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子要把好用钱关(观)
(2009-04-11 14:13:21)
标签:
小孩花钱须从严谨防随意教子须知 |
分类: 退休生活与家庭教育 |
俗话说:“三代不出富家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不假,是从无数正反事例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有一定道理。就是说,对出身在贫富不等家庭中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抓好用钱观教育,不把好用钱关,那么,孩子对钱的认识就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在花钱问题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态度。前者生活在富有家庭中,衣食无忧,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屑金钱,任意花费,最终可能挥霍一空,乃至败家。后者生活在拮据的家庭中,日子难以维继,渴望幸福,穷则思变,奋发图强,珍惜金钱,把握消费,最终就有可能改变贫穷,走向富裕。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本来就是一张白纸,“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孩子从他(她)们出生之日起,就在这张纸上开始了自身一辈子的绘画,但在孩提阶段,画什么样的形象,要靠外力的推动,靠父母的塑造、靠老师的雕啄,而不能任其随波逐流,画个什么样就算个什么样。否则,就要酿成大错,造成家长教子的失职。本文提出的“教子要把好用钱关(观)”的议题,理由就在于此,强调的是,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用钱问题,不能太轻率太随意了。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现在孩子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都是独生女子家庭,用钱基本不成问题,满足孩子的用钱要求是应该的,何必去小题大作呢?我则有不同看法,单举几例,便可知其理。有一个男孩(独生),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化,小时候父母并不娇惯他,偶然只给他一二元钱零花,可是,在厂里上班的爷爷,对儿子儿媳的吝啬表现很不满意,错误地认为舍得给钱就是宝贝孩子,对孙子痛爱有加,孙子伸手要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孙子上幼儿园时,就见钱眼开,学会了花钱,十元二十元甚至更多也不在话下,结果,好吃懒做,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会花钱,不满足就懒,懒不到就找,家里找不到就去外面偷,最后一度进工读学校,两度进少教所,成了一块废料。另有一个男孩,跟母随军后,父母视如掌上明珠,对他娇生惯养在部队是出了名的,不重视培养,不注意家教,随意给钱花,随要随给,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对孩子的结识相交和成长动向不关心,随父母回地方后,混在不三不四的人群中,沾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父母不给钱,就发火动怒,甚至动真格,结果抢劫偷窃什么都来,也是两进两出少教所。请你看看,这两个男孩子的变坏是否与大人没有把好用钱关口息息相关?
教子的内容相当广泛,但把好用钱关对家长来说极为重要,千万不可忽视,这不是家长的吝啬和扣门,更不是对孩子的苛刻,而是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和培养。怎样才能把好用钱关?
要教育孩子珍惜父母手中钱。给孩子多讲讲父母手中的钱来之不易,是靠父母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挣来的,而不是任何人恩赐得到的道理。使孩子知晓自己花的钱,饱含着父母的努力与奋斗,有父母的奉献与功劳,不可轻视,懂得珍惜。
要教育孩子懂得花钱靠奋斗。这里不是说要孩子唯钱是从,从小就去挣钱,这是不现实的。而是要向孩子讲清楚,一个人要用钱,不能光靠父母,只能靠自己,靠从小立志,从小奋斗读书,从小有奋斗的目标。只有小时候多读书,读好书,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本领才干,将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事业有成的人,能挣钱的人,小时候能够学会奋斗,长大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要教育孩子养成约花钱的良好习惯。孩子是天真的,一旦手中有了钱,自己就有了支配权,该不该花,该怎样花,缺乏判断力和节制力,往往是有多少花多少,用完为止。因此,除学校组织活动要求孩子带钱以外,平时不要轻易答应和满足孩子随心所欲提出的花钱要求,也不要让小孩经常带钱在身上,到需要用钱时,问明情况以后再适度给钱,由父母掌握孩子用钱。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使用父母给的钱,节约用好每一分钱,不要让孩子私自向人家借钱花,不要和人家攀比,比钱多少,比多阔气,不要爱面子,怕别人笑话自己。小孩子不讲节约,张口要钱,今朝有酒今朝醉,长大以后很难收敛,就麻烦了。
当然,家长对孩子用钱问题会有不同看法,人家自己的钱,孩子怎么花是孩子家长的事,用不着你说三道四,把不把孩子的用钱关,跟孩子的变好变坏也不会像你说得那样悬浮,不过这是我的想法,信不信随便,可以提出指正。
父母为主带教
孙子录取名牌初中学校的三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