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成药问题的几点建议

标签:
中成药建议医药事业改革中成药看病吃药就医难 |
分类: 父亲的随笔 |
关于对中成药问题的几点建议
中耀
我国的中成药一直以副作用小、服用安全,价格低廉,疗效明显,特别适合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而深受广大消费者信赖和欢迎。但是,多年以来中成药事业发展一直缓慢。除了传统药典方的蜜丸、水丸、药酒之外,仅有少量的片剂和口服液。这不仅严重限制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国民治病强身,更不利于中医药事业与国际的接轨……
如果我们把中成药的事业抓好了,既能使患者花小钱治大病,增强身体素质,又能减少西药的副作用,还能出口创汇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不能不说这是国计民生中的一件大事。
如今,国家决定加大医疗制度改革力度,增加对医药事业的投资,这是对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吃药贵的关心,是十分正确的。那么,是否也可以对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进行适当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呢?这里愿意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医药专家对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失眠、风湿症、老慢支……进行课题攻关,研制出更有效且廉价的中成药。批量生产并以合理价格出售,这对于解决低收入群体看病难、药价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药的制药与西药不同,单方(黄芪片、刺五加片、何首乌片……)复方(多味药)轧成粉,制成水丸、片剂即可,工艺并不复杂。古今的药典方、民间验方、秘方、成方……很多,都可以采用生产中成药(不像西药生产过程那样复杂,需要反复提取药剂成分化验、临床试验……)。只要我们有关部门解放思想,允许医药专家借鉴古今的药典方、民间验方、秘方、成方……用中医办法制成水丸、片剂型的中成药,很快就可以生产出品种繁多的中成药(现在的中成药种类不多、剂型太少)不能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三、适当放开对中成药制药的限制,允许有条件的市、县成立中成药制药厂(能否由省级政府或省级“中成药制药审批委员会”审批)这样,生产中成药的厂家多了,中成药的品种和剂型多了,群众选药的范围广了,药价自然会大幅度下降,对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会有积极意义。
四、现在有些药品的包装过度。且不说那些价格昂贵的中成药包装豪华,即使许多普通中成药也多用胶囊、铝板、塑封……一个大药盒,仅装一两张铝板,药不多,包装成本却很贵。
普通中成药的水丸、片剂只用塑料袋、塑料瓶包装就可以了。过度包装不仅增加成本,而且浪费资源,特别是垃圾多,会造成环境污染。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不可放任。
五、中成药的剂型可以多采用水丸、片剂,逐渐减少或取消传统不方便服用的大蜜丸(包装也浪费)。
六、医药经营单位通过电视台、电台广告售药存在一定问题。1、虚假不实宣传,夸大用药效果。特别是雇佣“药托”反馈虚假的药物疗效,赠送“药托”礼品,旅游、抽奖……误导患者购药。这种虚假广告应坚决取剔;2、药品宣传的广告费用摊给消费者不合适。
七、进口西药药价昂贵,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除特殊药品外,有关部门应限制进口价昂贵的西药。
八、中药中的假药、过期变质药不少,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管。
九、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一些治疗常见病的通俗医药书籍,介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并附加一些验方、偏方……或者单独编辑出版《验方选集》,在书店和药店同时出售,这会对患者大有好处。
十、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农民种植中草药,或者采取药厂加农户的形式生产中成药。这样可以使中成药的生产成本降得更低,广大消费者受益更大,出口创汇更具竞争力……
请您选择浏览我的博文,恳请点评!!!
■慧儿金轶东
■一对孪生小画家
■三岁识字三千的黄军泽
■苏州“三好学生”——朱骁洵
■张驰是剑桥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
■l带给我们的启示
■她送儿子上耶鲁大学
■孔子告诉我们些什么?
■伟人成才的奥秘
■我爸爸妈妈说……
■少年大学生——施展
■学与不学大不相同
■台球“神童”带给我们的启示
■家长不宜炫耀“孩子好”
■教孩子知法懂法守法
■女儿与动画片
■教子勿强制
■培养孩子与“吃苦”
■孩子有知心话愿意对谁讲?
■孩子聪明的关键是教育
■读书与“数字三”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中小学生午睡好
■写给同龄人
■从学骑车想到的
■成材需读书
■帮助孩子调好人生基色
■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潜能开发
■“少年文学家”杜影
■“无师自通”的小诗人—田晓菲
■连续跳级的孙沁莹
■白居易所受的早期教育
■给各位博友的信
■13岁考上“国防科大”的那威
■ 什么最重要?
■帮孩子提高eq能力
■谈孩子学习的“最佳期”
■什么是早期教育
■知识分子家庭的早慧儿—吴燕
■欧阳修学写短文
■刘亦婷为什么能到“哈佛”读书?
■六岁学高中功课的刘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