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臣一品引发的物业订价问题:
按市场视角,订价权在开发商,并且当时启动房地产的时候也明确指出“市场调节订价”这一说法,同时由房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来订价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关键是政府对房价怎么个调节法?只能课税,并对资源供应进行管制,不能行政限价。但课税又涉及成本税负转嫁的问题,最终负担人是消费者。
但有需求才会有供应,汤臣一品喊出这个价格,无论动机如何,形式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但其引火烧身,必然吸引了人们关于“虚拟交易”的质疑:
从营销角度看,卖不出房子光喊天价没有任何意义,而喊出这个价,开发商就必须在形式上,请注意,是形式,让人们觉得这个价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不,还有某某某签约呢,如果这个买受人是虚拟的,这就是虚拟交易。所以,天价问题不成其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说有意义,是对中国房地产的讽刺。
主要是背后引发的虚拟交易。
虚拟交易涉嫌将风险转嫁于国家,既有套现的动机,又含有诈骗的成分,还有合伙腐败的可能,因为照现在的销售备案及信息公示制度,没有政府人员的参与也无法完成一桩哪怕是形式上的虚拟交易。
所以,天价房,大可不必详细论证,也无意义探讨其存在性与否及会否给楼市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因为当房价超过一定上限,它对周边项目的价格示范已然失去意义,我们通常所讲的品牌项目或高档项目在价格上引领某一片区的房价上涨,还是有针对性的,不会以万为单位。万科的房子比之周边一般也就贵个几千几百的,不可能高于其他楼盘万元以上。
由天价房引出的猜测,让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制度入手,查清其真实面目,那就是买受人是谁,备案情况,网上信息公示情况,三者一对比,就可以厘清有关虚拟交易的问题。
比虚拟交易慢半拍的就是捂盘惜售。
虚拟交易是形式上发生了交易,给潜在需求以虚假引导,毕竟中国之大,暴富阶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形成一种小范围的羊群效应,这种虚拟交易就变成了有意义的营销了,如果虚拟交易泛滥,则如前所述,有诈骗、套现与合伙腐败等后手,这是违法行为,必须施治。
而捂盘惜售,相当于剔除了虚拟交易的不合法外衣。
对捂盘惜售,因为现在的制度环境,如利息,如资金监控,如信贷条件,都有利开发商用资,还有闲资及外资曲线入市,使得捂盘惜售是有所图的,再则,目前大部分开发商借助前几年的黄金开发周期,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这是他们敢于捂盘的关键。
个人认为虚拟交易是违规操作,天价房与捂盘惜售属开发商的“权利”。但从中可以看到调节杠杆如何用,用在何处,作何程度的运用等。还可折射中国房地产的浮躁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