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清贫
陈清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135
  • 关注人气:12,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业

(2013-02-15 12:17:50)
标签:

陈清贫

写作培训班

何潇湘

作业

文化

分类: 陈清贫教战系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认识陈清贫老师,纯属偶然,这世间很多事都是因为偶然促成,而很多人总是因那一次次不起眼的偶然,就改变了整个人生的命运。我不知道我的这次偶然,会给我的人生带来怎样变化,或许不会是翻天覆地,但绝不可能一成不变。
 
    一年多以前,我恋上了阅读,同年,走上了写作之路。但说句实在的,那不过是我的三分天真外加六分愚蠢和一分顽固,认定自己将来必能靠写作成材,改变命运,其实不过是读了几本书之后有了点小得瑟而已。
 
    在阅读了陈清贫老师所授的课程后,受益良多,学到了此前从不知晓的写作技巧。几天之后,收到了老师邮寄过来的教材,一本《写稿赚钱18技》和一本《玛雅星空》。抽空阅读了《写稿赚钱18技》,当下感觉委实可以说是——羞愧,为写作投稿有诸多讲究,我却一无所知而羞愧,也为自己曾经的盲目自大而羞愧。

    本书给写作投稿展开了360°详细讲说,从写稿先给自己定位开始,到最基本的熟悉各报纸杂志风格,在逐步开始讲解稿件类型,如何进行写作,如何投稿等,无一不令人沉思。惊呼原来还有如此多的法门,当真是孤陋寡闻。
 
    书中有许多供我们参考阅读的经典篇章,篇篇令人叫绝,向每个遇上的初学者展示着文字焕发的活力。阅读那些名家名作,还能带来不一样的构思,以一种不可名状的意图,常常能在脑海里牵连出许许许多多零碎的思想,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立马进行写作。
 
    阅读本书不但长进了知识,还充分增加了我的信心,书中提到的一篇纪实特稿《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哥哥的胸膛是故乡》,这篇稿件不仅顺利发布在名刊《知音》上,当年在社会上还引起了很大反应,并获得了大奖,但其作者在写作这篇稿之前从未接触过特稿,处女作竟然能达到如此效果,实属罕见。

    可见,从不懂写作到一稿赚万元并非天方夜谭,是确确实实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个热爱写作的人身上。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一个痴迷写作的人,想要写出好作品,还应该读三类书:读政治书,以养大气;读专业书,以养才气;读休闲书,以养灵气。”

    读书应该要有所选择,若是囫囵吞枣,不去管什么书对自己有帮助,就无法在书的领域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阅读指南,而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阅读完此书,意犹未尽,合上书本,眼前还浮现着书中字里行间的谆谆教诲。告诉自己,一生要为一个梦想拼一次,成则我幸,败则我命。
(何潇湘补交的第一课作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第五期学员何潇湘第八课作业

    自从无意间在网络上发现这个写作培训,并且报名加入了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我的写作还未见有多大长进,但是也极为增加了对写作的信心,事在人为,相信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当看了老师特地请回来的杨师兄的演讲,顿时心潮澎湃,难抑对写作的憧憬。
 
   “师兄”,这两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更宽阔的视野,更精湛的技艺,还是更深的生活体验?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资源”,虽然没有亲身上课,只是课后看的课程,但这丝毫不妨碍我吸收杨师兄授课内容的精华。
 
    杨师兄此次演讲,先是介绍了自己对写作的经历,一看才知原来师兄并非新手,而是一位早就靠自己努力就在省、市、县各级媒体刊播发表新闻、文学作品的写手。后来却因一心经商,而停笔近十年,但心中却一直没有搁浅对文字的喜爱,终因这份无法淡化的痴,最终重拾笔耕,又开始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篇章。
 
    这不禁让我动容,是什么让已在生命轨道上消失已久的东西重现,又是什么在如今生活颇赡的前提下还不忘最初的历程。我想,这就是一个人对文字的喜爱所产生的魔力,即使在繁杂的人世中兜转多年,也不会忘记那一角安宁。
 
    杨师兄讲述了多种写作投稿技巧,以及他个人的写作心得,让人受益匪浅。文章好贵在有新意,要懂得创新求变,这一点在其文《我给母亲“发工资”》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母亲,都有各自跟母亲之间发生的趣事,但师兄的文章写出了新意,让人在惊讶“啊,原来还有这样照顾母亲的”之余,也感受到了杨师兄对母亲的爱。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师兄花了大篇幅讲的——应景文,即紧跟当下,抓住关键。比如抓住季节特征,什么季节,就写什么文等等,投稿命中率不是一般二般的高啊。

    但是光懂得抓住题材,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优美华丽的语言,又如何能为自己的文章增色呢,所以平时必需多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师兄说道:“等到写作成熟了,就会慢慢形成朴实和华丽兼有的文风。”而不是过于追求华丽,忽略了文章的内涵,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
 
    作家不是天才,作家也是可以培养的,拿起你的笔,开始写吧!有些事儿,不是你努力得不够,而是不够坚定。

    作者:何潇湘,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插班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盲人王忠礼:培训班摄影第一课作业             许卫林逛知音大院:十年之后再相逢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六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五

 

写作培训班作业选: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大雾弥漫武汉:再看东湖的晨景(图)

 

学员忆梦的第一份作业:缘识陈清贫             第四期写作培训班粟渔来武汉(组图

 

陕西三毛沉香红:非洲归来《苍凉了绿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         第五期李莉:第二课作业发《工人日报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预招第六期学员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