论如何还是应当离开这里。

临行前,我跟杨发表示:想把同学卢鸿文的行李带上。

杨发说:“算了吧,麻麻烦烦的,以后叫他们自己来取吧!”

我不好再坚持,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

告别杨发一家时,我再三向他们表示感谢,我毕竟在人家连吃带住的麻烦了十余天。

杨发一家人依然热情不减地说:“到那若是住不好,你就再回来!”。他们的话,真的让我心里热乎乎的。马车夫扬起了长长鞭子,大马车离杨家越来越远,我不断回过头去,用力地挥手与他们告别。

在太平镇,我们和那些国兵整天没什么事。大家不断打听火车通车的消息,但始终十分渺茫。许多国兵感到长期呆下去不是办法,结果不到半个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各奔他乡了。

当时,我也着急回家。如果徒步走,终归觉得不是办法。况且,又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我家在承德,远隔这里几千里。大家都劝我等有比较可靠的消息后再走。几番权衡利弊,我觉得还是留下来。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

《北漂日记》 --- 老同学的情谊》

低收入者慨叹“死不起人”舆论呼吁整治殡葬乱收费!


当年插队的一根锹把(知青忆旧)

怀 念 母 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