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五

(2012-11-21 21:02:07)
标签:

陈清贫

教战

培训

提高

文化

分类: 陈清贫教战系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是一群追逐文学的人。在我看来,文学就是一个梦,从读小学开始我就在做着这个梦。然而正如大多数人常常梦到的那样: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正在追逐一个人,好像快要追到了,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最后再使出全身力气猛一冲刺,砰,梦醒了……

    在学校时,我也常常为了这个梦写一些小东西,拿过奖,也上过报,激情过,也灰心过,现在儿子都上大二了(幼儿园大二班),还仍然放不下!一直想参加文学创作之类的培训,可大千世界,鱼龙混杂,什么样的星空才能承载我的梦呢?

    那就上百度吧,果然,“武汉陈清贫写作培训网”就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好几天的了解,我终于在2012年11月9日上午,怯生生地拨通了陈老师的手机号,居然是陈老师本人!这个时候,我没有激动。

    当我进入QQ群后,看到了一个个活跃在群里的“北京粟渔”、“北京忆梦”、“广州小凤”等前辈对文学的见地和毫无保留的分享后,我有点激动了;再后来我仔细看了《第五期第八课,杨师兄主讲》的内容后,我是真激动了。

    这个时候我知道了,陈老师,你老师的同乡好友都拜在你门下,我真有幸能成为你的学生呀!自此,我就像一个文学流浪儿找到了家一样,好好睡个觉,美美做个梦吧!

    我是新来的,没能赶上杨师兄授课,不过,认真研读了上课的内容,被他的心态和写作技巧所折服,在传承了陈老师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写自己最了解的事,最清楚的事,最真实的事,且题材比文笔重要。

    应景式命题作文给我启发最大,就像我们买菜一样,时令菜肯定好卖,还贵得慌。

    自己当编辑,看能否感动自己?

    题材从哪里来:关注媒体、感悟生活、网络时尚。

    迎合报刊杂志的需求。

    控制字数别忽略。

    对美食类等题材的结构:情景描写+物品功效常识+亲情趣事+总结留恋。

    故事+发人深省的道理。

    叙述亲情故事+一个感人的题材结尾。

    一篇文章只要突出一件事就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些经验,是杨师兄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无私地、一股脑地全摊出来给我们看,能有这般胸襟,不愧为师兄。话又说回来,这也是自信之所在,言下之意是,有本事你把这些都学去吧,咱们报刊杂志上见!

    杨师兄能有今日之成就,这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态。对于陈清贫老师的老师来说,杨师兄原是“同乡好友”,可现在却变成“徒孙”了。想当年,杨师兄的名字在新闻界也是响当当的,就算去经商也是功成名就。而如今,能拉下面子沉下心,终于发表文章无数,可见,从“同乡好友”到“徒孙”的转变,其实就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一种岁月的沉淀……

    我在想,在文学道路上,我需要更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而不是追逐。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徒孙”,那我,就成功了!(鲜仕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听杨师兄授课有感  文/黄日梅

    在陈清贫老师的写作培训班中,杨师兄是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姹紫嫣红,与危笑天、萱小蕾等优秀师兄师姐争奇斗艳。他从陈老师处汲取精华,又为我们新学员输送养分。

    杨师兄的绚丽不是偶然的,秉承能者为师的信条,在陈老师的写作班里以蛰伏的状态,沉着心重拾已放下多年的写作,这样的态度便比我等要强。加之在培训班里,杨师兄的创作视野不断开阔,创作技巧不断新变,终于使他“长期处于‘休眠’的写作神经被触发激活”并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其发表的作品便不断见诸各级媒体。

    杨师兄出师了,却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我们,令我等新学员多多学习,并深受其鼓舞。

    他在授课中列举了王恒绩、赵美萍、王开平、王十月、郑晓琼等靠写作改变命运的例子,使人坚信,写作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他在《忙碌的幸福》一文中说道:“有人问:你时间哪去了?回答是:我很忙啊!事实上,你并没有赶也没有忙,当然是没时间!如果你每天多睡一分钟懒觉,你自然就失去一分钟的时间;如果你每天多聊一分钟的QQ,你自然浪费一分钟时间。”

    他的文章,醍醐灌顶,令我顿悟,要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要像追求一百分一样追求写作上的提升,不懈怠,不放弃。

    杨师兄总结了报刊用稿的几大秘诀:一是题材远比文笔重要,二是要学会应景式命题作文,三是要学会编故事,会煽情。又从三个方面讲了素材从哪里来,并列举了城市笔记、家教、副刊散文等25种报纸副刊用稿的分类,总结了多种常规分类的模式套路。

