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时静录古今事――可园外游

(2009-06-04 11:16:22)
标签:

漳州

可园

文物保护

郑开禧

开发

休闲

分类: 漳州胜景

文/虎伯

在漳州江滨花园小区附近,有一幢极富特色的古代园林建筑,不少外地的人询问起她,而生活在她周围的人却似乎熟视无睹,任其在视线下自由存在,一如任何一座不起眼的破落老屋。随时静录古今事――可园外游

从崭新的小区走进去,可园只有几步之遥。步入文川里,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一块写着“可园”的石碑半躲在權木中,其中的文物保护和立碑日期依稀可见。仅从这片石碑的状况,也可大概猜测出可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似乎,理论上是应该把她保护起来,是啊,她很有研究价值,应该保护应该保护!可是,真正保护起来,有技术问题,有繁琐事务,更重要的,或许还要花很多钱。于是,在一片保护声中竖一块牌子,然后把她搁置一边。从这方面来说,可园并不孤独,许多文物和她都是同一命运。

从所立石碑到园门还有一段短短的巷子,住着几户人家。走在这段巷道上,充斥两耳的是从周边传来的装卸砖石声和建筑工人的铁锤或切割机的声音。据说,早在2000年左右,此地已规划拆迁,只是由于其他原因影响了小区开发速度,才使可园得以幸存到今天。不知道静立在这里的可园,她对渐渐侵蚀而来的撞击声可有何感想么?

可园建造于清道光的1844年,她的主人,是清朝著名学者郑开禧。史载,郑开禧,字迪卿,又字云麓,龙溪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内阁中书,转任文选司郎中,吏部员外郎。分巡广东粮储道,适南海、三水、清远三县泛滥,堤岸崩溃,民居流离饥殍,请赈不及,为救数万灾民,首先捐金设法收恤,组织百姓抢修堤防,永御水患;升任山东都转专盐运使,著有《知守齐诗文集》。可园于清道光年间郑云麓建,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思哺堂、虚受斋、锄月亭诸胜景。因年久失修而多处损坏,惟呤香阁、守本斋、荷花池、假山、水榭、题刻尚在,为漳州仅存古典园林。

可以说,当年郑开禧建造可园是相当花了心思的,在当时的漳州,可园也是风光了一时的,就是到了今天,她也仍然是“漳州仅存的古典园林”。可园在建筑上,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同时也融合了那时日渐从西方传入的洋式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完美结合。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志宏老师在《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一文中说:“在建于清道光甲辰年(1844年)的漳州文川里可园中,西洋柱式、窗套等建筑构件已经融入到吟香阁等建筑中,并与思哺堂、虚受斋、锄月亭等传统园林诸胜交相辉映。”

我不是建筑专家,对建筑没有研究。而且几次走到门前,也都因为园门紧锁不得而入,更无从深入了解。但我由这些资料知道了,正因为可园在闽南建筑史上具有其特色的代表价值,才有前面说的不少外面的人关心起她来。郑开禧当年也许无意以其建筑风格来让后人研究,但从他的用心程度可以看出,肯定也是想让他的私家园林得以流芳百世的。可谁能料到,从建造之日算起至今也未200年,就已面临了灭亡的威协?

应该说,类似的现象举不胜举,本不足为奇。或许,有破有立才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只是我多了那么一些怀古情愫,才无端生出那些伤感。我无意拿自己的无端伤感对世事做无谓的评论,只是象可园主人的一句对联所说的那样,“随时静录古今事”,把所看所想的古今之事记录下来而已。

 

 

其他博文:

 

闲话漳州的“漳” 

为什么高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