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张尚芳:汉语最亲的兄弟语是白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6:36 新浪博客 | ||||||||||||||||||||||||||||||||||||||||||||||||||||||||||||||||
网友:我现在有点不明白怎么区别这个语言属于汉语,而那个语言不属于汉语,怎么区别方言和外语,比如我听温州话也一句都听不懂,比如怎么区分温州话和越南语、柬埔寨语言的区别? 郑张尚芳:柬埔寨、越南、泰国的语言都是属于我们的兄弟语言,它们在历史上和汉语有亲缘关系的。但是每个民族有一些自己用的基本词汇。像朝鲜、日本、越南,都借用了汉字,他们的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都是用汉字念的。但是它自己有一套基本词汇,拿这个基本词汇,比如头叫什么,眼睛叫什么,这是基本词汇。如果基本词汇不一样,那我们可以看出它不是汉语。而温州话尽管很难懂,但是基本词汇都是属于汉语的,是汉语的一个方言。所以,凡是基本词汇一样,有规则的可以推,一个人如果在温州住一段时间,就知道这个音,比如温州管太阳的“阳”读yi,“姜”读ji,是有规则的。如果他知道有规则,依规则转换,就不难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经常发现一个人学习方言比学习一门外语容易很多,因为虽然发音不同,但是词汇都是一样的。 郑张尚芳:对。 解小青: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有一点点方言基础,学日语什么也有一些便利条件。 郑张尚芳:对,因为日本、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中间都有60% ~ 70%的汉语借词在里头。所以,你如果懂得音韵学,很多发音就能看出来。比如广东一元钱叫一文钱,“文”读“man”,朝鲜也读相似的音,就是古代学过去的。 主持人:我是觉得日本那些食物的说明书基本上能够猜出是什么意思,因为有很多是汉字,能够八九不离十大概知道。 解小青:实际上了解一点古音的意思,日文中的汉字也能读,有音读、训读。 郑张尚芳:同义字的借用是训读。中国也有音读和训读,比如“石”,读shi是音读,读dan就是训读,一挑一百斤,读石(dan)的时候,就是汉语里自己的训读。 网友:老师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外民族的入侵,汉语普通话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发音的变化? 郑张尚芳:语言总是要变的,变是有快有慢,交流多的地方就变化很快,交流慢的地方,比如山里头就变得慢,有的说徽州话比较难懂,因为徽州话在山里头,变得慢。我们现在去调查方言,调查民族语言,比如我们知道藏文、缅文、泰文都是我们的兄弟语,它有很多都和上古一样,因为变得慢,它的发展阶段,往往有的音还在我们的上古阶段。我们汉语好多现在已经通过上古、中古、现代,已经跑了好长的路了,可是有些民族语起步慢,就变化的慢,保留下来。语言总在变,但是变有快有慢。 解小青:而且有内因有外因。外族入侵,因为外族要学汉语言,变化就快一点。 主持人:比所谓的外族入侵影响更大是我们本身语言发生变化,比如现在很多网络语言慢慢也被接受了,像“网友”这个词,以前恐怕是没有的,还有“置顶”,都会造成汉语本身的变化,是不是这种情况? 郑张尚芳:新的词汇进来肯定要使语言变化,但是语言有两方面,有语音和词汇,古代佛教来了,使我们增加“佛”、魔”,这都是佛教用语。 主持人:以前汉语里没有? 郑张尚芳:没有,魔鬼的“魔”是印度话,“阎罗”也是印度话,都是佛教传入的,就是增加我们的词汇。有的语言进入,增加我们的汉语丰富性。 主持人:网络出现也会使一些语言进入汉语。 解小青:因为毕竟语言是反映生活的。 郑张尚芳:现在发展比较慢的我所调查的比如云南的白族,有些词汇是上古汉语的。 解小青:能举一些例子吗? 郑张尚芳:比如古代穿衣服叫“衣衣”(yi yi),后来叫穿衣服、着衣服,但是白族还叫衣衣,它是我们的兄弟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就是白语,保留很多上古的语词。上古叫妹妹不叫“妹妹”,而叫“女弟”,砍柴叫“斫薪”,白语还都是这么讲的。 主持人: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很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小说,是《未穿的红嫁衣》,是《穆斯林葬礼》的作者霍达写的,主人公到小岛上,发现这个小岛上的人说话非常接近古汉语,比如直着走叫“端着走”,我第一次对古汉语和对现代汉语差别有概念是从这部小说开始的。 郑张尚芳:白语“直”也叫“端”,但走不叫“走”,叫“行”。逃走叫“亡”。 主持人:网友问的问题都很有趣。 网友:台湾叫“国语”,内地到“普通话”,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郑张尚芳:应该说一样的,因为许多国家规定的共同标准语就叫国语,那个时候的政府宣布叫“国语”。解放前都叫国文、国语,孩子上学就是这样。和“普通话”实际上所指的都是一样的。现在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我们也叫国语。 主持人:叫国语洋气一点。网友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通过乾元国学圈跟尚芳老师交流,还可以跟语言学家交流。今天交流时间很遗憾已经到了,希望尚芳老师有机会做客新浪,也希望小青以后多光临新浪做我们的嘉宾主持人。更谢谢今天光临嘉宾聊天室的各位网友,对于大家来说,和我一样是一堂非常好的汉语课,希望大家继续聆听尚芳老师的国语课。 谢谢大家! (聊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