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官场称呼现象
(2009-04-14 21:02:02)
标签:
官职称呼规范地位权势身份首长部属相互关系 |
分类: 评述 |
地方的官员称呼,除统一编制的各级国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规范的职务称呼外,其余单位机构设置不受编制限制,不讲级别,没有统一的规范官名,而是以服从部门单位自身建设发展需要,确定内部机构及职务名称,官职称呼各有千秋,比较混乱,想怎么叫就怎么称呼,随意性较大。尽管党和政府经常强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为人民服务……,但对地方官员的称呼,在人们心目中仍然看作是一种权力与身份的范畴,官位是名利双收、竟相追逐的目标,不少人的官位还是在利益驱动下争来的,因此,他们对官位的获得与官职的高低更加看重,甚至视作生命,对自己的称呼也特别在乎,尤其讲究。为此,不管人数多少,不论规模大小,机构名称宁大勿小,故意上靠,越大越好,官职称呼也随之水涨船高,动不动就是经理,部长,董事长、总经理……,他们亲民意识单薄,官架越摆越大,官气越来越浓,官话越讲越大,官场越走越宽。
如今对官员的称呼并非纯之又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其中也夹杂着许多感情和精神的元素,称呼是否妥当,涉及到官员的感受和对员工的好歹,老百姓对官员敬而远之,对他们的称呼也要三思而行,不敢乱来,高叫无错,“冒犯”也行,能高则高,低职高叫者也常见。如称党政副职一律称赵总、钱局、孙处、李科、周书记等,被这样称呼的副职,听了一定会沾沾自喜,感觉良好。老百姓对官员不能官民不分,直呼其名,更不应不分场合,老三老四,指名道姓,否则当官的就会视作不尊,有损体面,有的还认为你在小看他,不把他放在眼里,尽管当面没什么,心里却不高兴,办起事来就不痛快不顺心了。少数官员很讲究维护自己的尊严,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但不注意尊重群众,反而计较别人对他的称呼,一旦称呼不当,就认为你没有教养。所以,在单位里,员工对当官的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非常尊重。只有那些对领导有意见,关系紧张,或表现不佳的人,才敢随心所欲,直呼官员姓名。
总之,称呼地方官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程度以及社会的要求不同,政府官员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养,使用官职称呼,与厂矿企业员工相比,严格得多,规范得多,和谐得多。不管那个单位,有单位存在,就有组织存在,有组织存在,就要有组织纪律,称呼所代表的领导关系,是单位和组织建设的需要,使用规范的称呼还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