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清贫前言:在本写作培训班第五期第十课时,我讲解了一种名叫“移形换位”的写作技巧,并在课后布置了作业:选择一个双方共同经历的事情,写一篇散文,然后变换角度,从对方的角度重写这个故事。
如,《我的父亲》,另一篇就是《我的儿子》;《我的丈夫》,另一篇就是《我的妻子》。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角度写两遍。比如,丈夫和妻子一起去看电影,从丈夫的视觉写一次,然后从妻子的视觉写一次,换个位置。两篇同题材文章的结尾,尽量用“哲理式”。
在写作中,有时候,我们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切入点,同样的题材,也许就翻出了新意,从而能入编辑的法眼,获得发表的机会。
如果你写的,无论是主题还是细节,都是司空见惯的,类似的、相差不多的,大家没看一百遍,也有二十遍的,这样的文章,又怎样能在万千稿海中脱颖而出呢?
有时候,同样一个故事,不妨多想几个角度。正面写不行,试试反着写;从男主角的视角写不行,试试用女主角的角度;从一号人物写不行,试试从二三号人物身上,反衬一号……等等。这样,总比你原来老套的构思,多出了一丝新意。
以下,就是第五期王彩娥同学第十课的作业,《意外之财》。同一件事情,变换角度写了两篇。我们一起来看看。
意外之财(老婆角度)
别看这几天风和日丽的,天气预报播报马上就有寒流到来。防患于未然为好,趁今天是周末,我准备把过冬的衣服整理出来。在整理老公的一件厚呢子时,无意触碰到口袋里有东西,下意识伸手进去探个究竟,竟然是一叠钞票,数了数整八百块呢!
这个柜子除了换季找衣服,平时没人去动它,我第一反应是老公藏的私房钱。
拿着“罪证”我一手揪起正在酣睡的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不是你藏的私房钱?”老公异常恼火我扰乱他专注几十年的睡觉癖好。“什么呀?什么呀?”“你的私房钱曝光啦!”我得意地在他眼前甩甩那叠钞票。
“去去去我哪还有富余的钱去藏,别打扰我睡觉了。”老公一脸不屑准备继续他的美梦。“真不是你的?”“真不是!”看他一本正经,满脸无辜的样子,好像真不是他的。那奇了怪了,这钱是谁放的呢?
我困惑地拉老公一起猜猜是怎么回事。“是你自己藏的吧!时间一长健忘了。”老公提醒我。“绝对不会,我是咱家的财经部长还需去干这种鼠窃之事。”我义愤填膺地否定。我们把种种可能一一筛选,又一一排除。
儿子闻声而来:“我知道是谁放的。”“谁?”我和老公异口同声地问。“圣诞老人放的!”切!孩子的童话世界当然不敢苟同。
“难道是他们!”我灵光一现激动地一拍大腿站起来。“干洗店的老板!忙的不亦乐夫的时候,无意识地把钱放在手头正整烫的衣服口袋里了。”我兴奋地一边说一边比划。可能是口水溅到老公脸上了,他本能抬手去擦。
我感觉他反应不积极生气道:“干嘛?嫌弃我啊?”老公满脸绅士般的笑容说:“没,抹匀。”
这个可能性有是有,但也不是绝对。老公被我纠结的头都大了于是劝慰道:“老婆,人生那么短,我们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当是老天的善举,我们一心笑纳好了。”
儿子一旁喊饿了,我也痛下决心:“勒了个去!管它是谁放的,咱们吃大餐去!”“耶!”一家人欢呼雀跃。
准备点菜了,老公试探地问:“真的可以放手去点?”“必须滴!”我豪爽的鼓励他。这几年因为还有房贷要还,我对各项开支都精打细算,吃馆子太奢侈想都别想。看老公现在的神情,我不免有点心酸。
这顿饭一家人吃的满嘴流油、心满意足。剩下的钱,给老公买了一条烟,给儿子买了一件吵了多次没买的玩具。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看了一场电影后又在餐馆解决了晚餐。这些平时绝对属于奢侈品不会列入开支计划内的。回家的路上我兴高采烈地拍拍口袋:“还有几十块钱是明天的早餐费。”
