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建益
根据三公原则,创业板公司不能借壳上市的决定建议废止。
2014年10月25日,管理层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相关方面表示,本次修订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理念,在强化信息披露、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作出配套安排。按照此规定,创业板公司将不能借壳上市。
相关方面的解释是,创业板的股票的风险通常比A股的风险大很多。而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这样的解释明显难以服众,主板公司中就不存在同样的风险吗?最新退市的st博元就是其代表。新的管理层拿博元开刀,体现了管理层一视同仁,不唯主板小板之偏见的公平精神。过去某些人主持下制订的不合理规定也希望能废止,还市场以公正。
那么,现在笔者希望恢复创业板的借壳功能的理由是什么呢?
首先,创业板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和
官建益
在中国这样的国度,讲话是需要高度智慧的,美国式的大男孩在美国是可爱,在中国就成了傻了。刘先生显然深谙此道,连逗号都不放过,不仅给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语文课,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弦外之音。
首先是关于注册制,刘的鲜明之点在于必须搞,但不可单兵突进。他用两个逗号告诉大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逗号),推进注册制改革(逗号),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等等。”,他继续解读说三句话不可割裂,是递进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如果多层次资本市场没有建立好,就不会急于搞注册制改革,也更没有可能多渠道股权融资。大家可能只会认为这是大幅推迟了注册制改革,但在笔者看来,这更是推迟了大规模股权融资。这是向市场释放了先建设再改革再融资的三部曲,这改变了市场关于高层急于推出注册制急于融资的普遍观点。
两个逗号,体现的是刘先生对于未来资本市场发展路径问题的思考和解读。关于注册制授权问题,他进一步阐释所谓授权,是指对于注册制相关配套措施研究开始的授权,看看我们许多专家媒体对于注册制
标签:
股票 |
标签:
股票 |
我在6月9日写下《6月的风险》后就劝大家打新为主了,后来股市的演绎基本按照我的逻辑在走,但是我并没有得意,因为我知道这只是我1990年参与沪深股市交易以来的经验总结,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何况20%的打新市值也在同期缩水。市值下跌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难道仅仅比别人跌得少就应该忘形吗?
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因为按照长期以来的经验和能量转换的各种推算,沪深两市的指数调整应该在10%左右,瞬间可能15%,个股轮跌在4成左右,按照这样的认识,在4200点左右,个股在下跌
摘要:牛市上半场即将结束,大家知道,下半场开始前是休息,牛市的中场休息可能会以轮跌的形式展开,多数个股或有40%的下跌,有些已经发生了,多数还只有一点苗头。如果不是赚得太多,心态超好,那还是适当躲一下吧。
请注意,这是我去年6月唱多A股牛市以来,第一次提出注意风险。可能各位看官会说,老官,你不是说未来三年看一万点吗,怎么突然开始提示风险了?如果有耐性,那就请看完再说。
先说我对长牛市的观点一点没有改变,但是牛市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当中会有很多的波折,而六月A股可能出现一次大的波折。大到什么程度呢,或许指数只有10%的回落,但是个股却可能普遍遭遇40%左右的风险。
这是为什么呢?
先从大的逻辑看,这一轮牛市承载了多么巨大的历史使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为新兴产业提供巨量的资本支持;为社保基金巨大缺口找到减持的良机;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持......
所有这些使命,重大而漫长,对应的资本市场的支持一定是长期的,如果股市迅速达到一万点,那前述的巨大使命何以完成?何以达到双赢或者多赢?如果你是管理层,你会放任股市高歌
大宵一直是我很佩服的人,不是说他有多正确,而是作为一个券商的研究人员主管,他的观点长期保持一贯性,这一点是相当相当多的证券从业人士做不到的,因此做人,大宵是顶呱呱的。
但是作为股市投资,就不尽然了。比如2012年1月沪指达到2132点时,他惊呼这是钻石底,后来两年一再跌破这个点位,2013年6月更跌到1849点,大多数个股的价格比那个2132点多达50%的跌幅。
今年沪指上涨到4572点时,大宵高呼这是地球顶,地球顶上不要买股票,但是上周五沪指已经站上4600点,而半数以上的8类个股又上涨了30%。而这些个股被他称为黑五类,但是即使被他称为红五类的个股,他也认为多数高了。
犹如他过早预测股市底部一样,这次他预言股市顶部也有可能重蹈覆辙。其实,大宵的某些论据,比如股市总市值已经和GDP的市值相等了,后市的理论上涨空间不大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理论空间,资本市场有着自身的规律,即所谓熊市跌要跌过头,牛市涨也要涨过头,这在赌性十足的东方早有先例,比如日经指数的3万9千点,那时的股票总市值已经是日本GDP的2倍还要多。
即使是理性成分更足的美国目前也是GDP的150%,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