    对于我们新学员来说,像代入公式一样用代入法写作,模仿成功发表的作品,无疑是一条早日发表作品的捷径。而他总结的二十五种用稿分类,对于处于迷茫、摸黑走路的新学员来说,更胜似一盏明灯。

    陈老师曾在评我的作业时说,我的题材都比较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杨师兄再次强调,选材要有独特的新意、独特的角度!人云亦云的东西肯定发表不了。我回想自己写的稿子,大抵都达不到有新意,更别提独特了。

    杨师兄又说,写作要多想、多写、多改、多投;又说勤奋是写稿的必修课,要敢写。因此,像我一样畏缩不前,只见心动不见行动的人,难免一事无成。

    杨师兄的授课内容,燃烧着火焰,其对于写作之态度的坚决,令我每每读来,便生出万丈激情。其中的写作经验,有如甘泉,令我倍感香甜滋润。

    杨师兄这朵绚丽的奇葩发出令人心醉的芬芳,我徜徉其间,深受启发和帮助,但唯有多写、写出好稿子,才能报答陈老师与杨师兄“授人玫瑰”的情意。

    为免蹉跎成空,执笔写作,当从现在开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听杨师兄授课有感  文/林林

    杨师兄是我们培训班第四期优秀学员,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这点毋汝置疑,但是杨师兄授课中所讲所引用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如此博杂,包罗万象,词句如此优美华丽,还是让人大开眼界。

    杨师兄在讲课开头讲了写作的作用及好处:改变命运,精彩人生。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以及自己在九十年代初到2002年的写作经历。我心中有种惊喜的感觉:写作人人可为,只要努力学习,发表文章只是功夫深浅的问题,“成为大作家大文豪可能需要天分,要说在报纸副刊或杂志发表几篇文章,与天分实在没有太大关系”。

    这就先给我们后来者鼓了劲,加了油,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之后开始无私地传授自己发表过的作品,自己学到的和总结、摸索到的宝贵经验。

    杨师兄总结出了一套真对报纸杂志的投稿方式、注意事项:如题材比文笔重要,学会应景式命题作文,学会编故事,会煽情,另外引导大伙找寻素材:关注媒体新闻,注意报纸,电视报道的国家大事,来源于身边的生活,来自时尚流行的网络词……

    这些虽是老师多次强调过的,但经杨师兄单独摘来讲这一章,注意力就集中多了,也有针对性,清晰明朗,对我们这些转晕了 脑袋的初学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杨师兄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能够放下身架,年逾不惑仍拜师学艺,着实让人深深感到,杨师兄目标明确,坚定,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善存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而对后来者细心指导,如此热情无私,杨师兄真是有颗金子般的心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也要改变命运  文/小路

    听了杨委员的讲课,知道了他经历的坎坷辛酸,也知道了他的辉煌的业绩。他下海经商捞了大钱,上岸写作也获丰收,令人羡慕佩服。今后,我一定要以他为榜样,改变自己不佳的命运。

    杨委员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勤奋和坚持,他写的《忙碌的幸福》就是最好的见证:“凌晨五点半,我就起床读书写作”、“几年下来,手头积累了一本厚厚的剪贴作品集”。

    对照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我既不勤奋也没能坚持,到今天为止,我学过的技术不下五门,但都是浅尝则止,半途而废,导致到了而立之年还一事无成,常常自卑得抬不起头。

    这次有幸参加了陈老师的写作培训班,得到了名编名记陈老师的亲自指导,又有杨委员等优秀同学的辅导,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可遇不可求,我定当加倍珍惜。

    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学写作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争取学有所成,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

    杨委员所讲授的写作套路,我基本上听得明白,只是在实际中不懂得运用。很多时候我也能列出写作提纲,但是不能具体展开来写。提起笔,便觉得无话可说,就算有话也只是言简意赅的几句话,就把要写的写完了。

    有时也感觉自己的头脑一片混乱,写出来的东西无头绪,理不清。尽管我愚笨,但我并不灰心气馁,我会慢慢从杨委员所说的课里面找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多看一些好文章,随时随地摘抄好词、好句、记录灵感,多想、多写、多改、多投。

    杨委员说的极好:勤奋是写稿的必修课,如果你坚持每天很勤奋地读书、写作,那就等着吧!肯定有一天会有文章发表的。我已按照他说的开始行动,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改变命运的时刻也即将来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无须天分,靠勤奋  文/明红

    认识杨师兄,是在陈老师的网络培训班里,得知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由于我时间紧上网时间有限,所以与之聊天机会很少。可从他的《写作,精彩人生》汇报里,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更学到了许多我前所未知的东西。