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这个谜还有待以后解开,重要的是我们享受的这个过程和心情。找个理由偶尔放纵下自己真的很不错,平凡人的幸福真的十分十分细小,却能够膨胀出无限的热情。
——上面是以“妻子”角度写的,同一故事,下面用“老公”的视觉再写一篇。
“意外之财”(老公角度)
对付疲倦,睡觉,对付烦恼,睡觉,一觉治百病,一觉平天下,我专注睡觉几十年,睡觉!值得信赖~~周末正好是我可以把睡觉发挥到极致时候。
一场好梦偏被老婆搅了局,拿一叠钱在我眼前晃悠,得意洋洋地说:“我可找到你藏私房钱的罪证。”我的工资卡都掌握在她手上,手头的那点钱恨不得放复印机里多复制几张出来用,哪会有富余的钱去藏。我气急败坏地表明不是我干的就准备再续前梦。
我不喜欢撒谎,老婆虽然这点很信任,却要拉我共同推断推断。
我被她一折腾睡意全无,得!索性就想想这天下掉馅饼的好事。800块呢!还放在我没到季节没穿的呢子口袋里。要说今年我们家真就没来过几个外人,两朋友来过吧,我们都是全程陪同,况且我家又不是银行,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存钱到我家。
我弟也来过二次,虽然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每月工资却也上气不接下气。何况今年刚谈了个女朋友,不找我拉赞助就不错了……
我们还在苦思冥想,我那想象力丰富的儿子过来说:“一定是圣诞老人干的。”
这时老婆不知是哪灵光一现,比手画脚地情景再现:干洗店老板忙晕头时,无意识就把钱放进了正在被整烫的、偶幸运的呢子口袋里。我不能断定这种可能性的几率,却毫不犹豫断定:儿子丰富的想象力是遗传于他亲娘的基因。
我不忍否定老婆兴致勃勃、天马行空的推断,强忍饥饿的造访、顺水推舟劝慰她:既然别人对咱们家有此善举,我们如若不笑纳也是对人家的不尊重等等。
父子连心,儿子恰到好处地找他妈喊饿。致使他妈偶老婆不再纠结、一锤定音:“勒了个去!下馆子去!”
接下来老婆的举动完全一“暴发富”形象,鼓动一家人豪饮海吃两顿,看了一部大片不说,破例给我买了一条烟,儿子一件心爱的玩具。简直让我们父子俩受宠若惊。
看着一脸幸福、还满足剩下的几十块钱可以当明天早餐费的老婆,眼底一片潮湿,为了还房贷,与我风雨同舟,勤劳苦扒、毫无怨言的好老婆,满足的幸福那么微小!
过了几天接到老家老妈的电话:“马上要变天了,你们一家人记得添衣服,对了,去年在你家你硬塞我买洗衣机的钱,我偷放你一件呢子口袋了,老妈身体硬朗着呢,用不着那机器,孩子,你们还要还房贷,别太苦了自己。”
怎么也没联想到一年以前的那件事,满以为老妈早买了洗衣机,满以为是什么“意外之财”,不!那是一笔没有意外的、爱的财富!
——陈清贫评点:两篇《意外之财》,同一件事情,第一篇用“老婆”的角度,第二篇用了“老公”的角度,我们共同体验了多角度看问题的感觉。
本文有两个细节不错,一个是那个“抹匀”的说法,虽然以前有人用过,但别人用自己也可用;另一个是儿子说圣诞老人的礼物,充满了童趣。
当然,本文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有些地方交代不够。我们要求多角度叙述故事,每一篇都得独立成篇。本系列有些得结合两篇看,才能清楚。比如那笔钱到底哪里来的?第一篇里到最后也没有解释,到第二篇里才真相大白。
毕竟,我们投稿,只能投一篇出去。而一篇里,得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不能写成了连续篇,写成了互相补充。这一次,我们很多同学都犯了同样毛病。
本系列,相对而言,第二篇写得没有第一篇自然,而第一篇文字也有些拖沓,缺乏一点文采。
最后我的建议:以第一篇为主进行修改,标题改为《天降的圣诞之财》,写成应景文,在圣诞节前投出去,文章可在最后暴露真相。
于是,王彩娥同学按我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天降的圣诞之财
天气预报播报:未来几天气温要下降好多度。趁今天是周末,阳光明媚,我赶紧把一家人久置未穿的厚棉袄找出来晒晒。在整理老公棉袄时,突然发现里面有一个口袋鼓鼓的,掏出了一看,天,竟然是一小叠钞票,一百元的,一共八张!
