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守护平遥古城的城隍庙

标签: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北篇 |
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东段,初创年代不晚于元代,向来以文化氛围浓厚而成九流百家的聚集之地,是一座以城隍庙为主体的在位置上三庙合一的道教神庙。参观完城隍庙又返回到了平遥会馆。
城隍庙建筑群布局严整,气势恢宏,汉民族古建筑中各种形式的屋顶应有尽有,亭台楼阁多姿多彩,一座座大式建筑的殿宇都堪称清式木构架屋宇的典范,明清两代遗留的琉璃饰件光彩奕奕,辉煌夺目。
城隍庙所在地段,历来人气旺盛。庙群以东,曾有娘娘庙、三官庙、太子寺、观音堂等紧紧相邻。与庙群一街之隔的乃文庙建筑群的后身。
从古代汉民族信俗层面说来,老百姓相信世上存在着阴阳两界,视死如生。所以,一个县城是由阴阳两个官衙门管理的。阳间是县衙,阴间是城隍,城隍爷就是阴间的最高职。
平遥古城的布局是典型的明清规制,大型建筑以左祖右社对称分布,“天人合一”,“神人共治”的礼制非常明显。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右县衙,城隍代表神统治的管理机构,居上首位。
城隍是古代汉民族信俗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古人认为:“有水环护的城池为城,无水环护的城池为隍”,宋以后,许多地方形成了以奉祀过世英雄,或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为城隍,城隍的“职能”即是护佑百姓,也掌管冥籍。
宋代开始祭祀城隍已列为国家祀典。明朝规定,当地主官受命上任前,必须先到当地城隍庙斋宿一夜,以聆听城隍教诲。清代基本继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每年都要公祀城隍,百姓则热闹于每年的城隍庙庙会。
平遥县城隍庙初建于北宋年间,后屡有修葺、补筑。清咸丰九年(1859年)庙会期间,一个卖烧饼(平遥称“火烧”)的小贩一个劲的高声叫卖“火烧、火烧”,一语谶言,城隍庙毁于庙会火灾。
清同治三年(1864年)续修,即为现存建筑规模,总占地面积7302平方米,庙院宏大,布局完整,官祀宗教规制齐全,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平遥城隍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轴线建筑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殿、寝宫,总体布局既有寺观建筑配置特点,又有官署建筑意趣,所谓“前朝后寝”的功能分区体现得十分明显。
衙署中有六部,平遥城隍庙中也设生死、善恶、刑、财、福、禄类似的六曹府,为掌管阴间的机构。
城隍庙在古代城市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唯有平遥古城的城隍庙是集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的“庙中庙”,全国仅有。
由山门入,过前院,灶君庙和财神庙分置在城隍献殿东西两侧,庙中有小庙,左右互通、庙宇相连,组合成“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致。国需保民(城隍),民以食为天(灶君),求财(财神)是人的本性,看上去也合一定的逻辑。
据说城隍爱看戏,每年的农历5月11至6月11的庙会期间,由商会组织,或者由民间自发组织社戏(也称过唱),前来赶会看戏的人络绎不绝。娱神本是娱人,与其说神仙喜欢看戏,不如说百姓爱看戏罢了。
城隍戏台的重檐回廊构造和财神庙乐楼的八封藻井都是国内罕见的古建营式。藻为水生植物,意为克火。藻井可以收拢声音,起到聚音效果;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缸,可以产生共鸣,产生极好的音响效果。在没有现代音响的古代,人们想出了聪明办法。
戏台过道背面书“敢入”二字,为清代大家傅山所书。“入”写的形似一把“刀”,入字头上一把刀,像是城隍老爷的一声断喝:“善游此地心不惭,恶过吾门胆自寒”。
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瓦属清代原件,以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青冷色调,渲染出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脊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艺杰出的范例。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北足迹:
【北京市】
【北京】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
【北京】终到八达岭长城成好汉
【北京】世界五大宫之首紫禁城
【北京】明清帝王祭祀场所天坛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神道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长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定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昭陵
【北京】冬日游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大运河漕运终点什刹海
【北京】大运河旧城段玉河故道
【北京】大运河最北河段通惠河
【天津市】
【天津】大运河遗产地三岔河口
【河北省】
【河北】世界遗产地清西陵泰陵
【河北】世界遗产清西陵昌西陵
【河北】世界遗产地清西陵慕陵
【河北】山海关三道关倒挂长城
【河北】长城第一山之角山长城
【河北】山海关关城天下第一关
【山西省】
【山西】最大石雕艺术云冈石窟
【山西】五台山皇家寺庙菩萨顶
【山西】五台山香火最旺五爷庙
【山西】五台山标志塔院寺白塔
【山西】中国第二古寺大显通寺
【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大文殊殿
【山西】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
【山西】五台山最值得去佛光寺
【山西】现存最早木结构南禅寺
【山西】拜平遥古城的灵魂文庙
【山西】雨中登平遥古城南城墙
【山西】平遥古城县衙与众不同
【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