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二十九是婆婆97周岁生日,在部队的小女儿专门赶回来为奶奶祝寿。上午九点半,二女儿和小女儿各开上车和在城里居住的几家亲人相约一起回老家。
进到家门,映入眼帘的是姥娘舅舅家88岁的表哥表嫂正陪着他们97岁的姑姑在聊天。两代老人健康相伴一片祥瑞,让人心生欢喜。我家老尹兄弟姐妹六人加上叔家弟弟弟媳,姑家表弟,还有我们妯娌四个,围绕婆婆相拥而坐,孙辈的孩子们在院里嘻戏。四辈齐聚小院,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我见景生情,提议为他们兄妹六人与婆婆合影留念。先生同时建议先拍全家合影,大家积极响应。于是,就有了这个大家庭四十口人的合影。我算了一下,如果算上因事没回来的29位亲人,婆婆膝下已经是69口人的大家庭。我不禁感叹,婆婆真有福。
婆婆生长在老家的一个小镇上,小时她有远见的父亲克服世俗偏见,依然送她到私塾念书。在学堂里她先后
“三八”女神节的福利持续到了第二天。女儿得知二姨来看我,又从网上购了两张电影票,请我们老姐妹俩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贺岁档的热潮已过,加上影片时间是中午一点,偌大的影厅只有我们俩人,而且是VIP影厅,坐在沙发上吃着免费的糖果、点心、橙汁看电影,别提多惬意了。
影片讲述了中国男乒被欧洲列强碾压的上世纪90年代初,如何跌入低谷又如何自强反击,重新回到巅峰的故事。当时中国男乒屡次败给欧洲瑞典男团,连续三届与冠军无缘而跌入谷底。留洋教练戴敏佳放弃国外优越生活,主动请缨回国,准备带领中国男乒绝地反击。
他首先进行了大重组,大改革,从千人大战中扩充人才。他精心选拔的“五虎”被戏弄是残兵败将
今年“三八”节女儿请我看了一场爱国主义大片《满江红》,也是张艺谋导演的贺岁片,听说票房已经达到了45亿。女儿为我买的早场票,没什么人,享受了一把包场待遇。
听到《满江红》这个名字,就能联想故事情节一定跟岳飞那首诗词有关。果不其然,虽然影片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岳飞,但整个故事却贯穿其中。
电影《满江红》说的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一个小兵与亲兵营副统领机缘巧合被裹挟进这巨大阴谋之中,多疑的宰相秦桧命两人寻找凶手和真相的故事。每个人物都疑点重重,每个事件都危机四伏,深入调查后发现局
今年的寒假生活,对小丫来说可谓丰富多彩。
一放假小丫就跟着姥姥回新泰共住了17天,上有98岁的太奶奶,下有8岁的小宝妹妹(二女儿家的千金)陪伴,每天都很快乐。今年的春节格外热闹,两个女儿带着外孙女,加上我们一共7口人,四世同堂。除夕夜女儿一个人承包了一桌10个菜,小丫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对着镜头介绍起了“我家的年夜饭”,有模有样,落落大方。
小姐俩平时很少见面,这次长时间相处,小丫姐姐处处关心爱护小宝妹妹,小宝妹妹也喜欢听从小丫姐姐,让我们大人十分省心。
大年初三是小丫11岁的生日。妈妈为她梳了11个小辫,以示祝贺。又给她订了一个精美的蛋糕,做了一大桌菜。姥爷更是别出心裁,用面条机为小丫亲手制作了2米多长的长寿面,小丫和妹妹喜欢得不得了。
大了一岁的小丫确实懂事了不少,不但能带妹妹玩、带妹妹学习,还特别会照顾太奶奶。98岁的婆婆每年冬天都住在我家,17天里小丫和她朝夕相处,每天早晨问好,扶着太奶奶下楼,一日三餐给太奶奶搬椅子,午睡时提前给太奶奶卧室放下窗帘、关好门……这一系列操作没人教也没人指使,都是她发自内心主动去做,不仅让太奶奶感动不已,而且让我们也感动
一部好的电影,总会让人回味无穷。疫情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女儿带我们看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题材的电影《人生大事》影片至始至终用的是武汉普通话,所以也给电影增加了不少乐趣。
