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明长城入海石城老龙头

标签:
河北秦皇岛老龙头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北篇 |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
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五公里处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东部起点。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走过大漠,跨过群山,从燕山山脉婉蜒而下,直冲入海,老龙头因此得名。
当时戚继光是为防止后金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动员土兵修建这座海上石城的。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 百年的冲刷而不毁。据说初建立时,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用以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作为清代海防前哨,老龙头毁于战火。自1985年开始,山海关区响应邓小平同志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历时八年,经过四期工程,终于使老龙头再现昔日雄姿。
老龙头呈半岛状伸入海中,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由石块垒砌而成,分为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等七部分。
宁海城是山海关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城内有兵营区-龙武营,武官府邸-守备署、把总署,有祭祀先驱将领的显功祠,也有请神仙护佑的龙王庙和关帝庙。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海陆军事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来此观海览胜,留下了众多诗篇佳话,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
老龙头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澄海楼高14.5米,面宽15.68米,进深12米。楼分二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楼上有一块匾额“雄襟万里”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
登上澄海楼俯身下望“入海石城”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更为奇特的是,有时海面上风号雷吼,浊浪排空,岸上风声阵阵,木摇草伏,而登上澄海楼观海的人却静寂不觉,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海亭风静”胜景。
澄海楼前有一块古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只有四个赫然大字:“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靖卤台是明万里长城第一座敌台,也是唯一的海上敌台。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静,一是平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
入海石城相传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筑,高约三丈,有一半位于海平面以下,后来坍塌,现存浸于海水中的花岗岩基石依然可见。
老龙头东350米是海神庙,主体建筑伸入海中124米,座南朝北。东西宽22米,三面环水。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从南到北依次有天后宫、游廊、海神殿、左钟楼,右鼓楼、山门、左右幡杆、五孔桥、牌楼等建筑。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北足迹:
【北京市】
【北京】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
【北京】终到八达岭长城成好汉
【北京】世界五大宫之首紫禁城
【北京】明清帝王祭祀场所天坛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神道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长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定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昭陵
【北京】冬日游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大运河漕运终点什刹海
【北京】大运河旧城段玉河故道
【北京】大运河最北河段通惠河
【天津市】
【天津】大运河遗产地三岔河口
【河北省】
【河北】世界遗产地清西陵泰陵
【河北】世界遗产清西陵昌西陵
【河北】世界遗产地清西陵慕陵
【河北】山海关三道关倒挂长城
【河北】长城第一山之角山长城
【河北】山海关关城天下第一关
【山西省】
【山西】最大石雕艺术云冈石窟
【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