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的要求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008-09-10 10:46:13)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育儿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望子成龙读书兴趣和成才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早期教育能更好地开发人潜在的聪明才智。因而,从小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人,智力聪慧、记忆力好、知识储存多……更容易成才,这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了。所以,尽早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但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对幼儿的心里特点不甚了解,不能科学地、按照幼儿生理、心里发育的客观规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为了能让孩子“一鸣惊人”、出人头地,往往在课余之外,为孩子找家教、安排辅导班。把语文、算术、外语等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孩子,恨不能一下子让孩子成为“神童”。
也有的家长为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竟不顾孩子本人的兴趣,将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课外再去学绘画、书法、舞蹈、声乐、器乐……并无休止地给孩子加码,折腾得孩子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去家教,家教归来忙作业,双休日还要去特长班……没有了一点玩的时间。这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幼儿教育家斯蒂芬•雷哈教授说:“要使婴儿独立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智力,就必须准确的把握住婴儿智力发达的各个关键,按阶段进行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要求三岁左右的孩子掌握数的概念,其效果往往不好,这是因为一般幼儿的抽象思维要到四、五岁以后才会有所发展。如果在孩子力不胜任的情况下,硬性强迫他学习或者不客观地要求其掌握某种技巧,那么,孩子往往会因为这种过高的要求而对这一事物产生反感,甚至由此产生惧怕心理。”
当家长的必须按照幼儿心理卫生的原则,在幼儿生理和心理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早期教育。而且,这种早期教育还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因人而异。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还有一个常常被家长们忽略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寓教于乐。家长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孩子感觉学习就是游戏,使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鲁迅先生曾指出:“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成人化的教育是有害的,这样做不仅不能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反而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由此看来,要使孩子的聪明才智在早期教育中得到较好的开发,家长们必需按照育儿成才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对幼儿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做具体的分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和实际智力状况出发,确定其力所能及的学习内容,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能心情愉快地“钻进去”,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以至欲罢不能。绝不要让孩子视学习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或负担,更不可以成人的心理去要求孩子。
家长切不可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肆意滥用家长的权威,强迫孩子学什么、学多长时间、学多少内容……
孩子在压力下去学那些本身既不愿学、实际也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本身,只能损害孩子的心身健康,而对开发幼儿智力丝毫无益。这里,奉劝当家长的要很好地考虑这一点,因为过高的要求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欢迎浏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