    他的文笔总是那么优美,他的思路能够独具匠心。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一定的文字积累和功底的。最重要的是他能把陈老师的授课笔记看得很详尽,并能够实践,而且应用得得心应手。总结如下:

    一、题材制胜,点子好。《我给母亲“发工资”》就写得很真切,很感人。当然这离不开他的真情实感。我写了几篇自觉还不错的文字,可就是过不了终审,究其原因,就是题材不新。所以为了迎合报刊,一定要挖掘好题材,变换新点子。

    二、应景式命题作文,一直是我写不好的,可他却发表了那么多篇。除了佩服他强势文笔之外,还是要学习他的勤奋精神。

    三、知己知彼,才会百战不殆。他对常规分类的模式套路掌握得那样好,他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写作的。所以他百战百炼,战无不胜。

    四、勤奋累积。他把秋天“读”得那么精彩,语言“堆砌”得那么优美。这个是我所不能的。让我感觉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平时刻苦的点滴累积。

    他说:想到一个好的题材可以先大概粗略写一遍,最后再去修改。他很多发表的文字,就是在粗放写作的基础上再去修改,最后成功发表的。这一点我很赞同,这就像陈老师所说的,先把流水账记下了,然后再慢慢地剪枝。

    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但我写得不多,发的更是甚微。究其原因:验证了杨兄所说,没有经常阅读报纸;没多琢磨好文章的写法;更没有多给自己想的机会。在几次投稿失败后,便有些泄气了,觉得自己不适合写东西了,也许适合的只是宣泄吧。可我舍不得扔掉手中的笔,仍然期待那铅字成真。

    那就让我相信杨兄所说的:“成为大文豪大作家可能需要天份,但要在报纸副刊或杂志发表几篇文章,与天分实在没什么太大关系。”和天分没关系,一定和勤奋有关了。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动脑,多多动笔,写出好文。像杨兄一样,有章有法,有板有眼地在报刊和杂志间洒脱地跳跃,而且游刃有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听杨师兄讲课有感   文/长春

    我和杨师兄认识已有长时间了,彼此偶尔在QQ里也会聊一聊。

    十月末的一天晚上,曹文学、王皎、马敏、粟渔和师兄聊天。我是后来加入的。曹文学因为投了好多千字左右的爱情、感悟和随笔等文章都石沉大海了,问杨师兄这样的文章如何写才能突破。

    师兄说报纸副刊,实际是有“标准模式答案”的。只要按这个准确的方向走,可能百发百中。为什么有人一月几十、上百篇发表,就是篇篇写到点子上了,接近或等于标准。你要按标准答案走,每月发4、50篇,估计没问题。

    我虽没有参与交流,但也跟文学、王皎一样急等着师兄的“标准答案”出来。等了二十多分钟,师兄没有继续说,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大约是师兄要在十一月初的课上才说的。从那天开始,我就盼着早些听到师兄的课。

    等待的日子虽说只有几天,但那短短的几天似乎真的好长。

    期待已久的十一月四日终于来了。课上,师兄说得好多好多。未听师兄的课之前,真的不知道师兄其实早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已小有名气了,现在并非是零起点学习写作。

    师兄的课,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写作的目的:改变命运、成就人生。师兄说,对于大多数年轻有工作的写作者来说,发表作品一是证明给单位看,二是证明给自己看。我非常赞同师兄的这个观点。

    师兄举出好些人的例子来证明,写作可以而且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比如王恒绩,比如赵美萍等等。其实,我们的群主陈老师,也是通过写作改变了自身命运的例子。通过写作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鼓励。对于写作者来说,目的明确,可能更有利于初学者早日突破写作。

    之后,师兄开始介绍他的写作秘诀了。因为是在课上,师兄讲的很多很全。师兄认为给报纸副刊投稿最为重要的是三点:

    一是题材远比文笔重要;二是要学会应景式命题作文;三是要学会编故事,会煽情。

    读这样文字,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写稿投稿,我知道得太少了。

    师兄说的另一个重点,是如何选材的问题。

    我喜欢文学多年,感到最为困难是如何选材的问题。师兄说,投副刊取材记住:“文章题材一定要新鲜、观点也一定要新颖,要么给读者启发的,或能感动读者的,但观点要新,要么就是其中有时尚的新元素,让读者开眼界,要么就是写有趣的事。

    字数最好控制在1200字内,一般900字内较适宜。(段子500字内)。”师兄特别提道:“记住,一年四季,你就学会‘四季歌’和什么节日写什么文章。”

    原来如此!以前,我对这些一无所知。我真的不知道写作,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我常常是自由作文啊,没想这么多啊!

