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泳装为什么叫比基尼(图)

标签:
比基尼爱慕内衣原子弹张荣明品牌中国王永 |
分类: 品牌观察 |
三点式泳装为什么叫比基尼
周五上午,我来到位于北京望京科技园区的爱慕大厦参观,我的好朋友、北京市青联委员张荣明正是爱慕集团的董事长,他是从一个学金属专业的硕士走进女性内衣这个行业来的。下车之后,工作人员早就在大堂等候了。
我们首先参观了杜钰洲的艺术展,杜钰洲先生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艺术展展示了他的绘画摄影作品。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爱慕时尚空间”,这里展示了内衣发展的历史和爱慕15年的发展进程。
进入“爱慕时尚空间”,就进入了“七维”立体文化世界。“立体”的感觉最先体现在整体格局设计的不规则感。有序的“不规则”空间,从视觉上诠释了人们心目中对时尚的理解。
在时尚的大氛围中,人们很快融进了爱慕时尚空间的“七重世界”,包括内衣文化空间、爱慕历史空间、品牌创意空间、设计师空间、流行趋势空间、体验空间、时尚记忆空间。近七百平米的“爱慕时尚空间”完全将创意灵感融入三维视频、实物、文字图纹和创意作品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时尚文化创意空间中,灯光处理和7个小空间色彩结构相得益彰,体现出大色彩文化的“语言感”。
内衣时尚、内衣文化、内衣历史、内衣与生活、丰富的内衣知识和其他时尚领域中汲取的创意灵感通过“七维”空间诠释,强化着更多人对时尚文化“动脑”的乐趣。因此,“爱慕时尚空间”就是一位执著的“文化先行者”对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的探索成果,这一次文化里程,超越了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平行的国际时尚概念,而是启发了人们的“多面立体”思维,“多面立体”散射出的创意灵感,才能达到“无限”的意境。
临走的时候,陪同参观的朋友要我写句话,我琢磨了一下,写下了“品牌中国,爱慕无限”。
值得一提的是,在“爱慕时尚空间”,我还了解到了比基尼的来历!原来“比基尼”原来是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里一座小小的环礁的名字。1946年6月30日,这里爆炸了和平时期的第一颗原子弹。7月18日,法国设计师Louis Reard推出了一款由3块布和4条带子组成的泳装,并起名“比基尼”,从此,“比基尼”开始名扬天下。
文后有一篇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文章,更加详细地阐述了“比基尼”的来龙去脉,相信对大家进一步了解“比基尼”会有所帮助。
爱慕的会所也非常有文化底蕴,含蓄深邃,一如中餐时在桌旁基本上只听不说的爱慕掌门人——钢铁硕士张荣明。
如果有时间,建议你去爱慕看看吧,看看画展,喝杯咖啡,品味“爱慕时尚空间”,还建议你买点你心仪的内衣,可以为你的爱人,也可以为你自己。
【博主最新推荐】
如果比基尼不是小到能穿过一枚戒指,它就不叫比基尼。
比基尼的发明者是法国设计师Louis Reard。但严格来说,他只能算是现代比基尼的发明者,因为比基尼的图案早已见于公元前1600年的壁画。不过,自从有了比基尼,世界从此变得有那么一些不一样了。
比基尼的由来:一场核试验
1946年,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有一座小小的环礁名叫“比基尼”。
那是6月30日,一朵冲天的磨菇云升起,顷刻间海水成柱,冲向高空1000多米———那是和平时期的第一颗原子弹。如果没有18天后法国设计师Louis Reard的惊人之举,“比基尼”在英语里的意思,大约也只取原子弹爆炸“轰动效应”的字面意义。
但是汽车技师Louis Reard自从继承了老妈的内衣店后,便时不时想炮制些轰动市场的产品。于是,7月18日,另一枚“原子弹”在巴黎爆炸了——他推出了一款由3块布和4条带子组成的泳装,并且毅然使用当时报纸的头条标题“比基尼”来命名!像是预言自己的作品肯定会占据大篇幅报纸版面似的,LouisReard的比基尼还特别选用印有报纸新闻的面料缝制。
这种至今仍是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当时仅用了不足75厘米布料,揉成一团可装入一只火柴盒中。而当时“比基尼之父”可没有今天这么风光,四处被模特投以白眼后,他只能花钱雇了位脱衣舞女米查尔·伯娜蒂妮。伯娜蒂妮小姐虽然职业素养不错,然而在巴黎一家游泳池边,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穿上比基尼,并任云集而来的记者拍照时,照样还是有点战战兢兢。现场更是一片混乱,尖叫声此起彼伏,有人因受不了刺激,当场晕了过去。
不过事实证明,她的努力是有收获的。据说这名籍籍无名的舞女在之后一生中,被5万名男人求过婚!
