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大石雕艺术云冈石窟

标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北篇 |
山西省是我还未到过的8个省区之一,也是我今年计划要到的省份。这次借北京开会,顺道去看看大同、呼和浩特的员工,5月30日晚上8点左右,终于首次来到山西大同,著名的云冈石窟所在地,晚上入住天贵国际大酒店。
云冈石窟离大同市区很近,所以抽空去参观,150元的门票实在离谱,我们是作为贵宾参观,在解说员的全程陪同下,粗略欣赏了我国最大的石雕艺术。我们去的时候还下着雨,不过运气还可以,进入景区竟然雨过天晴了。
据说以前看云冈石窟,马路边就看得到。现在在石窟周边旅游配套做的非常不错,票价自然也高了,但必须进园观看,外面看是不可能了。一进门,是开凿石窟五所的著名和尚昙曜主持的塑像。雕塑栩栩如生,神态自若,衣角飘飘,生动再现了这位高僧的风采。
雕像的背后就是云冈石窟大景区的大门。门有三人高,气势恢宏,雕梁画栋,迈过高高的门槛,眼前就是大理石铺成的佛光大道。大道两旁的石柱对称排列,白象为基,上有罗汉,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向大道的尽头望去,刚好看到白塔的塔尖,有一种与西方极乐近在咫尺的错觉。
在正式到石窟前,有一个新建的寺庙,还未启用。听导游说它的平面形状是个龟形,代表长寿。被水池环绕。这个入口的桥,从形状看就是龟头了,哈哈!
这是新建的塔,我忘了它的含义了。
仿古建筑大多用木结构建成,特别是庙宇的立柱,很大,在没有森林覆盖的大同地区采集这些大木头不容易。
这是云冈石窟的远景,其实云冈石窟不是很宏伟,很震撼!石窟雕像就在这矮矮的武周山,但云冈石窟的历史非常悠久,在砂岩上雕琢容易,保护不容易,能修复、保护到如今这样的规模已是相当不错,入选世界遗产就是明证。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石窟始凿于北魏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
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建国以来,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北足迹: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