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收公车的拥堵费不公平

(2007-11-26 21:19:55)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汽车/试驾

拥堵费

进城费

分类: 社会教育
                不收公车的拥堵费不公平

         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上海将根据市场需求和道路容量,研究更加完善的调控措施和合理的机动车总量规模,在适当的时候推行“道路拥挤收费”(新京报11月26日) 。

         按照这一做法,据悉将选择部分市中心区域限制私车在特定时段行驶,从而扩大公交车的路权,提高公交车的速度。在对私车采取“控制使用”原则的同时,上海将采取财政补贴、月票、周票等多样化票制措施,降低市民乘公交车的出行成本,增强公交车的吸引力。

         面临城市道路压力的不止上海一地,北京一直被人们戏称为“首堵”之城,其他大城市的拥堵状况也是相差无几,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在各地都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前段时间北京大幅度降低了公交车票价格,同时更新了公交车辆,效果明显。5号地铁线的通车又让人们眼前一亮,最近建设轨道交通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起来。

        但是城市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望一个办法就摆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北京公交降价后乘坐公交的人确实增加了,但是在高峰时段公交车的拥挤和道路上公交车进出站的混乱也非常严重,从缓解道路拥堵的实际效果来看,公交降价并没有让北京的交通有多少改善。而5号线的通车虽然缓解了天通苑地区的交通压力,但三环附近的拥堵时间反而延长了。

         上海市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办法无疑又是一条新的思路,如果上海试验成功,对其它地方都有借鉴作用。其实“交通拥堵费”早已在欧美地区流行多年,新加坡早在1975年就开始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征收“交通拥堵费”,除公交车辆外,进入收费区的车辆每天收费3新元。

          2003年2月和今年8月,英国伦敦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也先后开始对市中心的车辆征收此项费用。据了解,伦敦主要针对进入“拥堵区”的大卡车和豪华轿车等大排量车收费。另据美国媒体报道,纽约计划对交通高峰时间进入市中心曼哈顿地区的车辆收取“拥堵费”,对非周末时间6时至18时进入曼哈顿地区的车辆收取“拥堵费”,每辆轿车收费8美元,每辆卡车收费21美元。

         国外的实践证明,征收交通拥堵费后,每天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减少20%—30%,公交车因此较以前提速25%左右,据此可以相信上海的试验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但是上海制定的只对私家车征收而对公车网开一面的规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同时道路的参与者,公车凭什么就可以不交拥堵费?不但国外没有这样的先例,即使深圳的市民征求意见稿和杭州的西湖景区限车措施中也没有公车私车的区分。

        去年北京中非论坛期间的实践证明,虽然目前城市的私车占有率已经高居70%左右,但是由于公车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私车的使用,因此造成城市交通压力的主要责任仍然来自公车方面。当时北京只是封存了部分公车,城市的交通就变的畅通无阻了,单从治堵的效果来说,上海也不应当放过公车这个最大的堵源。

         其次,交通问题反映出来的往往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问题,而更多的反映了社会问题,治理公车腐败是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只是提高了私车的进城门槛,必然导致更多公车被滥用,既是特权者福利的增加,也是国家财富的浪费。

         第三,在油、税、费纷纷涨价的时候,增加公车的拥堵费是加大公车使用成本的一个办法。一般来说,少量的成本增加可能不会影响到人们使用公车的行为,但是不断的增加成本,才可能让公车的使用谨慎起来。对整个社会福利来说,让公车省下拥堵费有害无利。

         第四,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什么是公车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不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已经股份制改造了,就是一些事业单位都企业化管理了,其中单位车辆的公车私配、私车公用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另外各类机构、公司、学校的产权性质也是多种多样,究竟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划入公车范畴、什么样的车辆属私车性质,估计也会让有关部门伤透了脑筋,如果上海真的能够有个标准规则出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寻租者,在公车牌照上做起生意来的,从而造成新的社会不公,也会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第五,咱们很多时候,总喜欢把简单的问题搞的复杂化,上海只对私车收取进城拥堵费又是一个典型。听起来咱们有很多的、严格的公车使用管理办法,但是追究下来,可能连什么人在使用公车都弄不明白,上海对公车免收拥堵费节约下来的资金未必能节省财政开支。而其不公平造成的社会伤害可能影响更深远。


              相关博文:

                  2007.10.1  北京限车已经刻不容缓

                  2007.9.29  公车是落后社会的标志

                  2007.8.20  统一车牌咋能遏制公车腐败?

                  2007.7.9   建议市民不买车不如要求政府不买车

                  2007.7.5   破解停车难题应该从限车下手

                  2007.6.15  “黑公共”屡禁不绝的原因何在

                  2007.6.12  车船税与交强险捆绑淡化了税收的神圣

                  2007.3.4   给自行车一条生路吧

                  2006.12.1  探头摄像解决不了公交车违章的根本问题

                  2006.10.25 只有公交进社区是不够的

                  2006.9.1   不开车感觉不到北京的拥堵

                  2006.8.3   9字头公交退出三四环未必能行

                  2006.7.24  公交一族的快乐

                  2006.5.15  如何拯救北京的交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