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奥运年,总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上周日去看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该片是取材于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经历的故事片,看后震撼人心。难怪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主席也欣然为影片题写了英文片名:THE
ONE MAN OLYMPICS。
电影以惊险样式再现了1932年,拍摄的困难程度不亚于武打片,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逃到北京,找到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决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张学良将军资助他8000千大洋购买船票,经过海上漂泊23天,克服层层险阻,他单刀赴会,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中国人来了!”
故事很简单,就是通过刘长春一个人去参加奥运会,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意志。如果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感性、感动、感人。
感性的主题,以和平参与的方式巧妙的化解战争和仇恨。因为当时的外界条件,中国的东北被日本侵略,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这部分主题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强烈的爱国心和敌对情绪。而影片巧妙的化解了战争,没有引发更多的仇恨。将重心转移到了刘长春赴奥运事件的本身上,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种爱国激情和参与奥运会的积极性。
感动的故事,以众人从反对到支持表现对奥运会的期盼。影片每一个环节的设制,都是为了表现出刘长春一定要去参加奥运会的决心,从父亲一开始对儿子的不理解,到看到日本汉奸追到家里的真正本质,勇敢的对儿子说出了最真挚最感人的话;从同学关戎波的无辜牺牲,感到到了一个民族在落后状态下被人屈辱的无耐;从姚可秀抗议的被打和误解,促使刘长春一定要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的决心;从妻子姜秀珍从等待到支持的感人场面,刘长春感受到了最无穷的动力。当然,这些身边的人,从开始的不支持到最终的改变观念,都表现出了国人对奥运会的期盼,对和平的期盼,对中国强大的期盼。
感人的场景,以海上漂泊的艰苦条件来表现优秀的品质。影片的画片很美,尤其是船上刘长春的深夜训练,以及和美国人的打赌,都看到了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国家的荣耀而战的决心,尤其是主题曲由成龙主唱,而影片中大量的音乐采用国际元素,也时而出现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让人更加感受到影片没有局限于中国,而是更加国际化。
导演侯咏是很多名导的御用摄影,用独特的眼光诠释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较喜欢。同样他也透露,之前的剧本是讲述刘长春的事迹感动了奥运志愿者美国姑娘索菲,他们相互约定待中国举办奥运会,索菲来中国志愿服务,然而69年的等待,中国人终于赢得举办权,索菲不顾年事已高,沿着刘长春当年单刀赴会的路线,来中国赴约,遗憾的是没能见到刘长春,她却看到了繁荣昌盛的中国……很人点泰坦尼克的感觉,但这个剧本后被彻底否定,改成了现如今以刘长春为第一人称的状态。
同样,影片因为很主旋律,所以最终还是没有拘泥于很多的条条框框内,没有放得开,也影响到了影片的整体效果。

更多推荐的精彩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