拿着“罪证”,我一把揪起正在酣睡的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不是你藏的私房钱?”“什么呀?什么呀?”
“你的私房钱曝光啦!”我得意地在他眼前甩甩那叠钞票。“去去去,我哪有富余的钱去藏,别打扰我睡觉。”老公以为我在无理取闹,转过头去,准备再续前梦。
“真不是你的?”“真不是!”老公不会撒谎,这点我相信他。那奇了怪了,这钱是谁放的呢?
我困惑地拉老公一起猜猜是怎么回事。“是你自己藏的吧?时间一长健忘了。”老公提醒我。“我是咱家的财经部长,用得着藏么!”我一口否定。可我们家今年也没来几个人啊,再说无缘无故的,别人不会把咱家当银行存钱吧!我们把种种可能一一筛选,又一一排除。
5岁的儿子闻声而来:“我知道是谁放的。”“谁?”我和老公异口同声地问。“圣诞老人放的!”儿子一本正经地继续道:“圣诞节快到了,圣诞爷爷要派送的东西太多,只好提前派送了。”儿子推断得似乎合情合理,我和老公被孩子的想象逗得哈哈哈大笑起来。
可能是口水溅到老公脸上了,他本能抬手去擦。我生气道:“干嘛?嫌弃我啊?”老公满脸绅士般的笑容说:“没,抹匀。”
老公不想再纠结此事,于是劝慰道:“老婆,人生那么短,我们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当是圣诞老人的善举,我们一心笑纳好了。”儿子一旁喊饿了,我也痛下决心:“我勒了个去!管它是谁放的,咱们吃大餐去!”“耶!”一家人欢呼雀跃。
准备点菜了,老公试探地问:“真的可以放手去点?”“必须滴!”我豪爽地鼓励他。这几年因为还有房贷要还,我对各项开支都精打细算,吃馆子太奢侈,一直想都不敢想。看老公现在的神情,我不免有点心酸。
这顿饭一家人吃得满嘴流油、心满意足。剩下的钱,给老公买了一条烟,给儿子买了一件吵了多次没买的玩具,简直让他们父子俩受宠若惊。老公说我的举言行举止,颇具“暴发富”的风范。
这笔意外之财我们称为:天降的圣诞之财!让我们难得那么潇洒了一回,平凡人的幸福其实十分十分微小,却能够膨胀出无限的热情。
不曾想过了两天,在老家的老妈突然打来电话:“马上要变天了,你们记得添衣服。对了,前些时去你们家,我把卖棉花的钱放一件棉袄口袋了。老妈帮不了你们大忙,算贴补一点……”
这一天是圣诞平安夜。我愕然片刻,然后,一行热泪流了下来……(陈清贫注:最后一句是我添加的)
——陈清贫评点:修改后,主题集中了。冬天,圣诞节,时尚流行元素都有了,还很应景。修改后,除了文字还不够生动优美外,整体故事已经差不多到了良好水准。
文章最后暴露真相,还有两分结构之美。建议作者稍加润色后,赶紧投出去。马上就到圣诞节,这是应景之文,应该会有发表的地方。
最终结果:不出我所料,稿件投出去不到三天,《仙桃周刊》便刊登了此文。这也是王彩娥同学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从此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写作信心。
(以上内容,节选自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第十一课。目前第六期正在招生中,欢迎喜欢写作、有心提高的朋友加入)

盲人王忠礼:培训班摄影第一课作业
许卫林逛知音大院:十年之后再相逢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六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五
写作培训班作业选: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大雾弥漫武汉:再看东湖的晨景(图)
学员忆梦的第一份作业:缘识陈清贫
第四期写作培训班粟渔来武汉(组图)
陕西三毛沉香红:非洲归来《苍凉了绿》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五期李莉:第二课作业发《工人日报》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预招第六期学员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业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一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二
第五期学员刘守民: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三
林英:我和陈老师相遇太早却选择太迟
写作班学员郑焕梅:一篇处女作的诞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