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团疗伤:团体心理治疗帮你走出心理困境

(2011-04-15 04:24:28)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健康

分类: 新闻点评

    抱团疗伤:团体心理治疗帮你走出心理困境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4-02 来源: 广州日报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对抗心灵的寒冬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不治心病?如果你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单调,又想与人分担治疗费用,参加团体心理治疗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在督导师的引导下,团员们将自己的心理动力“上传分享”,聚成暖流,运转周遭,一一抚慰各自受伤的心灵,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治疗模式。

抱团疗伤:团体心理治疗帮你走出心理困境
    文/记者伍君仪 

  指导专家 广州心理医生韦志中

  案例:陌生人带来的感动

  26岁的M在怀孕时,公婆特地从外省赶来广州照看,一家人对她万分关爱。然而孩子出生以后,她觉得所有的宠爱和关心都消失了。在哺乳期间,婆媳常为养育婴儿产生冲突,冲突日益激烈,有时甚至涉及人格侮辱。独生的M自小备受父母关爱,而丈夫在婆媳冲突中又不向着自己,使她在产后变得抑郁,于是在同事的介绍下参加了一个心理治疗团体。

  M在首次活动上认识了团体的12个成员,在相互的客套中表现得活泼宜人。但第二次来的时候,她步伐沉重,笑容虽在,却是挤出来的。她说自己上一次感受到大家鼓励的能量,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接着开始叙述自己的家事进展:公婆终于妥协,回老家了。这本应是件好事,但她语言冷淡,脸色阴沉,其他人听后集体沉默了几分钟。

  后来,当另一成员K说起自己的夫妻问题时,M插话道:“其实这次来之前,我给丈夫两个选择,要不离婚,要不帮忙照看孩子,让我能参加活动。”她眼中泪光闪烁,声音提高而发颤,身体也在颤抖。她努力地克制着情绪,解释道说“公婆回乡,没人照看婴儿才会这样……”团体又迎来一轮沉默,似乎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不讲理,进而发现自己的作为是在伤害丈夫。

  几分钟后,团体又一次把注意力转移到K的事情上,而M开始低声哭泣,喃喃道:“我也许下次不来了。”这让团体再一次陷入沉默,而M只好自己拿纸巾擦眼泪。

  此刻,团体督导师起来走到她身边说:“你们听到了吗?这里有人说‘下次不来了’,”他拍了拍M的肩膀,“留意到吗?这里有人自己拿纸巾擦眼泪,而你们没有感受吗?”大家都低下了头,似乎感到压力或是自责。此时,坐M左边的C说:“我觉得可惜吧,毕竟都来了。”大家听了都点头附和。

  督导师问:“还有呢?”

  女孩L说:“我感受到她的敌意……不,应该更多的是威胁吧。”

  M觉得很委屈:“我不是想要挟大家,我不过是……” 

  L连忙说:“我是比较容易感觉到威胁的。”她拍了拍M的肩膀。

  M急促地抽噎着,身体开始颤抖:“我真的不是想要挟什么……我只是想说我下次真的不能来了。”

  大家听了都很困惑,争相问道:“为什么不能来?”“为什么你给丈夫出这样一个问题?”……

  团体对M突然的关注,反而让她哭得更厉害,哽咽着说:“我感到很不安全……觉得大家都不喜欢我……”在淌流的泪水中,她述说了自己小时候被母亲打骂的故事。

  大家终于明白了,M就是一个小女孩,因得不到关注而发脾气,即使已为人母,原来内心仍然很需要保护和疼爱。于是,大家都上去拥抱M。

  在暖意融融之中,第2次团体活动结束了。

  入团男女不能谈恋爱

  社会在急剧发展,很多人出了心理问题,却得不到家庭的接纳,于是求助于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治疗团体。人们在团体中呈现真实的自我,感到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接纳,感受到温暖,从而产生疗效或者使个人获得心灵成长。

