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主带教 对孩子成长最有利
(2010-06-04 14:24:19)
标签:
父母祖辈孙辈扶养感情溺爱教育成长代沟 |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
小夫妻迎来孩子以后,因家庭条件、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不同,带教孩子的人也各有侧重,有的以孩子的父母为主带,也有以孩子的祖辈为主带,还有的两者兼顾,由孩子的祖辈和父母轮换带。但从有利于教育孩子成长的角度看,本人认为,孩子最好以父母为主带。因为:
父母不带孩子,容易产生孩子感情倚轻倚重,对增进父(母)子(女)感情不利。孩子是有感性倾向的,谁带就对谁好,父母要赢得孩子的感情,就要多带孩子。孩子的感情世界是在与人接触过程中,从一张白纸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和带教的人接触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孩子对他(她)们的印象越好,感情就越深。例如,不少知青子女考虑到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教育环境较差,从小就将孩子送回城镇,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教,有些未成年知青子女很早就离开父母,落户原籍,返城长期和祖辈住在一起,得到老人的悉心照料,他(她)们只身在城里,祖辈是他们最大的依赖,对祖辈的感情特别深厚,其亲情要远远超过对自己的父母。在这方面,知青父母们的体会最深刻,有些知青退休返城回到老家后,因受到子女冷遇而感到苦恼。还如,有的父母当初一心想着工作,始终忙于事业,疏于对子女的关爱,非常相信老人,把孩子全部托付给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父母虽然有钱给老人支付孩子费用,但金钱还是买不来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孩子的亲情重心自然而然地偏向祖辈,许多明星在讲述自己家庭教育情况时,都会谈到孩子的亲疏问题,也因此而感到愧对自己的孩子。再如,有的父母只图自己省心省力,只顾自己潇洒地过小两口生活,不顾孩子的成长,养而不教,把孩子一脚踢给老人,让祖辈爱怎么带就怎么带。你说这样的孩子对父母怎么会有感情呢?
祖辈带教孩子,容易产生对孙辈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祖孙间的情感非同寻常,人称“隔代亲”,也就是说,祖辈对孙辈的感情,要远超于当年自己对儿女的感情。看到自己的儿女成立了家庭,有了孩子,自己升格当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庭人丁兴旺,后继有人,三世同堂,一种异样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那些有重男或重女偏好,尤其是偏好“几房隔一子”的祖辈们,看到本姓氏香火得以延续,心满意足,因此,对孙辈视如掌上明珠,当成家中老大,更容易溺爱,一切顺从小孩的意志,整天围着小孩转,“严格”二字在带教问题上根本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孩子的任性,把孩子惯成一个无法无天的小皇帝。而孩子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此溺爱自己,就会毫无约束,投其所好,随心所欲,耍娇耍性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什么,非得什么不可,做不到、得不到就不高兴不满意,发脾气,耍态度,怎么劝说都不听。像这样的孩子,如果让父母亲自带教,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另外,祖辈在带教孩子过程中,对孩子父母也有很强的戒备心理,生怕对孩子抓得太紧,管得太严后,儿女们会责怪自己,惹个吃力不讨好的罪名,试想,这种在祖辈身边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变成啥样子?如今,有许多有手好闲的“啃老族”,不争气的“富二代”,不学无术、不愿工作,吃喝玩乐,游荡社会的单身汉,他们的不成器,追根溯源,多数与小时候祖辈对他们的溺爱宠爱有关。
父母不带孩子,容易受祖辈“代沟”影响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不利。论年龄,祖孙相差五十多岁,由于两者所处的年代不同,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思想观念,都有着不可愈合的“代沟”。孩子的智力需要早期开发,认理需要随机教育,带孩子,光带不教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以祖辈为主带孩子,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受其时代条件和教育程度的限制,难免会用旧的思想观念和老一套做法教育孩子,缺乏向孩子灌输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道理、新知识、新事物,无形中使孩子失去新的教育机会,得不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只有以父母为主带教孩子,缩小年龄与时代差距,才能让父母直接与孩子接触,用严父之爱,慈母之心,严格的手段,严密的思路,面对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最新颖的教育环境下,尽快接受新的思想、观念、知识、道理,得到健康成长。
总之,孩子到底以谁为主带教,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笔者提倡,孩子应以父母为主带教为好,无特殊情况,父母应负起带教孩子的责任,不要一概把孩子推给祖辈去管,否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因为,扶养子女是法律赋予父母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为主带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