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青少年交网友的思索

(2012-03-27 16:52:25)
标签:

教育孩子

培养孩子

培养人才

育儿成才

早期教育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对青少年交网友的思索

中耀

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幸福快乐,朋友会与你分享;遇到困难挫折,朋友会帮你分忧解愁,还会给你支持,促使你振作进取。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朋友的友谊”。

交友有一种特殊的“共生效应”,即朋友之间的互相感染,仿效,会在朋友之间产生互进或互退的效应。

魏晋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臭也。”

马克思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就不可能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汉末时期,以孔融为首的“竹林七贤”(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南朝齐永明年间以萧子良为首的“竟陵八友”……(他们不仅是相互友善的朋友,而且在文学活动中互想学习,从而取得较高成就)。

美国纽约布朗斯克中学曾培养出很多取得成就的杰出人材,在一个班同学的谢尔登·格拉西奥和史蒂文森·温伯格于1979年双双获得诺贝尔奖金。温伯格深有感触的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有点取决于你和谁同学。”相反,一个不错的人,如果结交了“狐朋狗友”,则可能被影响“下水”,成为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或违法乱纪的坏孩子……确实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相互影响。

由此可见,青少年的交友是应审慎的。

然而,想交到德才兼备的好友又并非苛意追求,多半是在一定环境和机遇下,通过相互交往,感觉志趣相投,又有共同语言而逐渐形成友谊的。一般如俗语所说:“鲶鱼找鲶鱼,嘎鱼找嘎鱼”,这就要求青少年先修善其身,然后再择善而交。

而现在流行的“网络交友”,原则上是不可取的。一则是彼此并不深入了解;二则网友过多则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有些青少年交网友是想以此来摆脱精神上的空虚,是想填补自己的寂寞精神生活,有的则是出于“好奇”。“网络交友”作为一种新的交友方式,很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引发其较多的兴奋与幻想,使得孩子根本无心刻苦学习,甚至整天的沉湎于“网络交友”的虚拟世界里……其实说穿了,主要还是青少年自己缺乏理想和对有益事物的追求。

事实上,远方的异地朋友和你身边的同学,绝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三步之内必有芳草”何必求友到天涯呢?

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网络交友提供了一切可能,也提供了一切问题的可能!”从现实来看,网络交友的弊端有三:

  一是网络上的谎言多。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资料可以乱填,这就让很多人钻了这个空子,有些骗子就会利用谎言在网上寻找并无防备之心的人坑蒙拐骗!

  二是网络上的骗子多。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骗子行骗更难让人识别。别有用心者就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财骗色,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三是网络上的低级趣味多。网络是一个缺少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的虚拟世界,因此,许多人在交友聊天时多以两性和低级趣味为话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些青少年迷恋网上交友而不能自拔,用网络聊天来代替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病态的“网瘾”,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时光对于所有的人都十分珍贵,我们应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务求学业有成,万万不可在这种无聊的网上交友中浪费生命。

 走好人生的道路

四种马、四种人、四种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