    师兄说的第四个问题,是各类题材的分类和写法。

    我最喜欢和受益的是杨师兄对段子、美食、散文和亲情类等文章做了总结,并附上自己发表的例文。

    要成为写作上的全能手、多面手,显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做到的。每位作者都会有自己最擅长的写作体裁和题材。初学者在介入写作之前,最好明确自己要学写哪种或那几种题材的文章。听了杨师兄的课,我收获不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我要先把散文和亲情类文章作为我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主攻方向。这样,更有利于尽快掌握一类文章的写法,实现发表的愿望。有不为,才能有所为。有不少体裁,我是写不了的,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写的。

    关于投稿的技巧,杨师兄也作了介绍。

    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写出了文章,如何投稿真的有技巧可讲。对我来说,因为一直写得少而质量又差,离投稿还有一些距离。不过,多知道投稿一些技巧总是有益的。我写文章不会只给自己看,总要投稿的啊!

    课的最后,关于写稿,师兄又说了五点。而这五点,恰恰都是我都没有做到的,没有做好的。我不够专心和努力,读得少,写得更少,怎么能指望有收获呢!

    是的,写作需要才气,这是毫无疑义的。没有才气,无疑会影响一个人在写作上的收获。但是,仅有才气,绝不会让一个人自动成为写作上的高手。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爱好而已,没有写作的才气。

    听了师兄的课,觉得自己还是要树立信心,多研究自己欲主攻的文体和样文,不断地加强写作练习,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写作是一种能力。是能力,就能够被有意地、专门地训练出来的。

    作为初学者的我,还是应该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认真读好老师指定的几本书,以师兄为榜样,努力学习写作。任何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写作,写作,总要多写常写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才会有收获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听杨师兄讲课有感  文/娟娟

    上本课之前,我欠了好几课的作业了,非常惭愧,每次学习完陈老师讲的课后,一直不敢下笔,害怕写作业,就这样欠的作业一直累积下来,数量节节高升,心里愈加着急上火,却总是没法突破。从最初交了两篇简单的作业之后,不是很理想,所以看到作业就退缩了。

    而通过本课的学习,看了杨师兄细细地讲述了自己写作这一路上的精彩经历,让我感触很深,下定决心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把作业交了。

    小时候爱看书,特别羡慕那些作家们笔下能写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写出各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什么时候我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写作这个梦想这些年来一直压在心头,尽管后来选择了别的职业,但是这个梦想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这次有幸能得到陈老师的指点,想着我再勤奋点,相信某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不再只是一个梦吧。学了一段时间后,最初的兴奋已经变成了焦灼,老师前面讲的五种结尾方法和创新的五种不同表达方式,时常默记在心里。

    但临到写作的时候,却用不出来,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这深深地打击了我: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到底适不适合写作?而通过杨师兄的这一课,我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

    杨师兄说的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学学各类题材的结构语言和叙述方式,因为上班的关系,只有下班后的空暇时间才能用在写作上,有时候又因为这样那样的琐事耽搁了,我用在阅读上的时间真的太少了。

    其二,要多想多写多改多投,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的琐事,连日记的题材都没有,每天至少一篇日记的任务量都没有完成,都说要常写才能常熟,不写手就生了,不经常练笔,真的很难提高写作吧。

    其三,勤奋是写稿的必修课,我却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没有持之以恒。

    其四,说到敢写,这说到我的痛处了,我害怕写作。杨师兄说的几点提高写作的建议,我似乎都是对着来的,难怪我不要说进步了,每天都在退步。

    只知道一味地羡慕别人,却不敢着手去实践去努力,这样只会离梦想越来越远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今而后,我一定要向杨师兄学习:坚持每天很勤奋地读书、写作,一定要敢写,就算写得不好,也要勇敢地写下去。只有先写出来,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有感于杨师兄的坚守  文/兴龙

    杨师兄的谆谆话语还在耳边久久萦绕。看着那一行行文字,我的心一阵阵抽搐。我非羡慕师兄的才情,也非嫉妒师兄的能力,更非忌恨师兄的成绩,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杨师兄的坚持。那“坚持”犹如一条凌厉的鞭子,狠狠地抽在我麻木又懒惰的心床。

