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碧海湾公园闲逛联想内容

标签:
深圳生活感悟联想文章舍得异同道理解析实证大格局如何炼成网文摘聪明智慧分别思维修炼武当老人见证摄影照片 |
分类: 感悟命运 |

忙里偷闲深圳碧海湾公园逛逛,拍得不少照片。

本来看看公园里形态各异的人们也很惬意;
听到:不指望大富大贵,期望孩子平平安安。

感触太深:相对大富大贵,平平安安更难啊!
因为大富大贵仅需本事,平平安安须要智慧啊。

《道德经》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句很关键,是所以“为道”证明,事:本事。

推荐网文: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了。
取舍有讲究:“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鱼和熊掌,往往是不可兼得的,
因而在取与舍之间,总是那么让人难以抉择。
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修养。
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只有先取,才能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
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人生之初时,只知取。
除了取得生命,还要取得食物,以求生长;取得知识,增长才干。
长大之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

人生之路漫长,有坦途,也有崎岖之处和险滩,
彷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此时则更要懂得舍,
此时如果不懂得舍“物”,那只有舍“命”了。

人当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
而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
这样生命才会在“顺当”——平平安安度过。

再推荐网文:智慧必要格局,大格局是如何炼成的?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
何为格局?常言道: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对个人来说,如果事业是饼,格局就是烙饼的锅。

1、境界的高度——人的境界有高低
有的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他们只为自己活着,谋的是一己之私,这种人局限于“自我”的羁绊;
有的人,世界就是“圈子”,“圈子”就是世界,他们只为小团体活着,谋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人跳不出“小我”的束缚;
有的人,世界就是他人,他人就是世界,他们为众人而活着,满怀济世为民之志,谋的是大众的利益,这种人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可见,格局的核心是“为了谁”,大格局必有大觉悟。

2、胸怀的广度——胸怀的大小可以“量化”
有的人是“坑量”,他们的心胸像水坑一样小,逢水则盈,遇旱则干,心里装不下别人,或者自我封闭,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容不下不同意见,或者患得患失,睚眦必报,让别人过得不痛快,自己也活得很辛苦;
有的人是“湖量”,他们的心胸虽有一定容量,但局限于某时某地、某人某事,只是有选择地部分开放,盛不下社会的风风雨雨和人生的潮起潮落,做不到宠辱不惊、从容淡定;
有的人是“海量”,他们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广阔,有兼容并蓄之德、吞天吐地之量,善于汇众人之智、集各方之力,能忍世人难忍之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顺境时不张狂,逆境时不失落。
可见,格局的尺度是“装多少”,大格局必有大度量。

3、眼界的宽度——眼界取决于角度
有的人用“直角”,看到的是世界的一个扇面,或者事物的一个侧面;
有的人用“广角”,看到的虽非全部,但也精彩;
有的人用“全角”,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晓古今,视野宏阔,看到的是完整的世界。
可见,格局的前提是“看多宽”,大格局必有大视野。

4、思想的深度——思想层次决定思维质量
有的人,思想浮于“表层”,他们知识贫乏、理论浅薄、思维能力欠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有的人,思想触及“浅层”,他们不乏小聪明、小智慧,但思想深度不够,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常常自满自足、浅尝辄止;
有的人,思想抵达“通透层”,他们具有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够抓住事物的要害、把握事物的规律,在充满多变性、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准方位、辨明是非、正确决断。
可见,格局的本质是“想多深”,大格局必有大智慧。

5、执行的力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境界再高,胸怀再广,眼界再宽,思想再深,最终还得靠执行。
有的人,只会“纸上谈兵”,他们夸夸其谈,停留于空想和空谈,到头来总是“空对空”;
有的人,习惯于“花拳绣腿”,他们流于形式、得过且过,满足于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工作不深入、落实不到位;
有的人,能够“知行合一”,他们务实肯干,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超常的执行力,善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将思想化为行动,既能察实情、出实招,又会办实事、求实效。
可见,格局的归宿是“干多好”,大格局必有“大手笔”。

最后推荐阅读网络文章: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
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他们做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
而智者绝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
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表现闪光一面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
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
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
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之境界,
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
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
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眼耳,所谓耳聪目明;智慧靠心灵,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思维实践中国叫“修炼”。

前一篇:真武山道观中秋夜实在难忘记
后一篇:武当文化罗浮山周边已经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