比基尼诞生后:爱游泳的妇人有福了
之所以美国与法国都要大张旗鼓地为比基尼庆生,那是因为这种衣不蔽体的泳装非但解放了游泳池与海滩边的女性,也使裸露成为日渐被世界所接受的趋势。正如牛仔裤当年被视作新一代人类的基本符号,比基尼的诞生也改变了世界的大众文化。
翻开女性泳装的发展史,20世纪以前的泳装虽不断有变革,终究以遮盖全身的皮质面料为主——想想看,早生几百年的女人就只能穿着皮衣下水游泳。更惨的是,她们还要在泳装下穿一种有袖子和护腿的连体编织服,头上要戴泳帽,脚上还要穿类似芭蕾舞鞋的系带拖鞋!
1907年,一名澳大利亚女游泳选手只因穿了一件连体泳装便遭到逮捕!而1946年比基尼诞生后,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连爱领风气之先的好莱坞都对此大皱眉头。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禁止本国出现比基尼式服装;法国比阿里茨市市长则规定禁止穿比基尼的人出现在当地海滩上。
关键时刻,终究还是梦露拯救了比基尼。在她扶摇上位的过程中,比基尼开始渐渐被美国人所接受。以至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海滩已成为人人钟情和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海滩阳光,还有随处可见的比基尼。而直到此时,比基尼的诞生地欧洲才迎头赶上,碧姬·巴铎的《穿比基尼的姑娘》在法国上映,比基尼终于也成为了时髦的装束。到1969年,美国《生活》杂志已经出专题介绍比基尼泳装,此时比基尼的负面形象已经消失。而据最新统计,英国女性每年在比基尼泳装上的消费大约是4500万英镑,法国的比基尼泳装销量大约占了女性泳装市场的一半。
随着比基尼最终不可抑制地一红到底,这场自由与道德之间长达几百年的斗争终以自由获胜而告终。而比基尼所代表的活力和自然纯情的美,正越来越为人们接受。
60年过去了,对我们这些平凡的城市男女来说,比基尼就是一件普通的泳装。如果你去海边度假却不带至少一套比基尼,对不起,你真的“巴”了!
60年里最令人尖叫的比基尼
小小几寸布料,确实并没有多大改善空间。然而这60年来设计师们殚精竭虑,力求在材质上搞出点新花样,于是就有了这些令人尖叫的另类比基尼。
最昂贵的比基尼
趁着为比基尼庆生的风潮,今年2月,纽约珠宝设计师苏茜·罗森推出一款价值达3700万美元的钻石比基尼,号称是史上最贵的比基尼!这件今日仍觉得“太开放”的比基尼镶有一颗重达51克拉的全美梨形钻石,其它30克拉、15克拉与8克拉钻石若干,全部镶嵌的钻石超过150克拉!
充气比基尼
1992年,Cole公司根据“丰胸将回归”的流行预言,开发出了可充气的比基尼(TopSecret),这是一种胸罩内藏有微小充气塞、可使妇女们穿上泳衣也能修整身形的比基尼。那是全世界“排条女生”的福音。
蔬菜比基尼
2002年,英国性感小明星Traci Bingham身着一款用卷心菜制成的比基尼为善待动物组织PETA拍摄公益广告。据该组织发言人表示,他们希望“运用这一诱人形象,打动那些狂爱肉食的人。”
无肩带比基尼
穿上比基尼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如果不是大喇喇地解开上衣,必然身体上会留下泳装带子的痕迹。现在,想穿比基尼又有些保守的女性可以没有烦恼了——英国一名来自曼彻斯特的女教师设计出了一种无肩带比基尼,泳装上衣就像内衣店里售卖的粘贴式文胸一样,靠胶粘剂固定。只不过这种比基尼虽然号称十分牢固,但穿着者恐怕没有什么勇气下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