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面案冰花煎饺饼胚糊塌子杂谈 |
分类: 米面养人 |
七夕原本是少女“乞巧”的日子,只是这些年人们把它炒做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了,原本的意义反而不知道了。
七月七,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我们黄县人吃一种叫 “巧饼”的面食小点心。
做法(道听途说的):面粉加适量酵母、白糖和好(我没做过,估计是半发面),分成小面团揉好放入“花卡”(一种木制的模子),摁平后,在面案上一磕,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小“巧饼”便跃然面案之上,然后把锅烧热,将少许花生油均匀的抹在锅壁上,放入饼胚,慢火烘烤,待两面金黄时出锅,小巧玲珑,是曰“巧饼”。
巧饼给我留下的是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记得小时候妈妈把那一串串用彩线穿好、底下带彩布的巧饼挂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我对小伙伴那炫耀的心情,比谁的巧饼多(这种食物对于我们小孩来说更多是玩具)
岁月逝去,在这个日子里,还能在街边看到卖巧饼的摊子,心情可想而知(可惜我家太后年纪大了,巧饼这样的东西操练不起来了,也懒得做了),我对卖饼的大爷说,我买几串巧饼,让我给你的摊子照个相吧。
相片留住了画面,却留不住时间,太后老了,我长大了,不知道我将来的孩子会不会有那种全身挂满巧饼和一群小伙伴们奔跑在田野里的经历,我想也许不会吧,他们会在各自的房间里摆弄着那些先进的玩具,孤独而寂寞……
中国人最讲究习俗,过节就要吃传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