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陈清贫老师写作培训班第五期学员,在读了同学王皎发在《知音》的特稿(2012年11月《知音》月末版,《主播妹妹南北迁移,混沌世界的亲情之声》),还有同学梁爱华和秦丽娟合写发在《知音》的特稿后,我既羡慕他们,也备受鼓舞。
同学的成绩如同一盏标灯,使我这只夜航的小舟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也使我觉得特稿离我真的并不遥远。
首先,自参加培训班以来,从陈老师丰富翔实的教材里和他生动精彩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写作、投稿、采访等方面的许多东西。例如:怎样写出优美生动的画面感语言,怎样把握细节使文章出彩,如何开阔写作视野,如何选择题材,同等题材怎样写出新意等。
也了解了报纸和杂志的区别及不同的选稿风格,怎样找一位默契的编辑;还从老师现身说法中学到了一些采访的技巧、方法、原则等等。
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老师独辟章节讲述的“特稿的谋篇布局”,我对特稿已由陌生而熟悉,并逐渐掌握了它由引言、标题、导语、小标题、正文、结尾等构成,还知道了各部分的写法、注意事项等。
这些都为写作特稿打好了理论基础。
其次,试看王皎的《主播妹妹南北迁移,混沌世界的亲情之声》中,主人公是作者曾经的同事,写作重心是“妹妹用声音守护哥哥”。在这里,作者贯彻了老师倡导的“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抓住自己作品中最与众不同的细节,然后放大了写给人看”的原则。
标题的诞生,也是按老师分析的,先找出中心词,抓住关键字,然后加以推敲和提炼;文章内容及生活化细节地描述,遵循细节为王,“味道要出来,感觉要到位”……
《央视小生8年中韩恋,将痴情进行到底》一文,与上篇一样,有标题制作到导语提纲挈领地概述,再到画面感语言的运用等等,都是按陈清贫老师教授的特稿知识,照葫芦画瓢地如法炮制。
由此我得出三点启示:
第一,其实同学的作品,正是陈老师教授的理论被同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实践,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老师教战系列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实用价值的可贵。
第二,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合适的题材,灵活应用老师教授的写作知识技能,按特稿的写作模式去谋篇布局,认真写作,写出特稿将不是太难。
第三,学员还有一个制胜法宝——清贫老师这个默契编辑、坚强后盾的指导与支持。
有了上面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后遵循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土地就会有绿荫的自然规律,在老师指导下,在同学激励中,坚定信念,鼓足勇气,振奋精神,努力实践,尽快在特稿领域博取一角天空,攻占一片领地,从而耕耘播种。
如此这般,我坚信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盲人王忠礼:培训班摄影第一课作业
许卫林逛知音大院:十年之后再相逢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六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五
写作培训班作业选: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大雾弥漫武汉:再看东湖的晨景(图)
学员忆梦的第一份作业:缘识陈清贫
第四期写作培训班粟渔来武汉(组图)
陕西三毛沉香红:非洲归来《苍凉了绿》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五期李莉:第二课作业发《工人日报》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预招第六期学员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业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一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二
第五期学员刘守民: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