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买了本台版的Pierre Hermé大师的著作《大师糕点》,据说这书的英文版已经绝版了,能有中文版,而且还很全面,真是难得,俺把它当宝一样藏着,要看前还得洗洗手
。据说PH大师的配方比较难搞定,我一上手便深深体会了这一点,具体啥事咱以后再讲,保证有图有真相哈。
这不快到圣诞节了嘛,反正每年圣诞都要做一回咕咕霍夫的,今年便拿PH大师的配方来用了。用起来还真有问题:书里写着面团中酵母的量是25克,我感觉这可能是没校对出来的问题,接近10%的酵母量,这面包可怎么吃啊。上网找小德,她没这书的英文版,我又在MSN上叫了cicipeng,她也没这书,不过热心地帮我去问她在旧金山的朋友。只是我太心急,没等到消息就先按经验做起来了,等她查出结果我再写在这里,有书的朋友也好做个参照。
感谢大家帮忙,查明大师原文里就是“酵母粉”,而大师用的“酵母粉”显然是跟我们用的即发干酵母是有区别的,所以,大师配方没问题。
还有面粉,书里简单地写着“面粉”,有些糕点PH大师会标明是Type55还是Type45,这个没有写,我跟cicipeng讨论到这个问题时,认为不特别写明的就是all
purpose flour,也就是中筋面粉。
大师配方中只写了能做2个咕咕霍夫,没有写用多大的模子,我用的是18cm和16cm咕咕霍夫模各一个。
大师写的配方中盐的用量为3撮,这个量不够精确。通常1撮指的是少许,也就是少于1/8小匙,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这个量太少,怕面包风味不足,便加到了1小匙。还有牛奶的量,我在揉面的过程中根据面团的状态又加了30ml。
我做时是按大师的配方换算后用了400克粉,后来发现有些多余,这里就按大师的量来写了。
发酵面团:中筋面粉115克、即发干酵母5克、牛奶80ml。
面团:中筋面粉250克、即发干酵母2.5克、细砂糖75克、盐1小匙、蛋黄2个、牛奶80ml+30ml、黄油85克、葡萄干145克(用朗姆酒泡一晚后使用)。
表面装饰:整粒杏仁、黄油、糖粉
做法:

⒈将发酵面团中的酵母溶于温牛奶中,加入面粉中和匀后(图1),用湿纱布盖好,入冰箱冷藏4-5小时,至面团表面有裂缝和气孔(图2)。
大师的书里写着一直要发到面团表面出现小气泡,我对此比较怀疑,凭以往的经验,要出现气泡,面团得很稀的样子,好象Poolish那样,这面团虽然软,也没软到那种程度啊。这4个多小时我的面团不是一直在冰箱里,因为担心一直在冰箱里时间面团发不起来,我先是把它放在窗边比较凉的地方,后来发现面团发得挺快,这才入了冰箱,时间也放足了4小时。

⒉发酵面团发好后,与面团中除黄油、酒渍葡萄干之外的所有原料混匀,揉到面筋扩展表面光滑后加入黄油揉至扩展,然后加入沥干的葡萄干揉匀(图3),放温暖处发至约2倍大(图4)。
⒊面团发酵时准备模具,模具表面涂黄油,在底部放上整粒的杏仁。
我用的18cm模是硅钢的不粘模,16cm模有黑色不粘涂层,尽管都是不粘模,涂油也是必要的,涂过油后上色比较好。
⒋发好的面团分割出一大一小两个面团,大面团重约550克。
我的实际分割重量是600克,烤时膨得太大了,所以这里写的减了量。
⒌手指沾高粉,在面团中间捅个洞,然后慢慢将洞口拉开,放入模具中,在温暖湿润处进行最后发酵(图5)。
⒍最后发酵至约2倍大(图6),入预热200℃的烤箱,下层,上下火,35分钟左右。
⒎出炉后立即脱模,表面刷熔化的黄油(取上层澄清部分使用)。
⒏凉后表面筛糖粉。

拍完后我切了一块来尝,比较之前的做过的版本,这个配方没那么浓郁。以前做过的配方总会加些柠檬皮什么的,这个不加感觉味道比较平淡了。做过3回咕咕霍夫了,比较起来我感觉《专业烘焙》上的配方做出来的最好吃。手边还有个日本师傅的咕咕霍夫配方,看起来会很浓郁,有时间的话我想试一试。

天这么冷,吃着自己做的点心会从一直暖到心里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