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小凤师姐的讲课,重在给我们讲授信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她多篇与信息有关的佳作。讲课让我知道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高尖端信息,领悟了信息在文章中的运用方式。
凤师姐把握时尚元素的能力和挖掘信息的敏锐,以及那些元素和信息在其文章中巧妙的运用和柔和给我的震撼,借用凤师姐自己的话来说:“简直像世外桃源,走在时尚的最前沿。”
在这之前,学过了老师和多位师兄师姐的讲课,虽然受益匪浅,但我仍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用学习的目的只是想学学写作,打发一下无聊的主妇闲暇,并非一定要成就什么;自己还是初学,要慢慢来等等诸多的理由为自己的不长进开脱。但是这次,凤师姐的一言一行却让我深感无地自容。
凤师姐说:“写报纸,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把生活的小事,能够真实朴素地叙述出来。然后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什么:是让人感动,还是给人欣喜,是给人启发,还是让人追忆……只要你的文章表达出一种东西出来,你的文章就能上报纸。”
“很简单”,短短不过三个字,在我看来却是一点不简单,起码我还没有可以拿得出手去见报的文字。而且自己写的时候,似乎也从来没去考虑是要让人感动还是要给人欣喜……提笔随性随心胡写一番。
写出来,都不清楚自己的文字究竟要投在什么栏目,甚至都懒得去投。师姐如是说,这一言无疑给我的“乱”字一顿棒喝,才开始着手去想,我究竟是为啥写的?即便不能将不简单变成师姐说的很简单,为什么就不能去掉不成简单?
凤师姐关于同性恋、无性婚姻的文章,让我这种吃着人间烟火不支持、不反对同性、不了解无性的人眼前一亮——原来同性和无性的情感也可以这样结合出和谐。异国风情之全民征婚,也让我大开眼界。
师姐对于这些时尚的东西,起初也是比较闭塞的。而最终能写出那么前卫和出彩的文章,是与她的努力分不开的。她为写一篇异国风情稿查国情、风土人情、节日和建筑、看恋爱书籍,花费了不少的心思。那种一点一滴地淘信息的认真态度,让我佩服之极。
为了写,我从来还没有这样认真过;而且我的文字平淡无奇、极缺乏想象的叶片。师姐的刻苦也让我反思。
我本就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凡事都顺着环境,回避了想象也懒得去想象。师姐丰富的想象写作能力,引导我开启了想象的大门。我想我以后,应该理清思路,提炼中心,多学习,多了解时尚元素,并学着将它们跟一些故事结合,锻炼着多写一写想象的文字。(杨艳霞)

世间事有时就是如此奇怪,刻意为之的,不一定能见成效,无意出之的却可能插柳成荫。听封小风师姐的课便有此感。第五期的第十二课上,师姐讲的是信息掌握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洋洋洒洒万余言,可谓言辞恳切,用意挚诚。
感慨之际,亦觉受益良多,只是于我而言,真正有所启发的,并非本课主题,而是传达此种信息过程中,不经意带出的那一句话。
写作之初到现在,发给人品评的文章,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每逢此时,我便会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因为,对此,我也甚是糊涂,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凡此种种,全然不清不楚。
铺就写作之路,我是以日记为基石的。那时,为练笔,日常琐碎,无论有无意义,皆入笔下。下笔之前,也从不考虑章法、提炼等问题,每次都是随意出之,信马由缰。如此,几年下来,便形成一种思维惯式,以为文章便是如此做法。
正式创作后,一定程度的有所改善,故事,结构,皆较前完整,不管质量如何,总可称作文章了。但对于文章主题及风格的把握,皆无自觉意识。
这种意识,直到听封师姐的课,方才得到启发而彻底觉醒。
“把生活中的小事,真实朴素地叙述出来,然后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什么:是让人感动,还是给人欣喜,是给人启发,还是让人追忆……”此话的重中之重为后者:“主要表达什么:是让人感动,还是给人欣喜,是给人启发,还是让人追忆……”
短短二三十个字,如划过暗夜的一道闪电,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始终黑漆的角落也瞬间光明起来。
原来,之前读到的那些文章,或感动,或欣喜,或启发,或追忆的效果都是事前的有意为之!原来,作文如旅行,出发启程前,便已择选好目的地,抵达之方式,亦早有打算。
至关重要的是,种种方式,尽可为我所用,尽可在我掌握之中。只要勤加练习,无论感动、欣喜,还是启发、追忆,皆可随情境而定,随意出之。
所以,感谢陈老师,及封师姐的经验分享。你们的经验,如同披荆斩棘的利刃,让我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一条路来。同时,也让我更加确认,勤奋不怠,为写作必备之心态。
“总以为写作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初涉文字时的沈从文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代表许多后生们的年少轻狂。起码我是如此,总以为写作为文,是件极轻松自然的事,殊不知,里面还有这许多讲究。一篇报纸小文尚且如此,更何况大架构的作品。
于是稚气渐退,也便有了年长有为的沈从文对待写作的态度:“我总以为这个工作比较一切事业都艰辛,需要从各方面去经验。”(李玲)

