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82)

(2011-12-01 09:52:15)
标签:

文化

历史

血雨腥风

两晋南北朝

为卿画眉

糊涂将军和最萌皇太弟的荒唐历史剧

 

    匈奴大兵压进,社稷存亡危在旦夕,我倾尽全力挽救司马氏江山与生死之际,皇上不但不予以支持协助,却还私下里跟乱臣贼子勾结要取我性命!这令司马越悲愤交加,苍凉的心像秋风卷落叶般凄冷!

    此时匈奴的大军日益逼近!

    司马越即愤恨又畏惧,大军出发前誓死一搏的心此刻也当然无存,司马越病倒了!

    司马越的心结越拧越深不久将身后大事交给王衍,时年三月十九日在项县去世,为了稳定军心,王衍秘不发丧,随后王衍与司马范等人运送司马越的灵柩回其封地东海郡(今山东郯城),正在洛阳的何伦、李恽等人听闻司马越去世的消息,遂安排其家眷们也赶往东海,洛阳百姓一看司马越的家眷们要举家搬迁,以为洛阳城已经不保,纷纷收拾细软带上家眷跟随他们一起奔逃。

    司马越虽死,但是晋怀帝仍不解恨,追贬司马越为县王!

 

    何伦出走洛阳后不久,竟陵王司马通密告晋怀帝自己要派兵袭击何伦,何伦是司马越的人,且在洛阳城为非作歹欺侮皇族,因此皇上自然乐见他被司马通痛打,遗憾的是偷袭没有成功,晋怀帝很上火,要拿司马通问罪,司马通只好逃走保命。

 

    且说石勒率军渡过黄河后要进攻南阳,正率领流民在南阳搞的风生水起的王如、侯脱、严嶷等人当然不愿意,遣人率一万兵马驻扎在襄城阻击石勒,这些人那里是石勒的对手,石勒三下五除二便将这批队伍悉数俘虏,随后将大军驻扎在宛城北面,宛城由侯脱据守、王如则驻扎在不远处的穰城,俩人关系向来不好,面临相同的敌人两人本应该放弃隔阂一同御敌,然而憎恨是心魔,让人失去正常的理智与判断,王如鬼使神差地竟然派人重金贿赂石勒,还异想天开地要与之结为兄弟,目的是什么呢?

    让石勒攻打侯脱!

    天下真有这样弱智的笨蛋!

 

    石勒很快攻破宛城,严嶷前来救急,可是石勒的动作太快了,没来得及救援却被得胜的石勒军调转马头迎面杀将过来,严嶷抵挡不过投降保命了事。石勒杀死了侯脱、囚禁严嶷,并将之送往平阳,而他们的兵马则被悉数吞并。

    随后石勒继续往南用兵,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攻取长江以西的营垒三十余个!不过等他接着想谋取江汉及以南地区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一则所领部队不习水战、再则军中缺粮、三则瘟疫大流行,石勒最终听取张宾的建议渡沔水攻取并在江夏周边地区用兵。

    

     再看看汉主刘聪在忙什么。

     虽然是出自于“群众的呼声”是“众望所归”而且再三推辞不掉自己才无奈当上皇帝,看似形式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刘聪毕竟是不符合继承皇位的先后次序而当上这个皇帝,这让他忧心重重、疑虑重重。不久他因猜忌自己的哥哥刘恭而趁刘恭睡觉的时候挖传了房间的墙壁将其杀死!刘聪在杀人上似乎对墙有着独特的情节!

    在太后单氏去世之前,刘聪曾与之私通,此事被单太后的儿子刘乂得知,刘乂多次就此事跟刘聪交涉,然而刘聪对年轻美貌的单氏仍就骚扰不止,单氏虽然身份尊贵但面对这种羞辱也毫无办法,不久忧愤而死,本来刘聪对刘乂的印象还不错,但是自从因为刘乂屡次进言让单氏羞愧难当死掉之后,刘聪便逐渐开始冷落了刘乂,但是念与单氏的一往旧情还没有废黜他。

    为自己身份继承的合法性感到坐卧不安的除了刘聪本人还有他的皇后呼延氏。

    呼延氏对刘聪说:老子死了由儿子继承,这是古往今来通行的道理,现在陛下却越位继承高祖刘渊的皇位,那皇太弟岂会心甘情愿,现在既有皇太弟,若立咱儿子刘粲做皇太子,这不是给以后留下隐患吗?恐怕陛下百年之后刘粲的兄弟们都会被赶尽杀绝。

    这正是刘聪的心病:爱妃别急,你说的情况朕也想到了,容我慢慢考虑。

    呼延氏说:事情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然说不定哪会儿就会出乱子,到时候就晚了,皇太弟看刘粲兄弟慢慢长大,心里一定也回有想法,不定哪天有小人挑拨怂恿他,这样一来说不定明天就会大祸临头!

 

    女人的直觉往往是很准确的!

    刘乂的舅舅单冲哭着对外甥说:关系疏远的人使不能替代关系亲近的人,皇上要让河内王刘粲当太子,这事儿,你怎么能无动于衷啊!

    刘乂天真的说道:河瑞末年,皇上考虑嫡、庶的区别,说好了会将皇位让给我,我也是因为皇上年长且有威望才推奉他即位,天下是高祖打下来的,哥哥死了由弟弟继承有何不可呢,等刘粲兄弟长大了他们也应该不会有什么企图,再说了,父子兄弟之间,难道还有什么亲疏?皇帝难道还能有其他想法不成!

    面对这么个单纯的像白纸对皇权争斗的残酷行没有丝毫常识的外甥,单冲的心里不知会作何感想!

   (欢迎喜欢文史的朋友们加群讨论,QQ群号:187608285

腥风两晋南北朝(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

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7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6)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