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抒怀】家乡的菜地
标签:
家乡的菜园同题博文东北黑土地自家菜地家乡的回忆 |
分类: 人生动感 |
题记:本文是《文字之友》群组织的同题博文《家乡的......》,共有26位博客作者参加。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很高兴,因为家乡的话题我永远也说不尽。这次就写写我家的菜园,赞美一下生我养我的东北边陲黑土地。文后附有所有作者的博客链接,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书写了自己的家乡情怀,均值得一读。
家乡的菜地
走南闯北,东跑西颠,我在地球上留下了数不清的脚印;尽管时光把痕迹涂抹得干干净净,可那记忆却留在了心里。正因为走的路多了,才知道地球表面所覆盖的土壤,是有姿态、有色彩、有性情的。有的橘红,有的深灰,有的棕色,有的浅白;有的发粘,有的坚硬,有的暄乎,有的含沙。要说哪里的土质最佳、土壤最沃、色彩最深,毫无疑问,当属我那美丽的家乡!
那黑的像浓漆一般、那暄的如刚出锅的馒头、那肥的会流油的家乡土地啊,令我永久怀念。我曾一寸寸地抚摸过它、梳理过它、测量过它的厚度和面积。那柔软而细腻的土壤,曾是我生命的根基,伴我长大、绽放芳华。
我家曾拥有四块儿菜地,加起来大概有五亩吧。从记事起,我就随父母一起劳作。我曾刨过垄沟、播过种子、浇过秧苗、锄过杂草、摘过果实;那纯有机的、带有自然芳香的绿色蔬菜,是我一生品尝过的最可口、最健康的食材!它的营养犹如母亲的乳汁,早已融进了我的血液、我的细胞、我的脑海里。
我家的第一块儿菜地,是房前屋后用木杖子隔离出来的。前院,除了一个堆放杂物的木棚子、一个鸡窝和一个猪圈外,再往前就是菜园儿了。院子的左边留了一个通道,与街道相隔的最南面,是一溜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柴垛,西南角有个小厕所。而后院,根本没门,得从窗户上翻过去。前后院具体种什么、怎么种,主要由母亲规划,因为父亲两三个月才能从密林深处回来一次。无疑,这屋前房后,成了我童年世界的第一所天然大课堂,第一处随心所欲的游乐场。那鲜活的、带着露水、垂着雨滴的蔬菜,就长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可以亲眼见证它们是如何发芽、抽穗、开花和结果的。
东北边陲的小兴安岭,每年只能种一季,而且比南方要晚得多。对于我们来说,最美的日子要数六七八九月。记得前院,有一块两米见方的芹菜畦,绿得可与竹叶相媲美;两垄青椒和茄子,亲密无间、勾肩搭背;两垄西红柿和黄瓜,错落有致、红肥绿瘦。当那滴溜圆的西红柿一旦变红、那顶花带刺儿的黄瓜长到三寸以上,我和弟弟妹妹就开摘了,洗都不洗便“咔喳咔喳”地下了肚。那长达十米的通道棚顶,爬满了角瓜、窝瓜、看豆的蔓和须;一阵鲜花儿大赛后,它们便甩出无数个绿豆串,几十个大大小小、圆圆的窝瓜和长长的西葫芦,那一定是地球上最美的绿色走廊!当向日葵绽放的时候,躺在炕上就能看到它们的笑脸。好遗憾啊,当年俺家没有照相机。
第二块儿菜地,大约两亩,就在我家附近,走出家门右拐十多米就到了。当时,我家住在居民区最西边的那栋砖瓦房里,一共六户人家,有三户在房西头开垦了菜地。我家那块儿在中间。那条由西向东再往北拐的小溪流,成了我家与左邻及人行道的分界线。除了左面,其余三面都夹上了木杖子。我们必须踏上木板桥,才能打开园子的小木门。
那一块儿菜地,对我童年的影响最大。从春播到秋收,我几乎天天都泡到那里,帮着母亲散种播苗、铲地除草、再用清清的溪水灌溉。地里种有毛葱、小葱、黄瓜、青椒、大头菜、白菜、芥菜、胡萝卜、土豆、西葫芦和豆角等等。毛葱或小葱刚刚窜出食指长的绿叶,我就忍不住了,拿着母亲刚蒸出来的馒头,蹲在那里、就着葱叶狼吞虎咽!至今,我还是“恶性不改”,就喜欢葱蘸酱,可那从超市买来的圆葱和长蒜葱,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感觉。
这片园子,曾是一片沼泽地,最西面的草甸子,好多年一直处于原始状态。我经常与小伙伴儿跳过篱障,去甸子里捉蜻蜓、逮蚂蚱、追萤火虫、捞蝌蚪、戏小鱼、揪野花、采野菜,每每弄得满身泥浆回来。一次,与邻家的几个女孩儿一起玩儿耍,不知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我竟然把其中的一个女孩儿推倒在河沟里。她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带着她闯到了我家来告状,我被自己的妈痛打一顿。还有一次,我跟前院的一个小男孩儿发生了争执,从地上捡起一块儿小石子朝他扔去,不偏不倚砸中了他的头,并流了血,其母气势汹汹到我家算账。由于害怕,我藏在了菜地的豆角架里,直到晚上才心惊胆战地回家,自然也没逃脱挨打的厄运。
六十年代末,这片菜园被公家征用了,建立了一所小学。为了解决蔬菜自给自足,我和母亲到西北的山坡上,开垦了第三块儿菜地,也是我家最大的一片田园。从我家走到那块儿菜地,将近一个小时,我常常骑着自行车去那里。