写作基础较差的我,写稿赚钱对于我来说,暂时还是遥不可及的梦。
常常看书,看别人的博客日志,由衷的羡慕别人挥洒自如、妙笔生辉的文字。回头再看自己写的东西,文笔浅薄,难登大雅之堂,非常的自卑。庆幸现在的日志都能上锁,写不好也没关系,都锁着呗,但我不甘心这样,我也想向别人一样,用文字分享生活,为生活增添美好回忆。
我是抱着好玩,好奇以及对老师的仰慕之情,拜师加入QQ群。入群不久,发现我的同学们个个满腹经纶,高手如云的。特别是盲人王忠礼同学对写作的热忱,更是激起了我对写作的梦想。
有幸结识陈老师,他就像灯塔一样照亮着我内心的灰暗,我暗下决心无论怎样,不争馒头也得争口气,古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认真努力,我的写作之路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节课,封师姐主讲,感谢师姐分享她的写作经验与技巧,她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从低谷走向高峰,探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榜样。
她用她的经验告诉了我,多读、多看、多思考、多与人交流、多搜集资料以及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她的文章新颖、生动,非常地有意思,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看到别人都开始发稿,我由衷地羡慕他们,可我感觉我的文学小宇宙还处在积累中,我想每天抽出两小时看书,要求自己要熟读《写稿赚钱18技》,最好可以仿写一些老师的实例,尽快掌握写作技巧,坚持两天一篇日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拿出属于自己的得意之作,早日实现那遥不可及的梦,愿梦想成真。(赵娟娟)

很惭愧,学了几个月。每次上课都觉得心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仿佛有种要插上翅膀纵横天地的豪情!心中的理想急剧地膨胀。
很遗憾,上完课后,生活又回复了平淡。依旧要洗衣,做饭;买菜,上班。带孩子,看望老人。著名作家刘震云说:鸡毛蒜皮。
的确,生活就是鸡毛蒜皮。
然而,和我一样经历着这样凡俗生活的老师,师哥,师姐们却能把如此烦琐恼火的日常生活,过得如此有滋有味,精彩纷呈!少了火焦火燎的烟火气,多了温馨美丽的田园味。
因此我深深地爱上了我们这个群,它是我精神上的一片芳草地。苦恼时,来看看,看到那些幽默的话语,可以开怀一笑;郁闷时,来瞧瞧,望到那些美丽的图片,可以赏心悦目;沮丧时,来瞅瞅,瞧到那些报喜的佳音,可以精神一振;无助时,来听听,听到别人也有的痛苦,可以洒脱前行!
突然,我有一个奇怪的想法,真的不想那么早的“出师。”我要慢慢地在这个优秀的群里成长,就像一粒依恋故土的种子,缓缓地播下,慢慢地发芽,悠悠地生长,灿烂地开放!
我要做个最最“贪心”的人,从优秀的师哥师姐们身上吸取最肥沃的养分。
从封小凤师姐身上我学到的第一点则是坚持。因为我也遇到过和师姐一样的遭遇,现在想来,其实也很正常。一个编辑每天收到的稿子不计其数,如果没有金子般的才华,写出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文章,你又凭什么要求编辑会在茫茫稿海里记住你是何许人也呢?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到有一天,编辑会一眼挑中我们的文章!
从师姐身上学到的第二点就是文笔,正如陈老师一开始就强调的每天要带个小本子记下精美的词语。同样的题材,有的人能写得活色生香,生动感人!有的人却语言枯燥,干瘪无味。正如琼瑶所说:写文章就像做菜。她做的就是川菜的味。
从师姐身上学到的第三点就是信息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一篇文章没有信息量,就失去了读者关注的动力,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吸引力。这一点尤其重要,我在这一点就做的十分不够,写的文章还局限在信息匮乏的层次。
今后写文章,一定要认真构思,仔细推敲!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向在前方引领我们铿锵前行的师哥师姐们致敬!你们是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有力强者!但愿终有一天,我会追上你们的脚步!(阚晓莉)

