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77)

(2011-11-23 07:10:52)
标签:

历史

文化

血雨腥风

两晋南北朝

为卿画眉

揭秘:匈奴英雄驾崩前后的血雨腥风

 

    十一月,刘聪、刘曜退守平阳,这段时间里刘氏家族的嫡系部队在战场上几无作为,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王弥和石勒这些归附部队在各地的局部战争却打的有声有色,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王弥的作战区域主要在河南的西南部,这个天生爱打仗的家伙不温不火地先后攻破颍川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襄城(中原腹地,属许昌市)、汝南(属驻马店)、南阳,王弥能取得一系列战果跟他自身的能力有关,但与西晋长期内战导致民不聊生,百姓对官府的征发徭役不堪重负,导致官民矛盾积重难返也有莫大关系,中原地区历来都是战祸最为频仍之地,长期战乱制造了大批流民四处“就食”求生,而这些流民所到之处往往备受欺凌,等到有人兴兵讨伐欺凌自己的势力,这些流民们自然乐见。

       等王弥赶到,数万流民纷纷振臂响应,将当地城邑付之一炬,有的甚至还直接将当地的官员们抓住杀掉泄愤。

       石勒的活动范围只要集中在山东以及河北、河南的交界处,石勒攻击信都(河北邢台)杀死冀州刺史,晋将领王浚自任冀州刺史,不久朝廷诏令车骑将军王堪、中郎将裴宪领兵围剿石勒,石勒迎击,魏郡太守还没交战便吓破了胆,举城投降,情绪如同瘟疫是可以传染的,等到石勒抵达黎阳时裴宪不敢与之交战,丢下自己的军队屁滚尿流逃跑到淮南躲命,而王堪也退居仓垣。

 

        此时,王弥、石勒两人的力量都在逐日装大,而且作战行军上有很大的的自主性,这也预示着们与刘渊之间的臣属关系,和这两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力量的装大将越发难以维系,这跟现在的很多在公司里能力强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最终往往都要拉摊子单干是一个道理。

 

        次年正月,石勒渡过黄河攻克白马,随后王弥率三万大军与之会师,两人联手更是势不可挡,很快拿下豫州、衮州,二月份,石勒先后攻克鄄城、仓垣,继而又向北攻击冀州各郡,归附的百姓达九万之多。

        时年夏秋交季之时,遭遇罕见大旱,蝗灾四起,蝗虫啃光了庄稼、啃光了草木、最终食无可食连牛马的毛都不放过,虫尤如此,人更不堪,不过神州饿殍满地导致的民心不稳客观上却为反政府武装的用兵作战提供了便利。

        七月,楚王刘聪、始安王刘曜和石勒、安倍大将军赵国联手在怀县(今武陟县)群殴河内太守裴整,朝廷派遣征虏将军宋抽驰援,一群虎狼咬噬一头小牛,结果派来瘦弱的绵羊来拯救,自然无济于事,石勒与汉将平北大将军王桑击杀了宋抽,河内人见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为免于更多祸患索性将裴整捆了投降。

       

        此时刘渊在忙什么呢?

        在忙着生病!

        也许是刘渊早已感到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恐来日多,他年初便选立刘和为太子,至此时病情急剧恶化,为以后这些臣子们能继续效忠继任者,刘渊给陈留王刘欢乐、楚王刘聪、始安王刘曜、安昌王柳生等等一律提拔任命。其中负责统领禁军的是刘盛,此人不喜欢读书,但《孝经》和《论语》这两本除外,懂得“孝”便不会轻易背叛宗族,通晓《论语》便知道为人处世的原则,刘盛自言:读书有这两本并照着做就足够了,读得多了也不能如身体力行又有什么用呢,而且他本人也很有口碑,刘渊也正是念其忠诚认真才将关乎皇家安慰的禁军统领一职给他。

        可刘渊尸骨未寒,身后的这片江湖便是一阵血雨腥风!

(欢迎喜欢文史的朋友们加群讨论,QQ群号:187608285)

腥风两晋南北朝(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

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7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6)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