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居 |
分类: 时尚·文化 |
今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首映的时候,国外给了这片子必看的五个理由。其中三个是:服饰、派对及富人阶层的生活方式——这哪还是看电影啊,整个看秀呢。但其实,看过的也就知道,为啥文艺片儿没枪战没飙车没高科技没阿凡达,还那么大的3D噱头?也就是因为这些时装家居设计的大秀。
盖茨比里ART
DECO盛行,昂贵的古典,繁复的装饰,夸张的色彩——亮丽红,吓人粉,电器蓝、警报黄、探戈橙、金属铜。看大小PARTY那几幕戏时候,有没有被这些丝毫不在乎撞色扎眼和对比的色块晃花?没晃花说明3D眼镜没戴好。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标签是全民投资、内幕交易、大发展、大崩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刚打完。而每次世界大战打完,地理优势明显,四处当军工厂能源供应商的美国都富得流油。谁都梦想能成百万富翁,追求视觉刺激和不浪费生命、及时享受是主旋律。这种情绪,用上述那些装饰的风格,是最适合体现的。装饰、色块、几何造型,一切的修饰和渲染,让这种浮夸立体起来。至于别墅、豪宅的设计,贵族范儿十足的胡桃木家具,手工细节雕刻,天鹅绒沙发座椅,皮质软包的床头,还有那些用来给好几个仆人抖着预兆晚餐开始的窗帘,都是精心设计的。
一个问题:别墅宴会、舞会、晚宴,加上那些blingbling的时装和首饰,让我们觉得这是100年前的生活方式、时尚元素,跟现在格格不入么?我们会羡慕,会好奇,会喜欢,但未必会觉得过时——即使这是电影,我们也不需要“这是一个世纪前的故事,不必以现在观点来看”作为理由。实际上,Prada当家的、创始人的孙女儿Miuccia
Prada,给这部电影做服装设计时说:“我创作这一系列戏服时,发现只要稍加变动,调整一个新角度,不少过往的设计就会变得非常那个年代。”时尚没有老去,而是在轮回。
我们和电影,电影和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轮回。装饰主义让100年后的我们疯狂,而电影里的人也都对100年前的古典疯狂。时尚变幻莫测,再高明的设计师,也没法明确地告诉你,下一季或者明年会流行什么,因为生活有着无数的可能性,每个突发的事件都会影响人们的选择。而所谓时尚,就是大多数人选择的结果。所以,时尚这个领域,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定律。而这种变化,和历史上许多事情:朝代更替、人性起伏、盛衰变化一样,是周期性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跟科学技术不一样,人的哲学和审美五千年来并没有线性上升,而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着循环——调整——叛逆——接轨的过程。Madeleine
Vionnet在盖茨比那个时代发明了斜裁法,Dior、Alaia这些顶级大师的赞扬不要钱似的一筐一筐砸过去:“时装界第一高手”、“她是一切的源泉,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十年后,Versace得以成名的珍贵属性就是这半世纪前的斜裁法。而电影里的ART
DECO,在08年金融危机前,还被东西方N个主要国家钟爱。当然,表现形式在发生着改变,比如从巴洛克式无尽的繁复修饰,到了后极简式把装饰图案镂绘在家居环境里的艺术形式——巧合吧,盖茨比时代也正是美国全民富裕奢华享受,于是大伙儿都钟情夸张鲜艳的设计表达。然后经济不好了,素的,环保的,实用主义的又被青睐。既然人的情感会出现轮回,所以时尚流行就必定轮回。
电影里的家居时装,不是纯粹复古,是当代设计师用现代手法表现出的一百年前风尚。这正是流行循环下,最顺应趋势的做法。纯粹的仿古没人有兴趣,直接上博物馆看就行了。必须结合当代人的共同记忆,找到一个群体能有共鸣的形式,用它来表现经典元素。对中国文化、中国设计来说,这么干,也被证明是最有前途的。基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设计,基于经典元素的流行风向,是一个道理。
另外,做时尚产业的人研究时尚,无功无过;研究艺术与民族风尚,先行一步;研究社会变迁,才是走在时代的前头。抓到了人们心理的变化,又知道能用什么线条、色彩、构型这些语言表达相应地心理,你的东西就会被认可。而且是不需理由、不需解说词的认可。近似盲目崇拜,其实是内心渴求。
前一篇:赢在中国:写字楼卖茶细节更需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