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通庆里、玉皇阁、坦克和迫击炮

标签:
天津通庆里玉皇阁坦克迫击炮古文化街旅游潘潘猫乐生活 |
分类: 行走江湖 |
通庆里的传说:
天津古文化街北头,玉皇阁西侧,有条东西向胡同名叫通庆里。胡同两侧的房屋始建于民国初年。青砖灰瓦,木廊漆柱,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院。胡同两头各有过街三层小楼,给胡同增添了几分幽深。十个独立的院落,各有各的清雅、幽静与古朴。穿行这条胡同的人们不禁要遐想它的过去、它的故事。近百年的建筑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和一段说来很有趣的传说。
民国初年,粮店街银号大佬吴老东家,用银子买下了通庆里前身的一片平房,将陋房简室拆平后建起了这条日后生出很多佳话与趣事的胡同。
天津卫有一卞姓大户人家,原籍河间县人氏。卞老爷年轻时饱读诗书,但屡考不中,后弃文从商,不长的光景便创下一个好大的家业。卞家在天津、北京、济南开着多家铺面,西关街两家织带厂也在卞家名下。卞老爷年事已高,便由大少爷掌管买卖与家事。大少爷是个为人仗义,乐善好施的人。
一日,卞大官人陪夫人去娘娘宫上香,在宫门口遇到一位熟人,在闲聊中得知通庆里主家要将房产异主他人。问其缘由,知是吴家后人耍钱、不务正业以至家财败落。那时天津卫贫者居多,谁人买的起一个通庆里。近天命之年的卞大官人此时正在旺运,通过“跑合”的接洽,此事一拍即合,写了契约。从此通庆里不再姓吴,而由卞家所有。
卞家买下了通庆里,让管家找来了张根祥手下的瓦木班子,将通庆里整修一新。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整个通庆里旧貌换新颜,大官人心里好生高兴。通庆里张灯结彩,如年如节。傍晚时分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三公子前来道喜。突然看过街楼下檐的金漆大字“天降财神”,并指点给大官人看,四个金漆大字把大官人看的目瞪口呆。卞大官人好不纳闷,整条胡同不知看了几遍也不曾见过这金漆大字,怎么十五这天就冒出个“天降财神”呢?这一定是张根祥修房时添上的。他与我有交情,又懂风水,这是盼咱卞家人财两旺。于是,让管家给张根祥多送工钱。张根祥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并说没刻“天降财神”几个大字。
卞大官人和众人站在胡同中间冲着四个金漆大字正在发愣,一位身穿袈裟的大和尚向胡同里走来,大和尚走近冲几个人双手合实:“这里可是卞家宅院?”大官人惊异的答道:“正是正是。”大和尚说道:“前日贫僧偶得一梦,梦见一金身罗汉手托元宝降临在通庆里,元宝带笔写下四个金字‘天降财神’,今日贫僧前来应验梦中之事,果见大字通金,这是卞家修来的福报。”
这等奇事一传十,十传百,把个天津卫传的是沸沸扬扬。不知从何时而起,通庆里周边的人家兴起了一个“粘财神”的说道。无论谁家、谁人在大悲禅院或是估衣街的瓷器店铺,请了财神都要用红布裹了抱到通庆里走上一圈,还要在“天降财神”下站一站,供在家里才有灵气。这种说法在通庆里一带盛行了很多年。
文化街里面有条小巷,不注意就会忽略的小巷-通庆里。巷内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结合了中式徽派建筑和西式建筑的特点。听路过的导游说,早年间这里的居民买东西都不用下楼,直接用篮子拴着绳子顺着院墙顺下来。
据说,据说啊!重建通庆里的时候从井里挖出很多的金条。
通庆里的茶社
原本的玉皇阁的原建筑群落十分庞大,由旗杆、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以及三清殿组成。其中清虚阁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玉皇阁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仅存的清虚阁是玉皇阁建筑群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明代建筑。只是至今仍然沿用着玉皇阁的名称。
据史料记载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时至今日,在它的梁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一条条的“千秋带”,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历朝为它修缮的年代。
在古文化街牌楼对过看到的坦克和迫击炮,
在天津:
品:
天津也有个外滩&吃到嘴里会流泪的虾(如何做滨海快轨、茂盛酒家北塘海鲜)
走在天津的大路上—长长的河北路(附虾酱鸡和烤海鲜的具体地址)
吃在天津-小吃篇(锅巴菜、虾酱鸡、大螃蟹、南大熏豆腐)
淘:
在天津逛街淘宝买洋货(一)
乐: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