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德”“道”“术”

(2009-10-17 11:50:48)
标签:

本会团体

心理咨询

心理教育

心理

韦志中

文化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德”“道”“术”

作者:韦志中(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创始人)

 

运用哪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去帮助来访者,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要看是哪个心理咨询师在运用!

 

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基本能力是“术”和“道”。但最终的发展上限却是“德”。德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心理品格、社会品格、自然品格。心理品格是一个人的人格的修养,社会品格是社会道德修养,自然品格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辩证思考修养。------韦志中

 

在我的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经验中,通过开团体心理体验课程,和处理个案,和大量的人员打过交道之后,我把现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类型分为五种。分别是心理咨询,心理成长,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和心理预防。这五个方面我们统称为心理教育,这是广义上的心理教育。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心理工作者,每个人服务的范畴各不相同,但是无疑我们都是在从事广义的心理教育工作。

 

在心理治疗工作当中,作为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也只有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在面对不同的来访者的时候,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

 

于是,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心理工作者会不断的寻找新的技巧和方法,以求自己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到位的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形成一种对比。比较谁的水平更高,比较的是个人懂得多少技术和方法,懂得越多,越受尊敬,就像古代的武林高手一样。

 

这个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彼此掌握的技术和方法都差不多的时候,治疗的效果却依然存在着差别。那我们就不得不要思考一下,这中间的实际区别是什么?真的是掌握多少技术的问题吗?

 

举个例子,让两个同门咨询师同时面对一个有着同样问题的来访者,他们所学的技术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一个人经验多一些,一个人经验少一些。那么,在咨询的过程当中,拥有更多经验的咨询师会更快、更准确做出判断。并且,当他的理论体系越是宽广,他做出的判断会越客观。

 

而要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客观呢?比方说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至少也应该了解他的内心,不能光看一时的举止,至少也得关注他的谈吐。总之,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做出的判断就会更客观,更准确。因为,每一个单独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实际上在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情上面,都存在很多的可能。所以,只有综合各种不同的信息,才能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同理,心理咨询也一样,一个咨询师或者是团体导师能不能做到客观的看待事情,对他所引领的个体或者团体,产生的影响都会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来访者的时候,你既能从文化学的角度看问题的产生,也能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的产生,你既能从艺术的角度看问题的产生,也能够从心理的角度看问题的产生,你就能得出更有利的判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区别已经不再是懂得多少技术和方法,而是个人掌握了多少经验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两个咨询师拥有的技术和理论都一样多的时候,他们比什么?比的就是经验的积累和他个人掌握的理论体系有多少。

 

经验从何而来?经验其实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且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形成一个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就如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等。理论实际上就是一些规律和现象的总结。

经验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个人实践得出的,一种是通过个人观察得出的。

 

而技术和经验这两者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它们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一个理论是否合理可行,通常要经过实践来验证;同时,当一个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之后,又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技术和方法。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理论体系更大,更宽,更厚实的时候,才能产生更多的技术和方法。而在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经验。

 

不过,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有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两个咨询师都拥有同样丰富的技术和学识的时候,咨询的效果依然会存在差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经验有先进和落后,有匹配和不匹配,方法也是如此。那么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看谁有了心理问题。同样的道理,当两者的以上两个条件都相当的时候,我们会更加关注是谁在操作方法,是谁在运用经验。也就是说一个咨询师拥有多少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看谁在运用这个技巧。

 

事实上不管是精神分析法,还是行为主义疗法,还是后现代心理疗法,还是格式塔治疗法,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谁在用精神分析法,谁在用行为主义疗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个“谁”代表的是什么?难道是他个人吗?不。这个“谁”代表的其实是一个人的综合修养。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们会更关注是拥有什么样的心理品格、社会品格、自然品格的人在做心理咨询。

 

让一个拥有60分心理品格的人和一个只拥有80分心理品格的人共同接诊症状程度相同的来访者。哪一个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呢?这就好比让一个拥有60斤力量的人和一个拥有80斤力量的人同时拿一个65斤的工具工作,60斤的人拿起来就会显得吃力。

 

同理,就60分的人来说,他本人的人格方面尚要成长,有些问题他还超越不了,因此他在处理个案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受到他人格上面的影响,而让技术和方法难于发挥。而人格相对更加健全的咨询师,受到的影响就轻一些。所以拥有60分心理品格的咨询师和拥有80分心理品格的咨询师相比,80分的咨询师会更胜一筹。

 

这个时候,运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原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拥有什么样的品格的人做咨询。也就是说明,拥有健全心理人格对于一个咨询师来说十分重要。

 

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掌握了一些方法,你还不过是个技术员;但如果你同时掌握了相关的原理,你就可以升级为工程师;更厉害一些的是,如果你既掌握了技术,又掌握原理,而且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品格和心理品格,你就是一个专家了,你又提高了一个层面了。因此,我们究竟是辅导员?辅导师?还是专家?用这样的方法权衡一下就一目了然。

 

做一个专家除了拥有良好的社会品格和心理品格之外,还需要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刚才我们已经提过,我们的经验都是在实践当中产生的。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实践10次才能总结一个经验,而有些人却实践一次就能总结10个经验。有些人拥有技术,却无法把技术总结归纳供人学习,而有些人却可以把自己的技术写成文字供人借鉴。

 

这也说明一个咨询师还应该具备哲学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更进一层的对心理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心理专家,他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全的社会品格和心理品格,并且同时还具备哲学辩证思想能力的人,只有这样,他才配得上专家这个名号。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评论一个人是否到达家的水平除了看他的具体技术之外,还要看他的论文,著作的原因。

 

也许,有些人会对我这个言论提出质疑,认为只有学院派才需要用文章来证明自己,但其实,不管什么派别,我们都是在进行科学心理工作,所以,如果你没有总结自己经验让其成为一个理论的能力,你不过是一个工匠而已,你远远称不上一个专家。

 

综上所述,用道家的思想来比喻,拥有技术和方法的层面,即是道家所说的“术”的层面;拥有经验的层面,即是“道”的层面;而能够站在高处看心理教育事业且拥有健全社会品格和心理品格的人,即是达到了最高层—“德”的层面。

 

从狭义上来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理成长,需要学习更多,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这都要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得到和完成。我们每一个心理工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有经过慢慢的历练,慢慢的成长、完善,当三点都具备的时候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工作者,才能称之为心理专家,才能使这个社会受益。让每个心理咨询工作者有更多更广的渠道来交流经验,完善成长,这就是我们创办这本杂志的初衷了。

 

(由于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导师团队,最近要出一本《心世界》杂志,编辑约我写一篇卷首语,我就给助理做了一个讲述,他们录音整理出来这个文章。在这里先分享给各位心理学的同仁,希望多批评指正,让更多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需要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韦志中近期心理学课程:11月3-5日中国济南主持,第12届中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石头的故事》心灵成长工作坊,联系:0531—86899111;11月12-15济南主持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导师认证课程第三阶段,联系:15964755956。12月3-6号中国太原主持本会团体第二阶段课程,联系:13835185820。
 
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预约电话:020-340760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