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1093974672
用户1093974672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87
  • 关注人气:242,7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与划龙舟

(2008-06-07 03:11:02)
标签:

端午节

民俗

龙舟

竞争

杂谈

分类: 杂文

    国家第一次将端午节作为法定假日,人们各种各样的评论很多。昨天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的《五星夜话》,主持人和三名专家讨论与端午节有关的话题,节目做得不错,看完以后,想补充一点内容。
    端午节的很多民俗,都有针对性很强的现实意义,其实,中国很多民俗都有这个特征。比方说,端午节的挂菖蒲、艾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习俗,实际上是利用习俗将一种生活习惯传播到民众之间。端午节所处的时间,按照中国的节气,正是仲夏,各种虫害开始出现,因此,上面提到的各种习俗,其本质都与预防虫害有关,是一种保持身体卫生、健康的良好传统。端午节也叫浴兰节,其实就是用某种有药效的草洗澡,目的也是为了预防夏季虫害。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中国古代喝茶的习惯,
喝茶用开水,也是预防肠胃疾病的有效、简单、低成本的办法。
    现在一般认为,西医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比中医好。不可否认的是,中医通过各种民俗,将预防疾病的手段最广泛地传播到民众身边,这种功能是西医缺乏的。但是,民俗也会发生变异、融通,例如,端午节的习俗,在北方虫害较少的地方,预防疾病的功能就不如南方那么明显。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这些民俗往往被冠以“辟邪”之类的统一称呼。时间长了,后人往往只记住了“辟邪”,却忘记了根本。在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气氛中,简单化地将这些民俗视为“迷信”。
    因此,当我们说传统文化时,并不简单只是几本经典,几个道德规范,几个凝固的概念,还有很多实物。这些实物在后人的眼里也许只具有象征意义,但在历史上,它是有真实功效的。即便在今天,我们可以在超市里方便地买到电蚊香、杀虫剂;即便现代城市以公共卫生的方式,对虫害等威胁采取了综合治理手段,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中国古人想办法有效预防疾病的思路,依然值得今天借鉴。
    此外,在南方水网比较多的地方,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划龙舟,这个民俗的含义,比起预防病虫害来说,更加隐蔽一些。现在有些人说,中国人不喜欢竞争,一团和气。这种说法还算客气的,过分的还说,中国人喜欢窝里斗,明的不做,暗地里搞小动作等等。虽然这种说法的确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来佐证,但是,龙舟竞赛恰恰是这种观点的反证。
    龙舟比赛是一种竞争,这种竞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第一,它不是个人竞争,而是团体竞争。在这个团体竞争中,既有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竞赛者,也有背后的支持者。而且,在竞争团体内部,既有分工,也有协作,体现了整体的意识。比较古代希腊奥林匹克的竞争,西方的传统大多都是单人竞争。
    第二,这种竞争的功利性较低,荣誉感更加突出,竞争显得友好。龙舟竞赛的获胜者,一般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物质奖励,竞争各方关系比较融洽。反观古希腊奥运会,情况则不同。虽然现在很多人说,古希腊奥运会的冠军只有一个象征性的桂冠,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古希腊奥运会的冠军在比赛现场只有一个桂冠,但是,在赛场之外,物质好处很多,以至于很多人不惜采取作弊,或者暗中伤害对手的手段,为了获胜不择手段,甚至以命相拼。比方说在一些拳击比赛中,一场比赛时间延续十几个小时,目的就是看谁先倒下。曾经有一个获胜者,在获胜之后也累死了,群众抬着他的尸体,戴着桂冠游行。这种竞争就显得很残酷,在中国的龙舟竞赛中,没有这种现象。
    第三,失败者并不耻辱,而是准备下次获胜的可能。这就使得龙舟竞赛的友好气氛,达到互相激励的效果。不像古希腊奥运会,竞争失败者常常成为耻辱,被人看不起,自己也抬不起头。某种程度上说,现代奥运会的很多比赛精神,与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比较相似。
    当今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同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有合作,也有竞争。面对这样的现实,龙舟竞赛的精神很值得发扬。它不应该只存在于乘风破浪的龙舟上,也应该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在中国人彼此之间,在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都应该发扬这种团结协作、友好竞争的传统。虽然在社会上,目前确实存在不择手段竞争的现象,但是,有龙舟精神,就有可能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需要获胜,但是我们更需要正大光明的获胜;我们追求获胜,但是我们不把这种追求变成对别人的伤害;我们努力营造公平
、公正的环境,完全靠自己的汗水和实力,去赢得无可挑剔的胜利。这就是我们的龙舟精神。

 

端午节,录一首旧诗:

给屈原一份可怜的纪念

 

相关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