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北京的交通
—— 从天下首邑大兴说起
北京大兴区是北京的南大门,区政府所在地距三环路只有10公里。历史上是天子脚下最早的建制县,县府衙门曾设立在京城的东交民巷,史称“天下首邑”。现在的大兴是北京
的重点卫星城之一,承担着疏散城区人口和截留外来人口的重要功能。现在开通的公交线路已经达到20来条,但是进城的人们却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都说上班累,实际上上班路上更累。
早晨上班的拥堵时段越来越提前了,去年还是7点以后,年初就提前到了6点半,现在6点出门也不是那么顺畅了,在北京的各主要路段也都差不多,北京交通让北京的城市竞争力大大折扣。
1990年初,从北京城出玉泉营环岛便是三上三下的京开公路,路上很少有车,十公里的路程转眼即逝。当时,大兴的房地产业打出了“购房置业到大兴,开车进城一刻钟”的诱人广告。那时的大兴县城最大的商场也就是掩隐在大扬树后面的二层百货商场,街面上少有人员流动,单位门口的沙土马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的景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往日的小城镇已经变成大都市,超市、大楼、霓虹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现在的大兴地产打出的广告语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新空间”。
在充分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短暂辉煌之后,如今住在大兴的人们感到的是越来越不方便,虽然连通市内的道路加宽了、高速了、甚至五环也免费了,但谁能承受8点半上班的人们6点不到就要出发进城,晚上5点半下班的人们,7点半之前是不了家的。十公里的京开高速实实在在地幽默了人们一把。
人们都说北京城里是一个大停车场,其实远离市中心50公里以外的怀柔也一样,没有人知道北京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堵车。北京交通台的主持人每天都调侃似地在《一路畅通》节目中,报告着堵车的信息,有时该节目主持人也被堵在路上,赶不到播音间就做起现场直播的《一路畅通》节目,这真叫滑稽!
这些年来,北京的交通投入不可说不大,还有什么地方的路没有改造过吗?还有什么方向没有高速吗?什么地方缺立交?好像西直门立交桥这是第三次改造了,但西直门从来都是堵车焦点,北京的交通究竟怎么了?
北京的城市发展太快了,甚至快的连规划都跟不上调整,北京的城市规划展总是吸引着众多的市民参观,解决交通成为人们关注的第一话题,通州、亦庄、顺义的中心功能城区成为新规划的亮点。据报道北京正谋划建设“时装之都”的新闻评论,我就搞不懂了,北京究竟要建什么中心,北京的城市定位真有点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好象年初北京对制造业等重工业有所限制,但顺义新城作为北京的制造业专区被提到了11个卫星城中无与伦比的地位,看样子北京工业又要大发展了。
谁都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正在建设的还有金融中心、体育中心,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航向标、IT精英的聚集地。亦庄经济开发区也在吸引外资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北有福田、东有现代之后,南城大兴正在加速建设奔驰附件厂和整车组装线,全国越野车的领头羊JEEP已经开始重新整合,可以看出,北京的汽车制造大区地位正在逐步形成。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哪里都是中心区,朝阳的CBD刚开建,丰台的丽泽路就试图规划南城的商务中心区;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选址CBD之后,宣武区便开始了传媒大道的动迁工作。北京在与其他城市争夺各种各样的中心地位的同时,内部各区也在进行优惠政策的大比拼。
总听人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比较才能有优势,有特色才能有发展。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甚或一个项目的建成,都会带动城市建设的几何发展,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不难想象,北京奥运会再次确立了北京作为全国体育运动中心的地位,不管以后体育场馆的运行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宝贵的土地资源。这种简单的资本三要素会刺激产业间的渗透、推动GDP的快速发展。在今天人们对GDP有了新的认识后,我们会反思,民众们从越来越大的GDP中享受了多少快乐呢?或者说民众的福利指数有多大的增长呢?在北京旅游的人们还能在颐和园、故宫、北海等著名景点悠闲自得地散步吗?到北京求学的孩子们还能轻松的下来吗?还在的传统优势已经今不如昔了。
北京实在太大了,诸多行业的发展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同时又带动了城市人口的膨胀。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要在某个行业领先国内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因此在北做起事情来成功的机会要大的多,那么,谁不往北京跑。各种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就不知有多少家,正在建设的木樨园市场有30万平米,能容纳十几个在用的小商品市场,每天的货物吞吐量大的不可思议,每天的人流将数以十万计以上,进进出出的车辆、人流,不把南城的环路堵死才怪,因为现在其周边的道路已经经常处于堵塞状态。前两年北京曾有过把各类市场移到四环以外的计划,在木樨园地区现有的服装城、布艺城、文具城已经对南城交通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何又建超大小商品市场?莫非有什么72招之外的什么新招。
在各地的户籍房改政策几乎全面放开之后,北京的户籍政策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据报道今年的户籍政策将进一步收紧,要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降到1.5%以内。谈何容易,外地企业大批进京二次创业、各类人才进京寻梦,还有购买了北京30%普通住宅、50%公寓别墅的外地有钱人已经在北京扎下根来了,我们知道北京的年竣工住房面积是数百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不管户口能不能解决,每年总的有万户以上的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人。所以想来要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首先要解决人口问题,更首要的是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