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的“大师”地位是如何奠定的?

(2008-09-15 01:03:17)
标签:

杂谈

   余秋雨的“大师”地位是如何奠定的?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大师”。据有关资料的诠释,“大师”即在梵文里写作 Sastr,即大师范、大导师之意。比如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但以后,“大师”只专用于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而作为文化领域方面的大师,也应该是在这一领域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领袖人物,而非自封,更不是迎合、调侃和做秀。

  由网络到纸媒,正在沸沸扬扬热议余秋雨算不算“大师”这一话题,争论的焦点显然是由于余秋雨的大师工作室轰轰烈烈地成立了。
  有的看不惯这种轰轰烈烈,皆因为真正的大师应该特立独行的,所以说:余秋雨,你怎么可以王婆卖瓜地自封“大师”呢?
  余秋雨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倒显的很平静,说: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这样看来,网友们太较真了。“大师”,原本是十分神圣的一顶桂冠,在这样一个金钱量化的时代早已经贬值了。余秋雨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师”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毕竟大家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许多这样那样的“大师”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今天已经是缺少市场意识的表现了。
  大家认同的一些大师,诸如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级人物李白、杜甫、曹雪芹,现代文学大师级人物至少有鲁迅等。与死去的大师比,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润的余秋雨,是不是就是铁板上的钉钉,公认的大师无疑了?
  如果,从时间这个维度上衡量,活着的所有当代作家,都很难称得上大师,因为缺少历史和时间的检验,不同的读者的检验。
 
  在当代作家里,有人就问了,还有谁能算大师呢?
  用余秋雨他们的眼光,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自然少不了一提。其实,在后来的新时期,王蒙的小说中意识流的探索,有了标本意义。但能否经过时间的淘洗,似乎还是一个疑问。新时期文学总体上就有局限性。

  那么,莫言、余华、张平、苏童、铁凝、王安忆,等等,乃至更年轻的作家们呢?  
 
  余秋雨,与已经作古的大师级人物就不需要比较了,与活着的同代作家比,应该有自己的优势,就可以算“大师”了吧?
  其实,许多读者对余秋雨谈不上喜欢,但有时确实很烦。他的书,一本接一本地出下去,而且版税都不低(盗版也不少)。我们也不能不否认他有大量的读者,事实上也否认不了。余秋雨的大师工作室,不仅招揽来无数粉丝的注目,而且所在城市的政府部门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据说前期扶持不少于几百万。如果,依此为据,余秋雨就是当今活着的文化大师了,这话有些言之过早了。尤其,他经常在电视上频频亮相,还屡屡发表一些前言不搭后语、四六不着调的言论,来显示其大师气魄,可惜反倒更加招人嫌了。
  有人不喜欢,也是可以的,但你不能抹杀余秋雨的辉煌成就。他那一本接一本的书,已经构成了一个吓人的体系和架构。做教师出身的他,自然最懂得学生的心理;他善于循循善诱,而又深谙时世,目的性很强。
  正因此,不少人在他的书里看到一种影响力。有人说,余秋雨用十几年的时间,使一向盲人摸象的“文化”,有了一个轮廓。
  其实,上海人,是非常聪明的。余秋雨,已经在他们那里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一个文化地标,除了文化的原因外,更具有商业的价值。
  余秋雨,算不算大师?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早在2006年,余秋雨与韩寒掐架时,就表示:说我不是大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可是大学的教师的,所谓大师者,大学教师也。这个你都不懂么。

  
  余秋雨,就算是有大师情结,我们也没有办法。毕竟,余秋雨只是把“大师”作为了招牌,其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工作室打开局面。一顶“大师”的帽子,再加上“余秋雨”这个商标的名人效应,除了写书的版税之外,大师工作室的文化产业化路子也已经趟开了。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折服。

 

李迎兵博客文章精选(点击标题即可):

 

  文坛的沉寂和喧嚣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迎春联谊会

  80后和90后写作的文学意义         原创小说《暗香》

  孙继祥诗歌研讨会纪要           中国作家的诺贝尔奖情结

  闲话鲁迅文学院              一段关于自杀的聊天记录

  《色。戒》里“戒”的是什么?       永远的纪念日

  呼唤中国文学的世界杯           父亲

  谁会是新的博客英雄?           鲁院散记

  人所以生存在世的合法性何在?       快乐需要的理由

  关于爱与动物的故事            由凯文.卡特的获奖摄影作品想到

  夜宴的同期录音              冷静看待百年诺贝尔文学奖

  还乡                   关于小席和恩格斯的幸福生活

  传统作家为什么会在市场中节节败退?    原创小说《我们都是外星人》

  少年作家蒋方舟              行佛诗歌论

  原创小说《说好不见面》          原创小说《我的逝水年华》

  原创小说《暗香》             鲁迅与许广平的“私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