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始建于北齐邯郸娲皇宫

标签:
河北邯郸娲皇宫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北篇 |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由服务区、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和补天谷五个园区组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 。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修建于公元6世纪,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
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娲皇宫所在山体,远看像一把太师椅,按照道家解释,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体下面是漳河。
从景区入门坐电瓶车到索道,就来到补天谷。补天谷与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谷内突出女娲补天的文化精髓,设有补天台、补天峰、酌觞池、龙吟涧等景观节点。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
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二至四层的三面有走廊。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
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一层名为“清虚阁”,二层名为“造化阁”,三层名为“补天阁”。
娲皇阁以8根铁索系于崖壁,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游客多时,楼体晃动,铁索朗朗作响。娲皇楼阁是一个“倚岩凿险,结构凌虚,地势独特,巧夺天工,妙不可言的好去处。
山顶娲皇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时期的摩崖刻经6部,多达1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在我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
娲皇宫山门,坐东朝西,有三孔砖砌拱门组成。两边儿对联写着:凤山名隆仙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是:蓬壶仙境。进了门是木牌坊,上额书写“娲皇古迹”。
牌坊东树一通古牌,上写《古中皇山》。走过牌坊,东面峭壁上有北齐时的磨崖刻经。再往前走是石券门,顶上建鼓楼。券额上刻着“中州胜景”四个大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当地的庙会,女娲祭典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北足迹:
【北京市】
【北京】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
【北京】终到八达岭长城成好汉
【北京】世界五大宫之首紫禁城
【北京】明清帝王祭祀场所天坛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神道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长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定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昭陵
【北京】冬日游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大运河漕运终点什刹海
【北京】大运河旧城段玉河故道
【北京】大运河最北河段通惠河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山西】最大石雕艺术云冈石窟
【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