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居 |
不少人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有点儿蒙:这盖茨比,了不起在哪儿呢?然后好多看过小说的同学就会解释,电影表达不全面啊,其实迪卡普里奥这个角色,还有什么什么戏份,还有怎样怎样细节,这些要都知道,你就了解为啥“了不起”了。原著是英文小说最高级别的存在,你想描写能差么?
赢在中国第一期,也是这概念。咱们看到的是几百比一的剪辑比,好多看起来特突兀的事情,实际前因后果全联系起来,就都好理解了。比如田宁怎么全是拜访失败啊?其实他后边几家是都成功。比如汪小菲干嘛老问两个队长你们接不接受失败啊,因为合润麟的观察员现场转来转去的时候看到了别的可能让人起疑事情。比如最后怎么判完输赢,大家忽然就都群情激奋,不依不饶,看似没有一点由头的瞬间爆发呢?因为这其实是录制的第二期,而第一期的一些东西对这个情绪的爆发有着直接影响。
幕后、剧透,节目有专门观察员介绍,咱聊点儿实际的比赛东西。第一点,其实在开始前就埋下种子,就是首批订货。除了小菲,我们十一个人,严格来说没有做快销的。那么大家对在一个公共区域,俩小时能卖多少瓶茶,都很难说有明确概念。在第一次要货时候,蓝天队要了1500瓶,我们碧水队要了400瓶,这个误判是造成被动的根源,是我们全队的责任。这里有两个细节,第一,小菲给每个队准备了6000瓶的货,这是上限,可能他也低估了整个节目做现场营销的力量。如果最大货量是10000瓶,能补两次,因为滚雪球、现场秩序、派发能力上限等因素,大概最后我们输的将不止是一个100瓶的场租,而会更惨。这一点上,起订量要得太少的我们碧水队,是占了便宜。第二,两队都在通过第一批货的销售速度判断二次进货量。但通过1500:4500的数据来预估销售趋势,比400:5600的数据,精确度高不止一个档次,样本也更可靠。我们仍在为自己的判断埋单,被对手拉开更大差距。节目上能看到,袁岳的show
hand是有一定分析基础的,而我们的全要,更多是李想问到了对手数量,做出准确判断,必须赌一把。如果盲下,大伙儿都看电视了,可能也就敢3000左右。第三,还是对总销量的预判。能卖500瓶,100瓶的场租能占主导地位;5000瓶,场租就不怎么重要;有上限且易于达到,场租则是决定性因素——你对一个商业模式、一个商业行为,能从宏观和战略上对它的认识越清晰,就越能制定合理的战术。
第二点,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我跟田宁的陌拜,自己也说了,是看见6000瓶全要,压力陡升,“必须拼一把了”。面对一个困境,还照着原计划按部就班没有改变,就是慢性死亡。以正合以奇胜,优势者要防竞争者的困兽斗和出奇招,劣势者要做改变做挑战。因为人流负荷超乎想象得大,同时第二次进货量太多,碧水队的现场物流配送压力极大。我俩在现场帮着运输、运货、组织,也是很有价值的。但对战局来说没意义,我们必须去赌风险其实大过收益的b2b陌拜,把现场交给兄弟。何况这和我们队定的私家茶女郎品牌战略有关,是可能加分的行动。有人问,如果这是积分赛,卖出6000瓶多少分,5000瓶多少分,累积到以后,而不是胜负赛,只有一个结果累积,那你们还会冒险么?答案是:会。这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因为我们几个都是无法忍受输的人。
第三点,品牌塑造。我认为蓝天队的方式是推送式。我这个有什么什么好,我的功能特点在哪里,再有什么样的卡通形象明星宣传,让你都知道。消息是推送过去的,我传递,你接受,我卖货。碧水的方式是参与式。在我这个私家茶饮料平台,你能一起进来做什么事情,你能获得什么样的主动权,能有什么样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得到。我规划,你参与,一块玩儿。这是我认为我们好的地方。现代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媒体使用习惯差异越来越大,对品牌更缺乏容忍和顺从的意愿。他们需要的是体验。干扰型营销将被参与型营销取代。
马上第二期也要播出了,58同城的招聘会。这同样是一个现场任务,但现场环境更复杂。与卖货不同,招聘更偏向于服务,也就更偏向规划、沟通、理念传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一篇:赢在中国:真实的何止是拍桌子呢
后一篇:盖茨比的时尚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