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

标签:
考聘经验面试技巧教育孩子工作经验为人处事机关工作仕途杂谈教育 |
分类: 散文随笔 |
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
“愿意到机关工作吗?”
“愿意!”
“那好,请你下周一到人事局……”
原来,这位评委是人事局的领导,他受外贸部门的委托,正在物色外语专业人才。正好遇上小王这样合适的人选。
对人事部门来说,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对小王来说,更是学以致用,求之不得。进外贸部门当干部,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这对小王来说是比播音员更理想的工作,也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这么简单地实现了。
这里,我们稍加分析一下,小王之所以如此巧合地遇上这么好的机遇,无非是她不失一切机会勇于表现自己才得到的。如果她循规蹈矩,按照考试规定,仅仅把一篇播音稿子读完,便静候播音员的录取,恐怕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更不用谈到外贸部门工作了。
还有一名竞聘记者的小李,他的笔试成绩很高,考了第2名。总共要录取3名,多数人认为他被录取已板上钉钉。可到面试时,他却一脸的萎缩相,连说话的声音都显得嗫嚅。当按照试卷的要求由他选择采访对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时,他又懦怯、含糊其辞、不知所措地敷衍了几句,而且声音小得只能让自己听见。可想而知,小李的面试成绩不理想。最后,竟被第四名取而代之。按理说,小李的笔试成绩那么好,不是没有才能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受现场环境的影响,不敢或没有勇气表现自己的才华。他害怕那些考官、评委紧盯着自己的十几双眼睛,还有那种令人紧张的严肃氛围……
这使我想起前不久报刊上登载的一个故事,我国一位经济学专家,说他刚到美国时常去大学听讲座,他发现,每次开讲前,周围的同学总是将一张用浓重色彩写着自己名字的硬纸卡片,立在自己的桌前。对此,他不解其意,便问人家,告之曰:“来这里讲座的都是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大腕’,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他可以直接看纸卡提问你,如果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非常精彩,很有可能会给‘大腕’留下好印象,没准儿会给你带来很多发展的机会。”后来,他果然看到周围的几位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最终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
这位经济专家认为,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下,机会一般不会去主动找每个人,只有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只有抓住机遇,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注意你,才会脱颖而出。
国外这样,国内亦如此。在求学的路上,在求职的门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名师的指点和伯乐的赏识。但是,无论评委、专家,还是用人单位都希望优中选优,选用更优秀的人才。你若想得到别人的垂青,必须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机遇。
欢迎浏览我的其它博文:
-
初
识 李 晓 东 记 -
晓东今天归来
-
越南海防市印象 - 海上桂林"
下龙湾 " 散文<隔江看朝鲜>
- 婚礼的变迁
- 云雾山中游泰山 2
- 云雾山中游泰山 1
- 鞍山行
- 想起樱桃熟了的时候
- 想起奶奶腌的咸菜
- 诚实的惩罚
- 田景荣尝试纸屑粘贴画
- 我是“乱炖”菜肴的发明人
- 从学骑车想到的……
- “撴的鱼”
- 我的父亲母亲
- 当年的自行车
- 由自学理发想到的……
- 炕席的变迁
- 奶奶的小屋
- 【散文】黄土
- 广州白云机场印象
- 冬天里的春天记忆
- 旅途趣事---“榴莲”广州白云机场
- “短尺”的内疚
- 回味“年味”
- 卖糠记
- 拆
迁 - 鱼
趣 - 让微笑走近你我
(空姐美图) - 崂山缆车
- 苦涩的中学时代
- 二姐和小六姑
- 奶奶的故事
- 割不完的“门帘子”
- 一碗疙瘩汤的故事
- 外地人看天津
- 父亲晚年的读写生活
- 老家的大饼
- 父
亲 (二) - 父
亲 (一) - 知
青 趣 事 - 不怕鬼的故事
- 父
亲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