  广州心理医生韦志中介绍,团体心理治疗发源于西方,逐渐发展成与个体一对一咨询并驾齐驱的治疗方式。以治疗为主的团体一般容纳8~12人,设有一名团体督导师。团体一般聚会8次,每次约3小时,也有的治疗抑郁的团体可延续1~3年。

  团体的成员差异越大越好,不提倡本来就认识的人参加同一个团。在性别组成上,目前参加团体的女性占了大多数,因为女人更能接受自己是柔弱的,而男人依据社会角色会认为自己是强者,即使脆弱也要装成强者;已婚女人又占多数,因为她们一旦觉得老公不爱自己,就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了,而男人遇事不顺还有很多宣泄心理问题的途径。但团体中一定要有男团员,至少要有两三名,因为很多涉及亲密关系的心理问题,没有男人在场很难解决。

  心理治疗团体有一定的规矩,以保证参加者的权益,以及不受到伤害,例如:签保密协议,付出费用和押金,无故不参加要缴纳违约金,不允许在团友间发展恋爱关系等。韦志中称,一般治疗团体的团员心理还是相对健康的,比较遵守上述规定,但在一些病态心理患者的团体中,由于人际距离区分不清,团员之间发生恋爱甚至性关系的比较多。

 

 

 心理魔咒:他们不喜欢我

博主的更多精彩文章:

  

读《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系列感受与指导(三) 读《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随笔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三个“私生子”的故事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   参加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的“后遗症”    春晚给我的三个启示 关于我的最新公告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参加本会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有感     爱情中的“小男人”和“大女人”模式…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 心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找爱情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分享视频:珍惜--韦志中的新年问候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 获得幸福的两个条件和三种途径 妈妈是我一生的心灵家园本会课程有感——走进韦志中

读《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系列感受与指导(二)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棵“山楂树” 第一个国学心理成长团体启动       造梦者,一切源于爱

佛的启示--别拿走我的生命礼物 第一个国学心理成长团体启动       老子的智慧--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谁在掌控你的人生? 第一个国学心理成长团体启动                “心理世界被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第一个国学心理成长团体启动

西的爱情葬礼 第一个国学心理成长团体启动                       《爱》谁被谁拨动了心弦

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德”“道”“术”     吵架是一种心理需要

心理故事--爱情的四个车道               富士康“12跳”社会心理现象    夫妻本是同林鸟

南风窗特别策划采访韦志中:谁偷走… 夫妻本是同林鸟 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广州)发布会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夫妻本是同林鸟                     孩子可以输在起跑线上

边缘性人格的问题 夫妻本是同林鸟                    第12届中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石头的… 

神仙说他不喜欢你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夫妻本是同林鸟                警惕办公室的心理能量场

石头的故事(襄樊)心理成长工作坊… 夫妻本是同林鸟  她以为“谋杀”了自己的孩子 夫妻本是同林鸟 

美国新闻周刊采访韦志中:让心理更… 夫妻本是同林鸟  志中谈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

岁月无声,爱是有缘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夫妻本是同林鸟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情感心理分析: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爱情学堂:谁被谁拨动了心弦?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探索(南京)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我忍受了20年家庭冷暴力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谁能了解男人之苦 我应该为了女儿复婚吗?                  “珍惜”是婚外情的疗伤剂 我们曾经的鈥溔髦碘

心理分析:挣不脱命运的樊篱 我们曾经的鈥溔髦碘          叫我怎能不想你      抓不住爱情的我 我们曾经的鈥溔髦碘

我们曾经的“三楂树之恋” 心理学分析:不要利用孩子惩罚负心男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与二中课堂教学…

从方舟子遇袭案告破看“社会心理紊乱现象

给女同胞的第二封信:女人如何获得幸福?做幸福女人要有“爱的能力” 女人如何获得幸福?给女同胞的一封信:做幸福女人要“和而不同” 女人如何获得幸福?

广州韦志中心理工作室 137111951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