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调皮智商听话情商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家庭教育育儿技巧 |
分类: 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
在坊间,有一句话流传已久,即在面对调皮、听话的孩子时,家长总喜欢说“调皮的孩子智商高,听话的孩子情商高”,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其实细究这句话的话,这个结论下的有些笼统和武断。当然,如果只是家长的调侃,到也无所谓了,可家长真把这句话当成孩子的一个判断“标准”时,我井中月认为就非常的不恰当了。
孩子调皮,可有褒义的含义,也可以有贬义的意味。所以孩子调皮,可解释为不听劝导、戏弄、耍小聪明、不驯顺,也可以解释为爱玩爱闹、好动、机灵、狡黠、顽皮,而这些都是家长以成人的角度,来评价孩子的行为结果,如果结果好,就往好的解释,反之则往坏的想。所以,笼统地说调皮的孩子智商高,是不正确的。
调皮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机灵好动、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做事大胆、敢于当领导者,并且能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孩子虽然不一定绝对的高智商,但绝对是自然天性被保护的很好。因为他们的天性没有被束缚,所以他们充满了生命力,也有旺盛的求知欲,拥有别人少有的经历和体验,最终智力发育水平也会比较好。
还有一种“调皮”,当孩子表现出专注力差、任性、不听劝导、不合作、无法无天、有破坏欲等现象时,这和孩子缺乏界线、不良习惯养成有关,是孩子利用自己习得的社会经验来“控制”父母。比较有意思的是,从某种程度上看,孩子这样“调皮”,也是一种“聪明”的表现,但只是针对特定家人的一种小聪明,遇到外人完全抓瞎,毫无智慧可言。
但是,如果孩子在其行为中,在不伤害其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找出做事的捷径,独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是智商高的表现。那怕孩子是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比如不驯顺、狡黠、发嗲等等,这是孩子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其明白怎么抓住其他人的弱点,虽在手段上,略有下三滥的感觉,但也是处事方法之一,呵呵。
说到孩子听话,家长眼中的孩子听话,一般情况下,是孩子表现为愿意服从或顺从,也是家长和老师评价“好孩子”的重要标准。典型的孩子听话,通常是孩子比较温和,愿意合作,懂得观察和判断环境,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笼统地说听话的孩子情商高,也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一般人眼中的孩子听话,也分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孩子比较温和,愿意合作,懂得观察和判断环境,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就是俗话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或“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样的孩子,往往社会化发展程度较高,知道如何讨人喜欢,善于利用资源,情商自然不会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若学龄前的孩子,很擅长成人之间的人情世故,这说明孩子自然潜能的发展已经被抑制,孩子已过分社会化了,并不是好现象。
还有一种“听话”的孩子,可能天性就很温顺,比较胆怯,不敢或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对家长或老师言听计从,不会有任何的反对意见。这反而是孩子独立性差、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孩子内心也容易积累负面情绪。这就谈不上情商高的问题了。家长需要多给孩子积极的肯定,鼓励他有自己的想法,让他学习自主选择,也允许他犯错。
另外,说实话,在家长或老师不能保证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有界线、有原则,敢于对“不合理”的话提出疑义,我井中月反而认为是一个聪明、有情商的好孩子,因为他们能了解自我、自我管理,并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但如果孩子迫于家长的压力,对家长什么话言听计从,这反而是孩子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不管是调皮也好,还是听话也好,要多想一想,最好能挖掘其背后的因素,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只是被表象迷惑,很可能会耽误改正孩子错误的良好时机,等孩子真养成了习惯,想改真的就困难了。而判断的标准也不难,抛弃以家长“管理”为中心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就是。
最后,我井中月想说一下,其实在许多时候,孩子调皮和听话是不冲突的。当一个孩子表现为机灵、好动,且为人处事大方和显得非常有界线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会自动忽视掉许多不好的观感,就算孩子“顶嘴”也不会当事。这是因为,你已经把孩子认定为“好孩子”,看其缺点都是从好的方面想。所以,如果家长多发现孩子的长处,你的孩子肯定在你心目中,会有极大的改变,呵呵。(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孩子发脾气的通用处理技巧》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你会让外人摸你孩子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