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山西平遥莜面 |
分类: 旅游..风情 |
这些年越来越爱吃面食,去山西出发前就一心惦记着了,这一趟山西之旅,天天吃面,顿顿吃面,还是没吃够,回家了还在惦记着。那些吃过没吃过的种种面,其实是山西更胜于风景古迹的响亮名片。
第一次见到山西的菜单和招牌,被这些奇怪的名字弄得有点晕,这上面没有一个“面”字,实际却几乎全是面食。不是山西人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是啥吗?
炒碗秃,也叫碗托。绝对的平遥名吃,是被慈禧老太太看上并赏赐的名吃。据说是清光绪年间平遥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的,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吃到了碗托,觉得异常美味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平遥地方名吃。
这碗秃非常合俺口味,在平遥的几天吃了好几次。原料很像凉粉,凉吃热吃都行,夏天吃凉拌的应该很爽,炒的就是切成条或块加上一些配料炒炒就好,有不少味道的。左图是牛肉的,右图是素的。
这是肥肠的
瞧,这就是待切的碗秃,用面粉加一点荞麦面做的。
我超爱吃的莜面栲栳栳,自己也曾做过。莜面就是裸燕麦打成的粉,搓成卷卷蒸一蒸,咋就这么好吃呢。
祼燕麦在中国的种植历史约有三千多年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广泛种植,被称为莜麦。不过因为模样不太起眼,以前对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太了解,所以除了西北一些地区会把它当成主食,大部分地区对其很不了解。直到前些年,它以燕麦片、西式早餐的形像出现,在引起重视。但莜面的知名度仍是比较低的。
燕麦有啥好处呢?
膳食纤维是精白米面的10倍左右。而且燕麦的膳食纤维同时拥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这些纤维特别适合肥胖者和糖尿病病人。
蛋白质含量达15%,有些品种和肉类接近,而且氨基酸比例构成合理,利用价值比其他谷类高。
脂肪含量略高于其他谷类,但脂肪酸的构成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橄榄油的主要成分)达一半以上,所以燕麦的脂肪不会升高血脂,反而具有降血脂的效果。
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都比一般的谷类更丰富,还含有不少可以帮助人体预防衰老的植物化学物质。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燕麦是特别好的主食选择,过去西北地区流行着一句俗语叫: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黄米糕。莜面就是燕麦粉,意思是吃了莜面走三十里路都不会觉得饿。这对于需要控制含量、增强饱腹感的减肥人士来说绝对是福音哦。
所以也有人说,因为莜面太禁饿了,吃下去消化慢,所以山西人吃饭时喜欢吃醒,可以促进消化。哦,原来爱吃醋是这么来的呀呵呵
左图是拨浪则,也有叫不烂子的,反正都是这个发音,土豆+白面做的,好吃,就是油有点大。
山西最名声在外的面食:刀削面,面真筋道,非常好吃
擦尖:拌的西红柿料,这一碗看着不大,一吃才发现量相当多,努力吃了半天才吃一半。
(我给记成了剔尖,下面有朋友提出来了,应该是擦尖、抿尖、擦蝌蚪,多谢大家)
这小巧玲珑的野鸡,个小色深,很瘦很柴,但香气十足,是天然的鸡肉香气,是多少年没有吃到过的香。
辣子白菜和炒西葫芦
平遥名吃平遥过油肉
有名的平遥熏肉。
酸菜粉条豆腐汤和驴肉汤,里面内容很丰富,有不少菜。
这个忘了叫啥了,是泡在汤里的玉米面饼,淡淡的甜香玉米香,很好吃。
还有种面食叫红面糊糊,一直想吃,结果那几天各家店生意都太好,不是卖完了,就是没时间做,一直没吃上,有点小遗憾。
平遥超市里的白胡萝卜,颜色和土豆一样,在北京没见过。
精工细作
太原晋祠的几个面画。山西这几个地方,虽然名气不小,但都还保留着古朴的风韵,没有被装点打扮得崭新热闹,我很喜欢
平遥古城里到处可见的“泰山石敢当”。相比之下,北京城里的太少太少了。
行走中国
西藏19:拉萨的时尚餐吧
宁夏:天下第一抓:银川老毛手抓
宁夏:沙坡头的治沙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