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一群追逐文学的人。在我看来,文学就是一个梦,从读小学开始我就在做着这个梦。然而正如大多数人常常梦到的那样: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正在追逐一个人,好像快要追到了,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最后再使出全身力气猛一冲刺,砰,梦醒了……
在学校时,我也常常为了这个梦写一些小东西,拿过奖,也上过报,激情过,也灰心过,现在儿子都上大二了(幼儿园大二班),还仍然放不下!一直想参加文学创作之类的培训,可大千世界,鱼龙混杂,什么样的星空才能承载我的梦呢?
那就上百度吧,果然,“武汉陈清贫写作培训网”就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好几天的了解,我终于在2012年11月9日上午,怯生生地拨通了陈老师的手机号,居然是陈老师本人!这个时候,我没有激动。
当我进入QQ群后,看到了一个个活跃在群里的“北京粟渔”、“北京忆梦”、“广州小凤”等前辈对文学的见地和毫无保留的分享后,我有点激动了;再后来我仔细看了《第五期第八课,杨师兄主讲》的内容后,我是真激动了。
这个时候我知道了,陈老师,你老师的同乡好友都拜在你门下,我真有幸能成为你的学生呀!自此,我就像一个文学流浪儿找到了家一样,好好睡个觉,美美做个梦吧!
我是新来的,没能赶上杨师兄授课,不过,认真研读了上课的内容,被他的心态和写作技巧所折服,在传承了陈老师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写自己最了解的事,最清楚的事,最真实的事,且题材比文笔重要。
应景式命题作文给我启发最大,就像我们买菜一样,时令菜肯定好卖,还贵得慌。
自己当编辑,看能否感动自己?
题材从哪里来:关注媒体、感悟生活、网络时尚。
迎合报刊杂志的需求。
控制字数别忽略。
对美食类等题材的结构:情景描写+物品功效常识+亲情趣事+总结留恋。
故事+发人深省的道理。
叙述亲情故事+一个感人的题材结尾。
一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件事就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些经验,是杨师兄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无私地、一股脑地全摊出来给我们看,能有这般胸襟,不愧为师兄。话又说回来,这也是自信之所在,言下之意是,有本事你把这些都学去吧,咱们报刊杂志上见!
杨师兄能有今日之成就,这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态。对于陈清贫老师的老师来说,杨师兄原是“同乡好友”,可现在却变成“徒孙”了。想当年,杨师兄的名字在新闻界也是响当当的,就算去经商也是功成名就。而如今,能拉下面子沉下心,终于发表文章无数,可见,从“同乡好友”到“徒孙”的转变,其实就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一种岁月的沉淀……
我在想,在文学道路上,我需要更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而不是追逐。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徒孙”,那我,就成功了!(鲜仕民)
听杨师兄授课有感 文/黄日梅
在陈清贫老师的写作培训班中,杨师兄是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姹紫嫣红,与危笑天、萱小蕾等优秀师兄师姐争奇斗艳。他从陈老师处汲取精华,又为我们新学员输送养分。
杨师兄的绚丽不是偶然的,秉承能者为师的信条,在陈老师的写作班里以蛰伏的状态,沉着心重拾已放下多年的写作,这样的态度便比我等要强。加之在培训班里,杨师兄的创作视野不断开阔,创作技巧不断新变,终于使他“长期处于‘休眠’的写作神经被触发激活”并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其发表的作品便不断见诸各级媒体。
杨师兄出师了,却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我们,令我等新学员多多学习,并深受其鼓舞。
他在授课中列举了王恒绩、赵美萍、王开平、王十月、郑晓琼等靠写作改变命运的例子,使人坚信,写作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他在《忙碌的幸福》一文中说道:“有人问:你时间哪去了?回答是:我很忙啊!事实上,你并没有赶也没有忙,当然是没时间!如果你每天多睡一分钟懒觉,你自然就失去一分钟的时间;如果你每天多聊一分钟的QQ,你自然浪费一分钟时间。”
他的文章,醍醐灌顶,令我顿悟,要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要像追求一百分一样追求写作上的提升,不懈怠,不放弃。
杨师兄总结了报刊用稿的几大秘诀:一是题材远比文笔重要,二是要学会应景式命题作文,三是要学会编故事,会煽情。又从三个方面讲了素材从哪里来,并列举了城市笔记、家教、副刊散文等25种报纸副刊用稿的分类,总结了多种常规分类的模式套路。