听完封师姐授课,我那阴霾的天空阳光普照,愁云消散,心中也开朗了许多。
得到陈老师授课那么久,我基本了解了写作这回事,不敢说真正的掌握,运用,要说理论上还是理得通,还能在纸上谈谈兵法,但要运用自如,写几篇合格的文章发表,还真有难处,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材,找不出可写的人、事儿。
这个问题堆积,很是愁人。老师适时推出封师姐授课:“信息是写作的源泉。”对于一个写作者,获得信息很重要,它是一个写作者的稿源,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老师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为找不到素材而发愁,曾一度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多素材可写,有那么多故事可描绘,是不是我的生活没别人那么丰富多彩?
直到师姐说信息的来源,有时是网上的一个新闻,有时是朋友无意的一句话,有时是聊天时无意中提及的一个人,自己重新加工一下,再结合自己的想像力,加以润色,言语中肯,叙述清楚,那么,这样的稿子,很容易就发出来的。
一篇色、香、味俱全的文章便火辣出炉了,这在我心内无疑十分震撼“原来如此”“怪不得”,随后看到师姐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从各个渠道,通过不同手段攫取来的素材,来个大拼盘,真让人羡慕。
后来的两篇同性恋的文章,还尽到一材多用的功用,真是把老师所授、所讲发挥到淋漓尽致,登峰造极,信手拈来亦妙趣横生,我等观众只有仰叹的份。
封师姐大公无私,倾情奉献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难能可贵,我除了认真研读师姐的授课以外,更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勤下功夫向各位师兄师姐请教,在他们身上学习更多投稿信息,经验教训;在网上多搜集一些有信息量的事情;多注意生活中的事情,朋友间聊天的信息。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像封师姐那样:只是没有太多时间写报纸,如果有时间写的话,一天有好多东西可以写。
再次向老师、师姐致敬!(沈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学梦。懂得挖掘个人擅长,能取长补短,持之以恒者方能成功。
封小凤师姐就是我们怀揣文学梦的榜样,她通过在文学路上不断摸索、取长补短、挖掘个人擅长,最后取得成功,我在分享感受她喜悦的同时,也激励了我去学习。
失败、沮丧、消沉,重新鼓起勇气学习,最后成功。文学路上的各种艰辛,酸甜苦辣,封小凤师姐可谓体验全面。在经过不服输又坚持不懈的努力后,终于让她“杀”出自己的一条路,有了自己的“必杀技。”
信息是写作的源泉,这是封小凤师姐领悟出来的“必杀技”。对于一个写作者,获得信息很重要,它是一个写作者稿件的来源。封小凤师姐在讲义中不断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信息不仅能使文章更丰满,还能多掌握一些报社杂志的稿风,扩大我们的投稿范围,拓宽文笔思路,那样文学路上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封小凤师姐的《没有来得及爱》这篇文章,既简单又煽情。里面没有华丽的词汇,没有荡气回肠的语句,却用最朴实的语言,煽人泪下,表达出来了浓浓的亲情,让人读后不禁为了那个受过刺激的大哥哀悼、惋惜……
写报纸其实很简单,只要把生活中的小事,能够真实朴素的叙述出来。然后再提炼出来一个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什么:是让人感动,还是让人欣喜,是给人启发,还是让人追忆……只要表达出中心思想,文章就一定能上报。
这就是老师在《18技》中说的:生活琐事和凡人小事,只要能表达出中心思想,就能化平淡为神奇,成为“阳光下的宝贝”。
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网络,有了好的题材,写作技巧同样重要。《反性婚姻,不能说的秘密》,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封小凤师姐听别人聊天时提起的,题材有了,那怎样才能让文章写得出新出彩?
封师姐在反复思量后就用了老师的“移形换位,在河对岸回头看风景”这一技巧,从男性视觉转化为女性视觉。这一切入点的转换,让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立即增彩出新,让人看后耳目一新……
封师姐的“必杀技”告诉我们,信息是文章的骨架,技巧组成文章的脉络,只有能掌握这些,文章才能出新出彩。(陈文文)