这是一部国内罕见的殡葬题材,主要讲述一段少见的市民英雄故事,影片对世间冷暖刻画的淋漓尽致。男主角朱一龙饰演刑满释放的殡葬师莫三哥,他的生活很不顺,可说一塌糊涂。先经历着未婚妻背叛,加之父亲的不理解让他痛苦万分。莫三哥为未婚妻打抱不平误伤入狱,他认为未婚妻至少会等他,谁知她竟然和让他入狱那个人渣结了婚,这对他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职业的缘故使他在生活中不被重视,处处受歧视。他的人生充满着孤独没有目标。但上天总会眷顾拯救一个善良人,安排一个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又出现柳暗花明。在主人公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让人感慨。小文的出现意外的改变了他的职业和生活态度。小女主角武小文由杨恩又扮演,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外婆在睡觉中不幸去世,小小的年纪不

三年前,女儿家楼前不远处开了一家足疗馆《陕南足匠》这家店开在浆水泉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紧挨着瑞思学科英语,很多家长送孩子上课的时候就在这里打发时间。
我也不例外,陪孩子学英语不想来回跑,也是出于好奇走进观望。只见里面所有沙发已坐满、有的顾客在泡脚,有的在按摩
,有的躺在沙发上接受着技师的修脚,还有治疗灰指甲的。
都说健康始于足下,人老先从脚上老,我相信“足”够健康,身体才会好。趁着当时搞活动,我办了优惠卡。先生老尹每个月来暂住几天,便结伴去足
自从新冠病毒出现后,“隔离”这个词便频繁出现在人们认知里。某某人被隔离了,某个楼被隔离了,某个小区被隔离了,某个村乃至某个城市被隔离了。我查字典,对隔离一词解释是,“把传染病的人和健康的人分离开避免接触”。在当下世界,隔离成为隔绝新冠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因此,此举带给人的感觉既是必要的也是沉重的。
事情往往是这样,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不太往心里去,面对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电视新闻里天天讲着,小区门口的防疫喇叭里天天喊着,出门戴口罩,定期做核酸,进入公共场所扫健康码,这些都习以为常。总觉得身处最安全的国度里,病毒离我很远,“隔离”与我无缘。
躺着也能中枪。今年夏秋两季我都在济南女儿家照顾外孙女上学。直到国庆节假期我才得以回新泰老家。原计划7号假期结束回济南,女儿照顾我让我多待两天,说10号回济南就行,不耽误下午接孩子。谁会想到就是这多住的两天,让我

女儿说最近有部很火的电影《隐入尘烟》,给我和先生在家中投影观看,特意叮嘱我俩一定静下心来看,不要中途走开以免错过情节。看完感慨颇多,写点感想。
出乎我的意料,整个电影只有海青是正式演员,其他全部是真实的农民,听说很多还是导演的亲戚(如男主人公便是导演的姨夫)。由于农民演自己身边的故事,种地、收割、盖房……都很写实。电影至始至终在歌颂真善美,诠释善良,这应该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缺失善良的怀念吧?
故事发生在大西北,主人公马有铁,父母双亡,大哥二哥都已去世。他跟着三哥马有铜过日子。三哥待他非常不好,拿他当不花钱的牲口使唤。他们一家住大房子,马有铁住驴棚旁的小屋子,他和毛驴相依为命。因为侄子要结婚,他们盘算给他娶亲,趁机把他赶出去。
看到这个曾经用过的袜板,勾起了久远的回忆。袜板也叫袜撑子,
前几天微信传来沈阳好朋友付英娟唱的一首歌《我们这一辈》她的音质不错,如泣如诉的歌声让我动容。这首歌是老知青王天佑作词作曲,曾轰动一时。这是一首非常伤感的经典歌曲,让人震撼,歌声中带着呼喊,那是真情实感的宣泄。她对歌词的理解引起了我的共鸣。她说,不知当年爸爸怎么想的,如果当年不离开哈尔滨有多好,父母不会那么早离世,生活也不会有那么多磨难,可惜生活中没有如果。她的感慨让我心酸动容,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
这首歌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青春岁月,犹如又闻到了那泥土的芬芳。清晰的记起了那艰难困苦的蹉跎岁月,难忘的是那酸甜苦辣的滋味。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六年。
历史的原因,1969年我随父母离开沈阳插队落户到新民县,兴隆店公社老和牛大队三小队。在那里认识了回乡知青付英娟,那一年她18岁,我16岁叫她娟姐。她性格开朗率直,待人热情好客。她虽不是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