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需用“实干家”
(2011-12-20 15:13:26)
标签:
机关领导深入调研农村基层了解情况杂谈 |
分类: 世象杂谈 |
农村干部需用“实干家”
李晓东
最近,随领导下乡调研,亲眼目睹了两件实事,心有触动。
实事一:一位省领导深入农村了解基层情况,他在事先没有通知,基层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曾三次到某一乡调研。巧的是,这位省领导三次没能在这个乡机关里见到乡党委书记和乡长的面,而是三次都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工地上或蔬菜保护地现场上看到该乡的领导正在亲自带头干活呢……
实事二:水灾之后,市领导深入到受灾乡镇调研受灾、赈灾以及灾后的生产自救情况。所到之处发现:许多乡镇领导被灾情吓昏了头脑,面对着到处的残垣破壁和大片的“水毁沙压”田,已经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只等着上级救济。
这期间,一位市领导来到某村,看到成栋连片的大棚全部被毁,半尺厚的淤泥把棚内的蔬菜全部挡了严实,农民形象的说:“一个大棚捞不出一片菜叶,倒是能捞出十多斤鱼。”即使在如此的困境下,该村干部一面组织村民在庭院育苗,一面组织村民清除大棚内的淤泥,努力尽快恢复大棚。待大棚修复好,庭院的秧苗就可以移栽了,很明显他们提前抢了一个获取效益的时间差。此外,该村干部不等不靠,还组织村民养猪、养鸡,发展多种经营,以实现农业丢了副业补……
这种真抓实干的作风,正是广大农民所需要的。乡村两级领导每天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实事,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党同群众的关系,来不得半点虚假。群众讨厌“假大空”的领导,也不喜欢那种执意搞“政绩工程”的领导。
这不由让我想起“文革”之前,我们党曾反复强调的:“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与群众‘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定要与群众心贴心,一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觉得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倡导乡村两级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争当农民欢迎的“实干家”。
这种“实干家”,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实干家”。他们不仅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能依托当地的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领导农民脱贫致富。能做到: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他们应是农民的“主心骨”。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好身边的每一位农民,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拓宽致富门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凝聚和团结广大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他们应是群众的“服务员”。能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实际困难,让群众真正得到长期的实惠。
为了培养和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的乡村两级领导还要进一步提倡“三实”工作精神(即讲实话、办实事、创实效)。在广大农村,只有这样的“实干家”多了,才能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