这是我第一次听师兄师姐介绍经验的课,杨师兄的课因为家里网络不稳定而生生地错过,因而果断地换了网络东家,这次,我早早搬板凳坐在电脑前,眼巴巴地等着上课。
看完封师姐的经验介绍,特别佩服两个人,一是老师,想不到老师的一指神功如此了得,这贴的速度也太快了,害我一连几天消化不良;二是封师姐,她太帅了。文章被她写得如此活色生香,真真让我感到自己就是一古代人,只能拽着自己的素衣,盼望着轮回重生的那一天。
参加老师的写作班,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主攻特稿和杂志,因此,很期待封师姐的讲课。没想到,师姐一出场,竟镇住了我,好烈的女子,那她写出来的文章是什么样的?果然,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她很得老师真传,时尚、信息量大,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让一个个平淡无奇的词、句,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从师姐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师姐善于运用网络,善于跟人交谈,并能从中捕捉信息,结合潮流提取观点成文,这是我需要迫切学习的。师姐的语言俏皮,简洁,节奏明快,这是我需要刻苦钻研的。师姐的文章字里行间跳跃着一股抓人的灵动,而我的文章朴素有余,灵性不足,这正是亟待弥补的。
遇到老师,让我有了力量,伴随着课程的进度,一棵营养补给不足的老树逐渐舒展筋骨,营养也从枝、叶、树干慢慢渗进了根。听完师姐的课,这棵老树的营养增强了。
作为初学者,我的目标虽然有点高,但我会以同门师兄姐为榜样,勤学苦练,静等老树花开的那一刻。(秦忻怡)

听了封师姐《信息是写作的源泉》以后,对我的触动颇多。
首先,封师姐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天堂的呼唤》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妻在外打工,男的长得帅气有文化,进了公司当了经理,然后就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跟了他;后来,他的原配妻子回到老家喝了农药送了年轻的生命。作品经师姐多次修改才终于发表。
其次,封师姐在陈老师的写作培训班里认真向别人学习,受到王春玲、危笑天、萱小蕾同学的影响,封师姐努力写报纸、杂志。《没有来得及爱》发在无锡的报纸上,《特殊的情人节:玫瑰在产房绽放》发在《家庭》2011年的第四期上。
再次,是在网上找信息,如《离了又如何》,是她在百度一下离婚,结婚这几个词,而找到的一段话而写成的。
最后,认真学习陈老师的《写稿嫌钱18技》,封师姐通过学习,在《家庭》月末发了第一篇大稿《反性婚姻,不能说的秘密》。
封师姐也经历过投稿失败的痛苦,一度把买来的书全部当垃圾卖给收废品的了,发誓以后再也不写稿子了。可最终她还是挺过来了,走上了成功。
因此,我决定多读、多写、多投稿。多读包括读杂志报刊、浏览网上的百科、新闻,更应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读陈老师的《写稿嫌钱18技》和讲课内容。
多写,正如老师说的,即使是写流水帐也行。多投稿,不要怕失败,总有发表的机会。(汤景常)

盲人王忠礼:培训班摄影第一课作业
许卫林逛知音大院:十年之后再相逢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六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杨师兄授课五
写作培训班作业选:特稿离我并不遥远
大雾弥漫武汉:再看东湖的晨景(图)
学员忆梦的第一份作业:缘识陈清贫
第四期写作培训班粟渔来武汉(组图)
陕西三毛沉香红:非洲归来《苍凉了绿》 第四期学员周明:处女作上《人民日报》
第三、第四期学员,稿件上了《知音》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五期李莉:第二课作业发《工人日报》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预招第六期学员
第五期插班学员何潇湘:我的两次作业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一
五期写作培训班作业选:听封小凤授课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