对于我们新学员来说,像代入公式一样用代入法写作,模仿成功发表的作品,无疑是一条早日发表作品的捷径。而他总结的二十五种用稿分类,对于处于迷茫、摸黑走路的新学员来说,更胜似一盏明灯。
陈老师曾在评我的作业时说,我的题材都比较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杨师兄再次强调,选材要有独特的新意、独特的角度!人云亦云的东西肯定发表不了。我回想自己写的稿子,大抵都达不到有新意,更别提独特了。
杨师兄又说,写作要多想、多写、多改、多投;又说勤奋是写稿的必修课,要敢写。因此,像我一样畏缩不前,只见心动不见行动的人,难免一事无成。
杨师兄的授课内容,燃烧着火焰,其对于写作之态度的坚决,令我每每读来,便生出万丈激情。其中的写作经验,有如甘泉,令我倍感香甜滋润。
杨师兄这朵绚丽的奇葩发出令人心醉的芬芳,我徜徉其间,深受启发和帮助,但唯有多写、写出好稿子,才能报答陈老师与杨师兄“授人玫瑰”的情意。
为免蹉跎成空,执笔写作,当从现在开始。
听杨师兄授课有感 文/林林
杨师兄是我们培训班第四期优秀学员,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这点毋汝置疑,但是杨师兄授课中所讲所引用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如此博杂,包罗万象,词句如此优美华丽,还是让人大开眼界。
杨师兄在讲课开头讲了写作的作用及好处:改变命运,精彩人生。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以及自己在九十年代初到2002年的写作经历。我心中有种惊喜的感觉:写作人人可为,只要努力学习,发表文章只是功夫深浅的问题,“成为大作家大文豪可能需要天分,要说在报纸副刊或杂志发表几篇文章,与天分实在没有太大关系”。
这就先给我们后来者鼓了劲,加了油,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之后开始无私地传授自己发表过的作品,自己学到的和总结、摸索到的宝贵经验。
杨师兄总结出了一套真对报纸杂志的投稿方式、注意事项:如题材比文笔重要,学会应景式命题作文,学会编故事,会煽情,另外引导大伙找寻素材:关注媒体新闻,注意报纸,电视报道的国家大事,来源于身边的生活,来自时尚流行的网络词……
这些虽是老师多次强调过的,但经杨师兄单独摘来讲这一章,注意力就集中多了,也有针对性,清晰明朗,对我们这些转晕了 脑袋的初学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杨师兄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能够放下身架,年逾不惑仍拜师学艺,着实让人深深感到,杨师兄目标明确,坚定,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善存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而对后来者细心指导,如此热情无私,杨师兄真是有颗金子般的心啊!
我也要改变命运 文/小路
听了杨委员的讲课,知道了他经历的坎坷辛酸,也知道了他的辉煌的业绩。他下海经商捞了大钱,上岸写作也获丰收,令人羡慕佩服。今后,我一定要以他为榜样,改变自己不佳的命运。
杨委员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勤奋和坚持,他写的《忙碌的幸福》就是最好的见证:“凌晨五点半,我就起床读书写作”、“几年下来,手头积累了一本厚厚的剪贴作品集”。
对照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我既不勤奋也没能坚持,到今天为止,我学过的技术不下五门,但都是浅尝则止,半途而废,导致到了而立之年还一事无成,常常自卑得抬不起头。
这次有幸参加了陈老师的写作培训班,得到了名编名记陈老师的亲自指导,又有杨委员等优秀同学的辅导,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可遇不可求,我定当加倍珍惜。
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学写作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争取学有所成,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
杨委员所讲授的写作套路,我基本上听得明白,只是在实际中不懂得运用。很多时候我也能列出写作提纲,但是不能具体展开来写。提起笔,便觉得无话可说,就算有话也只是言简意赅的几句话,就把要写的写完了。
有时也感觉自己的头脑一片混乱,写出来的东西无头绪,理不清。尽管我愚笨,但我并不灰心气馁,我会慢慢从杨委员所说的课里面找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多看一些好文章,随时随地摘抄好词、好句、记录灵感,多想、多写、多改、多投。
杨委员说的极好:勤奋是写稿的必修课,如果你坚持每天很勤奋地读书、写作,那就等着吧!肯定有一天会有文章发表的。我已按照他说的开始行动,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改变命运的时刻也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