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英雄母亲助儿绝地重生
二月,罗尚派兵攻袭李特大营,各土堡应声而动,李特慌忙集结队伍迎战,混杀两日李特大败,收拾余部匆忙撤离,罗尚并未追击,李特稍稍安定心神,想趁罗尚初胜懈怠攻其不备,便调转马头追袭罗尚,不想又被罗尚打败,可怜李特、李远、李辅皆被砍下头颅送往洛阳并悬城墙之墙上,尸体则惨遭焚毁。
遭此重创李荡、李雄等撤军退保赤祖,人心大为震恐,当地原本依附于李特的蜀人纷纷叛变,德阳也被孙阜攻陷。
一时间,兵败如山倒!
四弟李流继承李特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之职自守东营,李荡、李雄护守北营。
三月,罗尚遣督护何冲、常深进攻李流,涪陵人药绅也组织力量配合罗尚的行动,李流、李骧抵御药绅,何冲趁机攻打北营,情势危急,船破偏遇打头风,原本依附于李氏兄弟的氐人符成、隗(wei)伯看到李氏兄弟难逃此劫,便在北营叛乱响应何冲。
危急时刻,人马中杀出一人,众人看得清楚,正是李特的夫人李荡的母亲罗氏,士兵们震惊并倍受鼓舞,在保护自己的儿女安危的时候女人会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罗氏将这一点证明的淋漓尽致!
隗伯拍马迎战罗氏,罗氏身着甲袍毫不畏惧,几个回合下来,隗伯刺伤罗氏眼睛,鲜血直流,罗氏抱定誓死的决心愈战愈勇。在罗氏的感召下这批即将溃散的士兵士气大为提振,李流等人相续大败常深、药绅之后也赶回来支援,何冲等人招架不住,很快吃败,符成、隗伯带领部下突围投奔罗尚,李流趁机乘机直扑成都想一举拿下罗尚,但罗尚固守不出,可惜的是在追击的过程中李荡中矛身亡,起义军再失一员大将。
这时,朝廷委派、宗岱统领的援军主力部队很快抵达,然而起义军虽然在近几次的关键战役中几经苦战最终取得胜利,但是损失异常惨重,士气军威严重受挫,而李特、李荡的相继身亡和当地蜀人的纷纷叛离倒戈更是让起义军雪上加霜。
就接下来如何应对众人惶恐不安,李含劝说李流不如投降保命,李流竟然同意。与众人商议,李骧、李雄坚决反对,李流仍不停劝谏。等到五月份,李流派他的儿子李世和李含的儿子李胡到孙阜的军中作人质以表臣服的诚意,此举差不多是要使起义军的辛苦付诸东流,时任梓潼太守的李离听闻这一消息,急忙骑马回来劝阻,但是迟了一步。
李离跟李雄商议只有拼死与孙阜一搏才有可能晚回颓势,可又担心李流和李含两位老人不听劝说,便果断用武力将二人软禁,随即聚集流民开始做动员工作:我们与蜀地的恩怨由来已久,现在一旦束手就擒,蜀人势必痛报前仇,到那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等将不能得以善终,眼下,要想活命,只能同心协力袭击孙阜,杀死他夺取富贵!
流民纷纷响应,李离、李雄二人虽领兵直扑孙阜大营,庆幸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放手一搏最终取得胜利,恰在此时,很快便抵达的宗岱也死在了支援的途中,而所帅队伍也旋即撤退。起义军终于度过自起事以来最危难的一劫!
经此一战,李流深为惭愧,自觉才能不及李雄,便将军中事务悉数交由李雄处理。
随后李雄攻取郫(pi)城,七月、李流也进驻郫城,然而,截至此时,此地叛乱和无休止的战争已经持续两年有余,当地蜀人纷纷在险要地段筑造土堡防御不测,而大部分百姓则向南进入宁州活往东逃往荆州,城乡住户基本奔逃一空,李流军马饥饿疲惫交困却又找不到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
庆幸的是涪陵地区还有一千余户人家,这些人依附于青城山隐士范长生,范长生的出现是起义军的一个重大转折。
范长生此时已是95岁高龄,他是何许人也?
他生于汉献帝二十三年,在邓芝平定涪陵郡叛乱后,将涪陵五千余户强行赶往成都,范长生一家便在其中,当时张道陵创办“天师道”蜀地饱受生活苦难的人多相皈依,以求得精神寄托,范长生加入后,依其博学多才备受拥戴,被拥戴为成都一带的天师道首领,在此地名望很大。
此前,平西参军涪陵人许舆深知范长生在此地的影响力,曾经想罗尚提议自己去做汶上太守,并拉拢范长生一起讨伐李流,罗尚不但应。
许舆甚为失望,愤怒之下开城率兵向李流投降,李流遂任命许舆为安西将军并由他去说服范长生出钱、出粮支援李流,范长生应允,李流的部众由此重新焕发出生机!
得范长生者长生,失范长生者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