由于山林管理不严,许多人在森林的间隔地带开发土地,我家也不例外。主要种植土豆,也有萝卜、白菜、玉米、大豆等。那里的腐殖土特别厚,无需任何有机肥。那时的林区人,好像都没听说过尿素、磷酸二胺、氯化钾等化肥的名字。这块地,每年为我们一家八口人,提供了足够量的蔬菜,那浓密的土豆秧子扯回来喂猪。说起来,这块儿地留给我的最美印象,并不是田里的收获,而是那神秘的浪漫色彩。每次去那里,都要翻过一座山坡,那路边和草地的野花啊,铺天盖地,向我招手致意;那红松、白桦和青杨,就在我的身边鼓掌鸣笛,那小鸟和野兔就在我的眼前飞翔跳跃!如今,那里怎么样了?我多想再去体验一下,那四十多年前的林中情结啊。
第四块儿菜地,在家正南的草甸子里,离家大约两里路。完全是我个人的创意和杰作!
我从小就很野,最不愿干的就是家务活。除去上学外,每年冬天的周末或放假期间,都与邻家伙伴儿一起上山拉烧柴;而夏天,不是上地伺弄菜园,就是给猪采野菜,要么上山捡蘑菇和野果子,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一个少女,竟然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的塔头甸子里,用铁锹和搞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垦了一块菜地,真的让人难以置信。当一锹一镐把那三分不到的黑土翻出了几条大垄,父母喜出望外地种上蔬菜时,我似乎找到了生命的价值。那个时代的林区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家庭作业,恰巧还赶上了文 革,于是乎,无所事事的我,就热衷于修理地球了。
高考后,我离开了家乡;毕业后,分配到省城工作。可每次回乡探亲,我都要去野外看看那块儿菜地,直至九十年初父母随我们进了城。
如今定居在欧洲,常有人问我:你怎么认识那么多的野菜和树木啊?还没等回答,我眼前就出现了那一片片菜地、那一排排树林、那漫山遍野的鲜花和野菜。童子功、故乡情,早已深深地夯在了我的基因中、复制到了我的生命程序里!
感谢苍天,把我的后半生安排在一个山清水秀、有林有田的西方美地,让我随时可以穿越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时代,有机会重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分享土地爷给予我们人类的最无私馈赠!
附:《文字之友》群26人博客地址:
阿明同志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256376807
小于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oyucanada
杨自记的博客
玉梅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727367142
1949仲然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219273791
lmengr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20269385
郑协群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ous511016
清心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popomamachen
徐宏1118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nzhyc
牧歌儿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ugebb
昔月狂想曲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487522080
地质队之花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42912253
树中俊叶的博客
开心--波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nbomengshi
a笑看失败一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o565287846
元深小尼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kwyh666
瑞雪北京人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304160300
http://blog.sina.com.cn/zzdqyzjh
http://blog.sina.com.cn/u/2377650017
http://blog.sina.com.cn/u/1895689112
http://blog.sina.com.cn/u/3734102305
http://blog.sina.com.cn/gracewang6232
http://blog.sina.com.cn/u/1966504827
http://blog.sina.com.cn/liushimm
http://blog.sina.com.cn/u/2199250571
http://blog.sina.com.cn/u/563578691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