    当我看到中国达人秀中,菜花甜妈五十年的坚持终有所报时,我的眼泪流下来了。可是她的坚持只是感动我的风景线,眼泪之后我依然如故。

    少年时,曾经疯狂地迷上武术,热度一过便弃之如敝;又曾痴迷于绘画,成绩就是还认得颜色;还曾热恋上吉他,也是好景不长,弦断尘封。再后来,学了什么,自己都记不清了,我如同小猴子下山一样,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我自认为属于三天欠抽型的人,缺乏恒心是致命缺点,但就是改不了,也许是性格缺陷吧。进了陈老师的班级,以为有了任务的压力,老师的督促,同学的追赶,我会有所改观,可是我依然石头一块,冥顽不化,惰性不改。

    我刚进培训班时,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拿起笔来写他个昏天黑地。单位、家庭种种琐事,让自己心烦躁意,也逐渐退却了当初的狂热。开始还有点惭愧之意,等完全麻木之后,就以没时间为由安慰自己。

    越懒惰就越生疏,越生疏就越没灵感,没灵感就越懒惰,形成了恶性循环。就这样入班两个多月来,竟然只交了一次作业,只读了《18技》一本书。每每看到群里师兄弟发表的喜讯,我只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只做梦的人,不付诸行动,梦永远只是梦。梦醒了,一切烟消云散。杨师兄的话,似当头棒喝,醍醐灌顶。面对杨师兄,我羞愧难当。杨师兄给我树立了一个典范——向着梦想,即刻行动,坚持不懈的典范!他说:不要迷信天分,不要借口没时间,那是懒人的托词。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成功。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读书,写作。扪心自问我能坚持吗?不能。

    杨师兄现身说法,以自身经历,传经送宝,对我来说,效果犹如一枚枚呼啸而来的炮弹,轰炸、轰炸……他的经历为富兰克林的名言“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如果说陈老师是一部传奇,那么杨师兄就是一部励志。他告诉我,上路吧!坚持到底!

    感谢师兄的鞭策!感谢师兄的奉献!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听杨师兄讲课有感  文/玥萱

    课上完了,我不得不说,这就是大师兄的力量!

    杨师兄的讲义,非常之实用,我就敢说,一般人是绝对不会这么慷慨地奉献出来的。从饺子皮到饺子馅的详尽讲解,更可以看出杨师兄是特别格外非常地费心。一节课下来,说没有感受是假的。

    杨师兄的心得,则无一不让我“躺着中枪”。原来,投稿高手就是这样炼成的啊!

    杨师兄告诉我们,从白痴到大师,必须态度端正,有一条道走到黑的狠劲。写作是无限光明的,即使很难成为年赚七亿的莫言,但至少咱们还能吃得起哈根达斯,自家地里种的萝卜也不会只剩下坑。

    其次,要拜得名师。名师的巧技法门,得东南西北都了如指掌。

    要懂得,题材比文笔重要,这好比种萝卜撒的玉米种,长得再好也不是别人想要的萝卜。而编辑就是想买萝卜的人。并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想“夸”,就得会煽情和编故事。还有,要跟上地球的脚步,冬天写农民丰收,夏天写树叶尽落,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同时,还要趁别人在节日的气氛下松懈时奋力写、投稿,更能提高成交率。

    只有先做好词语的积累,“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笔头一丢文章难投”, 才能写出《拥抱你 2012》这样的唯美文字,令编辑、读者眼前一亮,被华丽的辞藻所折服。

    想中得多,就得写得多。要写得多,就得利用一切时间。晚起主义必须淘汰,多写,就得什么题材都敢写。只要题材好,找准了时机,就能一投即中。

    重中之重的题材,则可以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电视这些必不可少的工具来发掘,同时,生活的点滴也是可以利用的。题材到处有的拣拾,只看拣拾者有没有这双慧眼发现。而且,发现了就要及时写出来,不要让它默默地变质,最后过期,成为一堆彻底无用的精神垃圾。

    二十五条模式套路堪比葵花宝典,一眼瞄准杂志报纸的穴位,“对症下药”。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不久的小白,杨师兄的讲义无疑使我得到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在这之前,我总是在老师上课时发誓要勤写文章,下了课怀疑自己能否写好文章,该写作业了怂恿自己先放下文章。可看到杨师兄这么成功,我也谈不上技痒,只能算是手痒了。所以,不管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都应该试试,正如陈老师所说,“不管最后是否成功,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以前没有找到组织,所以乱打乱撞,只撞得头破血流晕头转向也没见得有成效,现在找到了组织,我要有目的、有方法地攻克目标。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敢重来。文学不只是梦,不肯行动它就会冰封成梦!

 

第五期写作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之二          第五期写作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三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常年招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尚有少量名额,欢迎喜欢写作、有心提高的朋友参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