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亭序》的传奇故事

(2011-01-31 12:32:59)
标签:

萧翼

兰亭序

辩才

故民间事

休闲文化

分类: 小说诗歌

《兰亭序》的传奇故事

中耀

大家都知道《兰亭序》是我国书法家王羲之的传世之宝,据说那真品已随唐太宗入土,现在流传的是它的拓片。关于这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极少数的杰出皇帝,他依靠魏征、房玄龄这些贤士把唐朝治理得很好,史称“贞观之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强盛的国家。

唐太宗本人热爱读书,还特别喜欢书法,从政之余经常临贴。他从各处搜集来“二王”的墨宝,遗憾的是他一直没见过王羲之的极品《兰亭序》,所以他一直千方百计的寻找。

后来,听说这件墨宝在越洲永欣寺方丈——辩才和尚(书法家)的手里。辩才的师傅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一直保存这件无价之宝,在他圆寂之时把《兰亭序》传给了辩才。

辩才如获至宝,开始每日临贴,学得差不多就在梁上修了个暗阁把它藏了起来。

唐太宗得到这一消息后,就把智永禅师的神位迎进大内道场供奉,善待辩才......慢慢才问及《兰亭序》。辩才这才明白唐太宗意在《兰亭序》,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守口如瓶。辩才对唐太宗说:“四皇上、确有此事。先师在世时常有把玩,我倒是见过几次。可是师父走后,几经战乱,这件墨宝不知流失何处,老僧实在不知......一口拒绝,太宗经过很长时间多次询问终是没有结果。

太宗为此愁眉不展,一天他把这心事告诉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问怎样才能把《兰亭序》弄到手?房玄龄想了想,给太宗出了个点子:说:魏洲革县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这个人多才多艺,善谋略,让他去办这件事或可成功。

唐太宗于是立即召见萧翼,如此这般一说,萧翼明白了辩才手中有宝,但是不肯给太宗。他想了想说:这件事若以公家人身份出面必不好办,依我之见只能智取......最后他提出要借太宗的羲之、献之二王的几个字帖一用。太宗满足了他的各种条件,萧翼很快启程到了越洲。

这一天下午,他打扮成书生模样来到永欣寺里闲逛。看之壁凿,后来进到辩才住处讨水吃。

辩才见他气度不凡,就问他是哪里人氏,来此何干?

萧翼说:弟子是北方人,这次来带来一些好蚕籽来卖,见此庙宇所以进来祈福......

二人煮茶共饮,随意谈文说史、说古论今......辩才已经八十多岁,读了不少书;萧翼更有学识,二人谈得很投机。天色已晚,辩才待他以精美的素餐,有庙中蔬果、自酿的美酒,二人好酒数酣,谈兴未颇,甚感相见恨晚。当晚辩才留他宿于自己的房内,二人又抽韵做诗,

辩才抽一“来”字韵诗曰:

初酿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日共徘徊。

夜夜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萧翼得“招”字韵,诗曰:

邂逅款良霄,殷勤何盛招?

弥天俄若日,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援躁似调。

谁怜失醉翼,长苦北风飘。

翌日萧翼辞别辩才,辩才嘱其再来。后来萧翼果然常常携点酒来会。一次萧翼还带来梁元帝的书法和辩才共赏;萧翼又再三的夸辩才的书法好;并且说自己有二王的楷书帖,因有时练字常常带在身边。辩才更是欣喜万分,再三说很想一见。过些日子萧翼果然带来二王的楷帖,二人共赏之余,感赏二王书法之妙。后来辩才已把萧翼视为熟友,耐不住的对他说:这些帖虽然不错,但是还是比不上王羲之的《兰亭序》,萧翼说《兰亭序》虽好,可是哪有真品?流传的多系拓片而已......辩才遂把当年智永禅师临走之时把《兰亭序》传给他的经过说了,并答应过几天可以给他看看。过几天萧翼来了,辩才果然把《兰亭序》拿出来给他看,萧翼左看右看,承认这确是真品,不禁连连点头赞叹。

萧翼把自己拿来的楷帖放在辩才处,辩才也把《兰亭序》放在案头,二人有时临帖........

一日辩才应邀去杞桥赴斋。萧翼来寺内,潼子告之师父去吃斋饭,大约今天不能回来。萧翼说我衣服上的帛带拉在屋里......潼子知道他与师父常来常往、过从甚密,所以就把钥匙交给他,叫他自己去取。

萧翼进屋后把二王的墨宝卷在一起放入怀中倘佯而去。《兰亭序》到手,萧翼来到永安驿站,对驿长如此这般一说,叫他通知都督齐善行来见。齐善行得知后立即弛马来见。

翌日由驿站派人前往杞桥严家请来辩才。及至驿站辩才方知召已者乃是萧翼。萧翼微笑着对辩才说:奉旨来取《兰亭》今《兰亭》在手,特请师父前来话别。辩才想明白后顿时昏厥,过了一会才缓过来,看看萧翼无话可说。后来重病一场。

萧翼回京向唐太宗交了差,唐太宗十分高兴,赏房玄龄锦缎千匹;赐萧翼为员外郎(尚书省的次官)加五品,又赐银瓶一个;金缕瓶一个;玛瑙碗一个其中装有珍珠,另有官中良马两匹,宅庄一区。

辩才系有欺君之罪,本应重罚,但念其年老,热爱书法......予以宽恕并赐帛物三千段,谷三千石。辩才用这些贵赐修了一座精致的三层宝塔,存世多年,但辩才终因脑懊不止而因病圆寂。

唐太宗令翰林院四学士各拓《兰亭序》帧,分赐太子及近臣,声价不蜚,真本则留在自己身边观摩。

但谁也脱离不了大限,在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卧玉华宫含风殿,临崩时召高宗曰:“高宗朕即将西归,今向你乞求一事,你至孝当能不违我心......我欲将《兰亭》携去,共赴玄官......”高宗自然遵从了皇帝的嘱托。

以前人们写文章常常在结尾加上几句:《兰亭序》应当为人民所有,唐太宗爱《兰亭》爱而私之,甚至把它带入地下,即属自私又毁了墨宝,实不可取;萧翼以欺骗手法获得墨宝,不能不说有悖人格,如果他拒不从命,唐太宗也无可责难。不过人们对大人物的所好,多以谄媚之心主动从之,不免俗气;辩才受骗,实难防备,即以失去墨宝,特别是作为出家人,当能豁达、乐观对待,结果他为此郁结于心,致提前早亡,实在是又一失误。

至宝动人心,但仍需正确对待。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   

刘亦婷为什么能到“哈佛”读书?

低收入者慨叹“死不起人”舆论呼吁整治殡葬乱收费!

刘亦婷为什么能到“哈佛”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